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0郭兰
郭兰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郭兰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对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喀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拜城县教育局、尼勒克县木斯乡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即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培训情况的调研,就新疆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汉族干部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认识问题、培训教材问题、培训师资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及学员的学习方法与语言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习
一、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基本情况
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汉族干部懂得少数民族语言是直接开展少数民族群众工作、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手段;是直接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服务少数民族群众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务实管用的重要举措。从政策层面要求公职人员必须具备少数民族语言能力,既凸显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特色,也为汉族群众积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欣赏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促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提倡新疆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21世纪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族干部业务能力、增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的高度,提出大力加强各族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双语学习,即汉族干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汉语学习。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学习”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4〕64号),提出少数民族干部要学好汉语,汉族干部也要努力学好少数民族语言,在基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必须掌握少数民族语言。①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南疆四地州乡镇选派干部双语培训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选派的基层干部培训学员双语考核评估的意见》的通知,提出熟练掌握双语是对乡镇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全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乡镇干部最终应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与群众直接交流。②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基层干部、新录用公职人员、窗口服务行业相关人员和青壮年农牧民中开展“双语”学习的意见》,要求从2011年开始,由各地州县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分级负责,每年分别在地州、县市党校举办双语学习培训班。双语学习以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招录的选调生、选派异地挂职干部、选聘到村和社区的高校毕业生为重点。③
目前,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培训范围广,力度大。各级党校建立了干部学习培训基地,以开办培训班为主要形式,分级分类开展脱产强化培训。地州市党校重点培训县市区部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县市区党校重点培训科级后备干部和机关、站所干部。各单位除选派干部进入党校学习外,还自行组织了学习班(有的称“夜校”)或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自2011年以来,从自治区区级机关到各地州、县市、乡镇、村,均有培训班和学习小组,如喀什市建立了市、乡镇场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学习网络。二是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语种以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为主,培训目标重在听说能力的培养。各地均制定了培训规划和具体的培训学习方案,规定了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学习形式、学习期限、教师配备、教材选择以及学习期间的纪律要求。三是强化了培训考核机制。各地制订了干部少数民族语言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考核办法,培训结束时对每名干部进行逐一考核。考试成绩作为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确定后备干部的重要指标,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的成效已经成为县市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和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013年至2014年,笔者先后在喀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拜城县教育局、尼勒克县木斯乡就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即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座谈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86.2%。在回收问卷的基础上,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访谈。调查与访谈的对象既有脱产在党校接受培训的学员,也有脱产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干部,还包括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班或夜校进行学习的干部以及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干部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培训是有意义的,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对现阶段开展的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工作是满意的,认为培训使广大汉族干部具备了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加深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认识,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这些成效与各级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落实是分不开的。
二、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族干部少数民族语言培训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族干部对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认识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15.7%的人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培训的意义不大,6.8%的人认为这种培训没有必要进行,7.3%的人对自身的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没有什么要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习并非必要。一些人认为,现在没有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环境,随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懂汉语,汉族干部再花时间去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纯粹是浪费时间。还有一些人认为,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虽然重要,但因没有长期在南疆基层工作的计划,认为既然迟早要离开这个艰苦的环境,懂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无所谓。二是学习困难。一些人认为,在零起点、年龄较大的情况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难度太大,加之培训时间短,培训后语言能力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不如不学。
从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干部参与培训并不是基于工作生活环境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的学习兴趣,而是外部的压力与刺激。由于培训基本都是单位根据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的,是硬性规定,同时也是任职、考核、晋升的必要条件,因此应付学习、满足考核需要,就成为一些干部参加培训的基本动机。
还有一小部分基层干部对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另外,由于基层工作本身任务繁重,有些干部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对参加培训学习应付了事。在春夏秋等农忙时节,一些乡镇培训班很难正常开展培训工作。少部分乡镇干部认为,在农忙时自身的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有的培训班虽然把学习时间放在了晚上,但是一天工作下来,很多人疲惫不堪,难以保证学习效果。
(二)培训教材与基层工作不契合
调查显示,有36.7%的人认为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脱节。笔者认为这与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教材中选择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在基层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使用语境较少。《维吾尔语日常会话500句》是很多培训班使用的教材,从学员的反映情况来看,其编写意图、知识的循序渐进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对语音、语法、词汇分析也较为详细。但是其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如“侨务”“外办”“博物馆有许多文物古迹”“翻译局”“审译”“职称”等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工作和农事活动,并非农村乡镇干部在工作中急需学习的语言内容。因此,有限的学习免不了出现学非所用与用无处学的尴尬。虽然教材也选择了部分和农村农业有关的词语,但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一些少数民族培训教师认为,教材中有的对话偏于书面语,问答形式较为死板繁琐,教材重知识而轻交际,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群众根本不会使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尼勒克县木斯乡一位干部参加了伊犁州党校的培训班学习,认为培训最大的问题在于教材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用起来不自然,缺乏日常交际训练与语用引导。他说:
我讲的哈萨克语哈萨克族人听着觉得别扭,哈萨克族人讲的哈萨克语我也听不大懂。我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是不是学习内容太书面化了,反正实际中不那么说。我们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上面正在考虑修改教材。
(三)培训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13.1%的人认为培训缺乏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明显。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培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1.讲不清。部分汉语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教师其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也有部分汉族教师缺乏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知识,因而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不能够作很好的解释。
2.不懂语言教学法。有些教师虽然能熟练地运用双语,但没有当过教师,不了解教学规律,缺乏语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中较多采用领读、翻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方法,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增大。有学员说:
老师也不给我们教如何记忆学习的方法,天天让我们背,背来背去,总是记不住。好不容易记住了,第二天一起床又忘掉了。
为了帮助记忆,随时学习,一些单位发放了“口袋书”。如尼勒克县木斯乡党委给每名汉族干部配备了随身携带的“口袋书”,书中主要摘录了一些哈萨克语常用词语或短语,干部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用汉字给哈萨克词语注音。
用汉字给少数民族语注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快速记忆,突出了干部培训学习讲求实用的特点,但存在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有时不准确的程度较为严重,影响到实际交际,因而特别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语音知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语音教学与训练,但有些教师难以做到这一点。
3.注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语言实践训练。一些培训班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偏重于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语言的交际训练。殊不知语言的“懂”和“会”是两个概念,理解了并不一定会用,而对汉族干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能够流利地运用所学的语言。一位参加过党校培训班的学员说:
我们觉得老师语法内容讲得太多了,口语练习太少。上面的意思可能是先给我们打一个好的基础,以后可以自学。不指望你现在就学得有多好,就是给你打底子,学一些单词和句子,先奠定一个基础,以后你自己学的时候有这个基础就方便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对的。但是我们多数时间都在学语法,你比如什么副动词啊、动名词啊,到下面基层来说话哪儿讲这些。农民说话就说话,没有人考虑副动词,还有将来时啊,被动态之类的,没啥用处。你要搞翻译、读研究生,这些语法知识有用,下面会说话就行。讲语法应该少一点。
4.教学态度不够端正。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教师存在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教学的情况。如不备课就上讲台,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授课随意性较大,有时和学员聊天闲谈的时间多于授课训练的时间。
(四)学员的学习方法及语言实践问题
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日常交际,但是在学习方法上,一些学员忽视语言实践,更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一位在党校学习的学员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掌握字母的拼读、书写和构词方法。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理解老师讲的每一个语法点,如名词的格,动词的时、态,形容词的级等。多做练习,多进行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练习,做到熟练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他说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主要花在了学习语法上,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主要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上,直言没有时间进行语言实践,过分重视背单词做练习,认为记住单词会做练习就能掌握一门语言。也有学员把中小学学习时注重写汉字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过程上来,即记忆单词的方法主要依靠写,认为多写几遍自然就记住了。
各培训组织单位在培训方案中都提出了把语言实践作为提高干部少数民族语言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求干部在入户走访,驻村蹲点等实际工作中尽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以此来加强语言锻炼。但是调研发现,无论在培训中还是培训后都存在少数民族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调查显示,52.8%的人主要通过培训班课堂教学学习少数民族语言;34.5%的人认为培训中语言实践机会少;66.3%的人在培训后的工作生活中有时用一点少数民族语言;12.1%的人基本不用。访谈表明,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商场、饭馆等公共场所,汉族干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仅限于打招呼,对于谈事情、做工作主要还是使用汉语。很多学员反映,由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机会较少,在培训班学习的一些语言知识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一位干部说:
现在工作当中也用一些维吾尔语,走家串户的时候,就是简单的话说一说。农民到办公室来,用维吾尔语问问有什么事,家里情况怎么样,他们都很高兴,觉得汉族干部跟他说维吾尔语,关系好像就亲近了一点。不过我们单位维吾尔族干部都是大学生,汉语都说得好,农民们基本上都会说汉语,周围有汉族队,他们打交道也多,所以汉语听和说都可以,我跟他们交流还是汉语用得多。我们培训班的同学好多回去后没有继续学习了,他们现在都不用维吾尔语,大家都说汉语,没有说维吾尔语的环境,学的东西可能都忘了,这种情况在北疆比较严重。
另一位干部说:
在实践中学不学用不用无人监督管理。可能基层来的同志学习劲头大,有兴趣,比较努力,回基层工作也积极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几年后维吾尔语水平大有长进。而在机关工作的民汉工作人员之间交流都用汉语,村里乡上群众来办事情的,如果听不懂他们讲什么,找一个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同志给翻译一下就行了,所以在县上工作的汉族干部学习维吾尔语的积极性不高。
访谈发现,一些人认为自己少数民族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不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交际会被他人取笑,伤害个人的自尊心。这种看法与他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意愿很不一致。77.5%的人认为,有必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但真正把这种愿望落实到行动中的人则较少。较强的学习意愿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有较大反差,这反映出他们存在语言使用上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很在意听众对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评价。尽管增强少数民族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必须通过多说多练,但他们却碍于自尊心和面子问题不愿意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有限的少数民族语言水平,害怕说的时候出错被他人取笑。一位干部说:
发音太难了,我一开口人家就说我发音有问题。一些音发得生硬,比如“r”,舌头卷不起来,一说出来总惹人笑话,在群众面前哪有领导的威严?
缺乏培训后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也是影响培训后学习巩固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个因素。目前,对培训阶段的考核要求很严格,但缺乏培训后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培训阶段的考核与干部晋升、评优、甚至经济利益挂钩,这使得很多人非常重视培训阶段的考核,只要这一阶段的考核合格,无异于进入了“保险箱”。培训结束后,干部的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有无变化、是否提高、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并未被重视,缺乏科学严格的评价指标。
三、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
(一)加强对培训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新疆,学习使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语言环境是很好的,各级政府部门也不乏少数民族干部。其中很多同志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丢弃了自己的母语,更何况一些基层部门的汉族干部还经常直接面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工作,所以抱怨缺乏语言环境、强调学习困难是不合适的。应通过讲座等宣传教育形式和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工作实践,使干部们从理性和感性上充分认识到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发展前景,认识到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对于加深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而且还承载了一定的情感态度。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容易理解,容易被认识;而语言的情感功能却容易被忽视。即使是天天讲汉语的少数民族同志,对其母语都是充满情感的。正因为如此,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不能仅关注于对开展工作是否便利,更应该看到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功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交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使基层群众体验到友好与亲切,产生被尊重的感受。干部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当前形势下的重要性、责任感和紧迫性,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编写干部培训学习教材
调查中,有21.8%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编写应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需求、学习方式的需求、特殊学习目的的需求以及教学方法的需求。目前,培训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通型教材”,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上述需求。新疆汉族干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培训规模大,涉及面广,并且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因此组织编写针对汉族干部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培训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从自治区的层面上可考虑编写专门针对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通识配套教材,或修订完善现有教材。要充分考虑教材中语料的实用价值,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尽可能展示现实社会各主要方面的生活工作用语,优先选择工作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汇和句式。对不同语言环境的干部可制订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对于农村的乡镇干部来说,除了一般的日常用语以外,可考虑多选择一些与农牧业生产生活有关的词语、句子编入教材;对于在城市工作的干部来说,除一般的日常用语以外,应多选择与其工作业务相关的语言内容。
既然培训目标在于提升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教材编写和完善过程中要注意多选择一些口语性较强的词汇或句式,突出口语运用的特点。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从语体色彩来看,口语通俗而书面语典雅;从句法结构来看,口语简单而书面语相对复杂。会话是学员模仿的典范,是实际语用的写照。因此要注意一般交际中自然省略及语流音变等因素,这一点在教材的编写或教师的讲授中应予以充分解释和说明,这样学员学到的口语才更为地道。
此外应编制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配套教材。学习者作为“用户终端”,应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在专家的指导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还可制作一些电子音像教材作为辅助学员自学的材料,这样可以使那些工作比较繁忙,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干部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自学。
(三)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并不意味着能教好少数民族语言,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培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双语运用能力,更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及语言教学素养。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合格的教师是第一要素。所谓合格,首先,要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其次,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双语,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能力应达到较高的标准。如发音清晰标准,运用自如地道等;再次,应了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了解语言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掌握一定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知识与技能。对部分不懂语言教学法、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的教师应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如加强课堂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对话、复述事件、情景模拟等方法加强听说训练,通过让学员完成具体的语言任务来学习语言,即在“用中学”而不是以往交际法强调的“学以致用”。再如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制作课件、电子教案,使教学更加活泼、生动、有趣。教师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学思想,才能引导学习者更加关注语言的运用而非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引导学员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加强与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交流,与少数民族汉语培训班的交流,不断提高所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效的培训方式必定是多种培训方法的组合与并用,培训组织者只有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各种培训方法的特点,精心选择和配置,综合运用与创新,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作为培训的组织部门,应该从长远考虑,做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培养打造一支相对稳定、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双语培训师资队伍。在合格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从中选聘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四)加强语言实践引导和督促工作
从培训要求上来看,几乎每一个培训点都把熟练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能够跟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交流作为培训目标,但是,从目前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内容和学习时间来看,要在培训期内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即使干部们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牢固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要达到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与少数民族群众流畅交流仍然有很大困难,单靠几个月的培训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提高。因此,在培训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利用现成语言环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员通过社会工作生活进行实践。每堂课结束之后,应布置一定的课外口语作业,在农忙季节,可以给干部规定相应的学习任务,督促干部在实践中完成。调研中有51.2%的人认为,学习中最困难的是记忆,死记硬背对没有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学员来说的确很困难,因此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实践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记不住的困难。
汉族干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后,应尽量安排到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为主的基层,尽可能派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一定时间的锻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巩固提高培训成果。干部们应该克服总是依赖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帮助交际的思想。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要克服心理障碍,克服怕丢面子的思想,正因为少数民族语言能力不够,才要放下“官”架子,虚心诚恳地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
语言学习的确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才要迎难而上。语言不是靠记忆语言知识学会的,多听、多看、多说、多练是学好语言的基本功,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强化,才能逐步提高水平。
此外,相关部门应建立培训后少数民族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标准,少数民族语言运用能力可作为其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加强培训后学习的宣传教育,从而杜绝培训终止学习即终止的情况,督促干部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进一步学习。
注释:
①法律法规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学习”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201-03-04,http://www.cco8.com/index.php?a=show&c= index&catid=104&id=223559&m=content。
②天山网:《事关新疆发展稳定的基础工程——自治区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综述》,2012-12-26,http://topic.ts. cn/ebook/jinrixinjiang/2012-12/26/content_7613738.htm。
③双语处:《自治区部署全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工作》,《语言与翻译》,2011年第2期,第54页。
[1]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
[2]王远新.双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洁,杨建新.新疆汉族移民学习维语的差异及特点[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
[5]张瑜.新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掌握维语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2,(10).
Issues and Strategies in Ethnic Language Training of Chinese Leaders
GUO L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52)
It is important for Xinjiang Han leaders to learn ethnic languages in order to unite all the Xinjiang ethnic groups,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The paper is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Han leaders'training in learning Uyghur and Kazakh Languages in Kashi City,Kizilsu Kirghiz Autonomous Prefecture,and the Baicheng County Education Bureau in the Aksu Prefecture,Musixiang Village,Nilka County in Yili Prefecture.It analyses the issues of awareness,training materials,teacher resources,classroom teaching,as well as learners'learning methods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s.It recommend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resolve the issues.
Han leaders;Ethnic languages;Language learning
H2
A
2095-6967(2015)02-043-07
[责任编辑:贺飙]
2014-11-12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规划基金项目“新疆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与现状”(10XJJAZH001)的阶段性成果。
郭兰,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