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灶神之妻》中的东方女性形象——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

2015-04-10孙嘉雯

关键词:东方女性谭恩美

孙嘉雯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外语系,安徽 马鞍山243000)



《灶神之妻》中的东方女性形象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

孙嘉雯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外语系,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成名之作,描写女主人翁温妮在中国的不幸婚姻所带来的磨难和艰辛,以及离开故土来到美国后因文化差异与女儿之间的隔阂。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探讨东方女性身上所共有的善良、勤劳、忍让、宽容、坚强的美丽品质,为东方女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谭恩美;《灶神之妻》;东方女性;神话原型批评;人格面具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新生代美国移民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小说多以华裔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在美国社会处于边缘文化的华裔族群之间的矛盾,特别是接受美国式文化教育的女儿与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母亲之间的代沟和摩擦。其笔下的女性大多为善良、勤劳,且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男权思想,并大胆追求幸福生活的中国妇女形象。《灶神之妻》是以中国古代神话灶王的故事命名的,小说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主人翁温妮在中国战乱时期遭遇包办婚姻所经受的种种不幸,以及自己从忍受压迫到觉醒反抗,最后找到真爱来到美国重建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经历。[1]

对于《灶神之妻》,国内外批评家大多从文化多元化、后殖民、叙事、女性主义等角度进行解读,很少有人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该作品。本文试用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揭示出谭恩美笔下小说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进而探讨东方女性身上所共有的善良、勤劳、忍让、宽容、坚强的美丽品质。

一、神话原型批评与西方文学

神话原型批评源于20世纪初的剑桥学派,大成于弗莱的《批评的剖析》,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力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类型、叙事结构和各种意境,探究背后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神话原型。对神话原型批评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弗莱和荣格等。[2]

(一)弗莱的原型理论

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原型作为弗莱批评思想的重要术语,体现着弗莱对文学和批评的基本看法。

在弗莱的经典著作《批评的剖析》一书中,他将西方文学归纳出五种人物原型,分别是:神、英雄人物、领袖人物、喜剧中的主人公和讽刺作品中的主人公,同一部作品中可能有几个原型并存,并不断发生置换变形。神话中的神超越一切,优越于他人与环境;传奇中的英雄人物一定程度上高于他人与环境;悲剧中的领袖人物,虽优越于他人,但往往受制于社会评判,难以超越所处环境;喜剧中的主人公虽无法超越他人与环境,但却能引起大家的人性共鸣;讽刺作品中的主人公因其种种能力上的不足与缺失,成为大家的嘲讽对象。[3]

弗莱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和文体演变的规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文学的循环发展模式。他认为,神话是最传统的文学形式,是西方文学的源头,神话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之后的浪漫和悲喜剧故事,进而形成讽刺作品,最后折返回神话。[4]

(二)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

作为当代分析心理学界所公认的创始人——荣格,在原型分析中提出“人格面具”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人类精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格面具类似于社会学上的“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目的在于迎合别人,或者社会对他的期望。荣格认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由于人们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为了迎合社会的生存之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面具,有的有多重人格面具。

“荣格把人格面具称为‘顺从原型’,强调人格面具对社会顺应的一面;他认为社会期待每个人尽可能完善地接受和扮演社会分派给他们的角色;他指出顺从型的人格面具是一种遗传原型的表现,而且顺从心理是社会生活里的一种重要因素,但是如果一个人太专注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的意识会把自我全然放在这种角色上而忽视他的其他人格。”[5]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沉迷于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时,如果他无法达到社会对他的期望时,就会产生自卑感。只有懂得合理调整适应社会的人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神话原型批评视角下的温妮形象

(一)温妮的原型——神话原型解读

《灶神之妻》是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另一部较为成功的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生动的女性和母亲形象,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小说以“灶神之妻”命名,其用意是在暗指主人翁温妮就是灶神之妻的缩影。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看,灶神之妻就是温妮的原型。小说借用温妮之口介绍了灶神的来历以及灶神与其妻的故事——一位姓张的富农娶了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高氏,妻子的勤劳给张氏带来了很多运气和财富,但张氏很贪心,不仅挥霍财富,还把漂亮风流的李氏带回家玩耍。高氏被赶走,家里的钱花完,最后张氏变成乞丐,李氏也弃他而去。落魄街头的张氏被一位善良的太太搭救,张氏得知救自己的太太原来就是被自己抛弃的妻子时,因为羞愧没脸见妻子,就跳进灶台被烧成灰升天了。玉皇大帝被张氏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所感动,便封张氏为灶神,其妻便是灶神之妻了。灶神之妻高氏的形象是一位顺从、善良、勤劳、宽容的女性,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也是模范形象。大多数中国神话或小说中的女性都有着这样的共同特征。

很显然,《灶神之妻》中的温妮也不例外。小说中,温妮出生上海富商家庭,受母亲的影响,温妮性格善良温顺,即使自己被父亲送到叔叔家寄养,被父亲冷落,她也没有反抗或责备自己的父亲,连结婚也一切听从他的安排。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的封建时代,温妮没有选择结婚对象的权利,只得听从长辈嫁给一个陌生的纨绔子弟文福。温妮带着丰厚的嫁妆嫁到文家,文家却在七天内没收了所有嫁妆,拿去贩卖或自己享用。婆婆严厉教导温妮做一个听话的老婆,要学会敬畏并保护丈夫,要为丈夫牺牲。然而结婚后文福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折磨着温妮。在遭受各种折磨与痛苦之后,温妮憧憬的幸福生活破灭,她的内心也变得坚强起来,试图离开文福。温妮从忍耐顺从到慢慢觉醒,决定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离开文福。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失子之痛和再被侮辱之后,温妮终于摆脱了文福,来到美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灶神之妻高氏和温妮有着相似的经历,同样勤劳善良,同样被背叛被抛弃,同样坚强地活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妇女的特征。显然,灶神之妻便是温妮的神话原型,也是中国人心中对东方女性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她们从一开始便抱着美好的态度去生活,之后所遭遇的种种不幸虽然伤害和打击过她们,但没有打垮她们,她们仍然有追求有憧憬。在温妮的不幸婚姻中,不难发现温妮的心态在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顺从忍让到慢慢觉醒,再到反抗,温妮变得更加坚强了,甚至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敢于与封建思想做斗争,敢于挑战男权压迫,这是东方女性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象征着东方新女性的开始。

(二)温妮的人格面具——顺从原型解读

对照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可以发现温妮的一生扮演着多重角色,也带着多重人格面具,这可从温妮在人生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中窥出原型理论的痕迹。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妇女处在被动的、受压迫的男权社会里,这样的社会要求女性是顺从的、传统的、勤劳的、忍让的。温妮就是这个时期妇女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还没有认清社会现实之前,在还没有觉醒之前,温妮就遗传了顺从型的人格面具。即使没有人教她,她也知道了作为女儿要听从父亲的安排,作为妻子要把丈夫放在第一位,作为儿媳要侍奉公婆。跟其他中国妇女一样,温妮太专注于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努力扮演着“好妻子”的角色,却忽略了自己的本性。在遭受文福的多次打击和伤害,温妮试图逃离,却仍然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因为当时的女性处在弱势的位置,背叛丈夫就是与社会作对,会遭到社会的排挤和唾弃。因此,温妮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过着紧张而自卑的生活。“荣格称这种现象为原型附身现象。”[4]

但是,随着吉米·路易的出现,这种不堪的状况开始得以根本性转变。来自西方国度的吉米所信奉的尊重和平等,这种观点自然会给骨子里渴望爱和平等以及尊严的温妮以极大的鼓励,正是这鼓励,温妮的一直作为“好妻子”的人格面具才开始慢慢揭开。最终,在吉米的爱和勇气的感召下,温妮决定不顾一切要跟文福离婚并离开他。即使要遭受牢狱之灾,温妮也不愿回到文福身边。在坐监狱的两年里,温妮依靠吉米的信安慰自己并给自己希望,最后拿到离婚证书和去美国的签证。此时的温妮拿掉了所谓的“好妻子”的面具,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找回了自己的本性。温妮的勇敢和坚强也预示着东方女性的觉醒和新女性的诞生。

总之,谭恩美的大多数小说主要讲述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常常涉及中国的古老传说和神话故事,多以女性题材及母女关系为主。《灶神之妻》就是利用中国灶王之妻的神话故事为原型意象来讲述主人翁温妮的一生,给小说增添了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说中,由于文化冲突,温妮与女儿之间的矛盾竟越演越烈,最终还是温妮的故事打动了女儿,女儿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更加理解母亲,从而消除了母女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该小说不仅刻画了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东方新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身上值得学习的精神态度。通过探讨《灶神之妻》中女主人翁温妮的神话原型和人格面具,我们更加了解了东方妇女共同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和来源,同时也对她们勇于挑战封建思想和男权主义的精神深表敬佩和骄傲之情。

参考文献:

[1]谭恩美.灶神之妻[M].张德明,张德强,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2]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3]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诺思罗普·弗莱.诺思罗普·弗莱文论选集[C].吴持哲,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文集[C].冯川,苏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吕晓英)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ental Female Images of The Kitchen

God’s Wife Examined from the Archetypal Criticism

Sun Jiawen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s,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00)

Abstract:The Kitchen God’s Wife, another famous works of Amy Tan after The Joy Luck Club, mainly describes the heroine Winnie’s sufferings and hardships brought forth by her unfortunate marriage in China, and the gap between her and her daughter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after she comes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ir homel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totype and personality mask of Winnie and then discusses such beautiful qualities symbolized by oriental women as diligence, patience, tolerance, and firmness, thus setting a good image of oriental female.

Key words:Amy Tan; The Kitchen God’s Wife; oriental woman; Archetypal Criticism; personality mask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校级项目“留学生口语中话语标记使用情况研究”,项目编号:14122104-Y。

收稿日期:*2014-11-21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5)01-0081-03

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1.015

作者简介:孙嘉雯(1981-),女,安徽芜湖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外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东方女性谭恩美
中西歌剧东方女性音乐形象构建的异同
歌剧《运河谣》中“水红莲”人物形象的塑造
寻踪
黄哲伦笔下东方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少女小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东方女性》:婚姻之爱及其美德镜像
解读《接骨师之女》的中国文化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