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建常《春秋要义》学术思想论略

2015-04-10季桂增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西丽双性同体

摘要:押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通过塑造双性同体两性和谐性格的典范莎格、从男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的西丽、以及从女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的某某先生,深刻阐释了双性同体两性和谐的主题,为黑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5)03-0041-03

doi: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3.009

收稿日期:2014-12-1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2JK0263)

作者简介:冯丽君,女,山西运城人,硕士,讲师

Analysis of Gender Harmony in The Color Purple

FENG Li-jun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Shaanxi)

Abstract:African-American woman writer Alice Walker in her masterpiece, The Color Purple, through depicting Shug: the ideal person who has harmonious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in her character, Celie: changing from lack of masculinity to harmonious character, and Mr.__: changing from lack of femininity to harmonious one, gives a profound explanation of theme about androgynous idea and gender harmony,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the black women's emancipation.

Key words:The Color Purple; androgyny; harmony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以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位黑人女孩西丽从受继父和丈夫某某先生的压迫到在黑人女歌手莎格的引领下逐渐觉醒再到反抗,最后成长为独立成熟的黑人女性的故事。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本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妇女主义、成长小说、书信体叙事等角度,很少有学者从双性同体的角度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双性同体理论,分析双性同体思想在《紫色》中的主要人物莎格、西丽和某某先生性格中的体现,阐释小说所揭示的双性同体两性和谐的主题思想,以及这种和谐思想对黑人女性解放的意义。

一、文学中的双性同体

文学作品在描写男女性格时经常会提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其实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社会意识形态在人们思想中所形成的相对固定地表现男性和女性性格特征的词。具体来说如理性、强悍、独立等性格特征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体现,而感性、温柔、细致等则被认为是女性气质的体现 [1]。“双性同体”或“雌雄同体”在生物学上指某个体植物或动物的身体构造中同时具备雌性和雄性性器官的混合体,在心理学和文学上“双性同体”则用来指个体性格中同时具有男性性格特征和女性性格特征。男性性格中存在的女性气质被心里学家荣格称为“阿尼玛”(anima);女性性格中存在的男性气质则被称作为“阿尼姆斯”(animus) [2]。文学上,英国女权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著作《一间自己的屋子》里最早提出“双性同体”这一思想,沃尔夫认为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两种因素存在,正常舒适的存在状态是这两种因素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3],但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固有的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这两种因素很难达到平衡。在双性同体思想提出的初期,很多女权主义者认为这种思想不切实际,企图混淆男女性格之间的差别,追求中庸的人格特征。法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在对传统双性同体思想批评的基础上对双性同体思想进行了补充,她认为每个人自身都能找出两性气质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多样的,既有差别也有统一性,因此,“双性同体并不消灭差别,而是鼓动差别,追求差别” [4]。美国学者卡莫迪也认为双性同体思想结合了平等、差异两种倾向,双性同体思想不仅追求个体性格中男性和女性两种气质的和谐,还可以理解为社会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等和谐,以及人道主义的平等博爱思想 [5]。20世纪以来,双性同体思想已被大多数女权主义者所接受,成为女权主义思想的一部分。美国黑人女权主义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就很巧妙地将双性同体的和谐思想融入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中。

二、莎格:双性同体两性和谐性格典范

小说《紫色》中莎格是一位黑人女歌手,她是某某先生的情人,应该说也是主人公西丽的情敌,但是莎格在西丽的成长过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西丽成长的关键领路人 [6]。作为一个女人,莎格具有女性特有的气质,她温柔善良、富有同情心。莎格深爱着某某先生,但由于她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是个思想开放、追求自由的流浪歌手。某某先生的父亲认为她是一个妓女,极力反对某某先生娶她。某某先生和西丽结婚之后,莎格和某某先生还一直保持着情人的关系,甚至生病后还被某某先生接到家中让西丽照顾。尽管莎格知道西丽是她的情敌,但西丽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非常感动,当得知西丽在家经常遭受某某先生的暴力时,莎格对西丽深表同情,并决定帮助西丽反抗某某先生。为了能让西丽获得自信和快乐,莎格鼓励西丽欣赏自身的美,为西丽谱写歌曲,给予西丽亲人般的关爱,帮助西丽找到失联多年的妹妹耐蒂的来信,唤醒了西丽内心深处的爱和反抗意识。

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大多数女人没有工作和经济来源,完全靠男人生活,受男人的绝对支配。莎格则不同,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感情上她都不依附任何男人。莎格是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的女人,作为一名女歌手,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经济来源,她像男人一样闯荡社会,她性格坚强、独立自尊,她敢于反抗世俗和权威、敢爱敢恨。莎格喜欢某某先生,尽管某某先生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来往,莎格仍然不顾一切地爱着某某先生。而且莎格对某某先生的爱是平等的自由的爱,绝不像西丽那样畏惧他、依附他。莎格是一个有正义感,爱憎分明的女人,当她得知某某先生对西丽的虐待后,就勇敢地帮助西丽反抗他。可见,莎格性格中既具有女性温柔善良的气质,又具有男性独立勇敢的气质,而且莎格性格中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是和谐的。莎格的性格正是沃克所要宣扬的双性同体两性和谐的性格的典范,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莎格才是西丽成长的真正领路人。

三、西丽:从男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

黑人女作家赫斯顿曾经把黑人女性比作骡子,“他们需挑起白人和黑人男性不愿挑的担子” [7]。《紫色》的女主人公西丽在小说的开始就像一头骡子一样任劳任怨,毫无反抗意识。先是遭受继父的多次强奸,后来又受到丈夫某某先生的非人虐待,西丽始终是默默忍受,把自己当作一棵没有感情的树。尽管女权主义者把这一切归咎于男权思想的毒害和压迫,但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丽性格中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不和谐,西丽身上缺少了男性气质的勇敢和反抗精神。直到西丽遇到莎格之后,在莎格的关爱和感悟下,西丽才逐渐有了自尊和反抗的意识。西丽的亲妹妹耐蒂由于不堪忍受继父和某某先生的骚扰而离家出走后一直杳无音信,西丽以为耐蒂已经不在人世,直到她发现原来某某先生把耐蒂写给她的信都藏了起来,西丽对某某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也因此激发了她反抗的行为:毅然决定离开某某先生。在男权社会里,裤子是男人权利的象征,穿裤子是男人的特权,女人应该穿裙子,而不穿裤子。西丽在小说的开始一直都是穿裙子从来没敢穿过裤子。莎格在西丽家养病时,莎格曾建议西丽学做裤子,西丽当时候还感到很惊奇:“我要裤子做什么?我又不是男人。…再说了,某某先生也不让我穿裤子” [8]141。后来当西丽离开某某先生之后,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裤子,西丽自己也开始喜欢穿裤子了,西丽做的裤子深受莎格和她朋友的喜欢,西丽最后干脆把做裤子当成自己的职业,成立了自己的裤业公司,西丽也因此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从不敢穿裤子到把做裤子作为自己的职业,象征着西丽性格中男性气质的逐渐获得。当西丽性格中的两性气质最终达到了平衡和谐的状态,西丽因此也成长为一位性格成熟的黑人女性。而且西丽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不仅实现了自身性格中两性气质的和谐发展,而且促使了某某先生的改变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9]。

四、某某先生:从女性气质缺乏到两性气质和谐

《紫色》中西丽的丈夫某某先生在小说的开始是一位性格暴虐的男权主义者。他之所以娶西丽是因为他的四个孩子需要人照顾。在他的眼里,西丽就是给他干活的奴隶和他发泄性欲的工具,他在家做事情随心所欲,毫不顾忌西丽的感受。可见,某某先生的性格中只有霸道和暴虐,毫无善良和同情之心。某某先生的这种性格特征是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典型特征,这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的性格特征其实是一种扭曲的性格,在男权主义社会的初期会对女性起到统治和震慑作用,但是随着女性的觉醒和反抗,这种扭曲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必定要受到惩罚。正如《紫色》中随着西丽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特别是西丽果断离家出走的行为彻底击垮了某某先生。西丽离开后,某某先生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多月不出门,甚至有时候不吃不喝,不能入睡 [8]222,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和行为,经过一个多月类似古代成长仪式 [10]的痛苦经历和灵魂反思,某某先生终于从一个极端的男权主义者蜕变成为一个懂得倾听女性、尊重女性的新人。

转变后的某某先生走出家门,开始卖力地在田间劳作。西丽回来后,他主动找西丽聊天,并主动归还了所有耐蒂写给西丽的信。他甚至开始学会倾听西丽的心声;赞美西丽的外表;关心询问西丽喜欢什么。连西丽都感觉某某先生完全变了一个人,某某先生甚至还向西丽学起了做裤子。在男权社会里,做针线活、收集贝壳等小东西是女性气质的表现,男性如果喜欢做这些会被别人嘲笑。转变后的某某先生开始喜欢做家务、喜欢收集贝壳、喜欢倾听贝壳的声音,并且开始喜欢学做针线活了,这些都象征着他性格中女性气质的复苏和发展。和谐的两性气质造就了和谐的人格,连某某先生也由衷地感叹道:“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自己像个正常人,很满足” [8]259。正是由于性格中两性气质的和谐才使得某某先生感到正常和自然,这种正常和谐的状态正是作者所倡导的和谐性格的理想状态。

五、结语

作为一位黑人女权主义者,“沃克的小说创作与美国黑人权力运动、黑人艺术运动、妇女权力运动、黑人女性主义运动是分不开的” [11]。同时,沃克的女权主义思想又有其独特之处:她反对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提倡女性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同时更要注重两性和谐的发展,她认为女权主义者要“致力于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生存和精神完整” [12]。沃克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双性同体思想一样都倡导和谐:个体性格中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和谐,两性之间的和谐。《紫色》中的莎格就是一个具有两性和谐性格的典范,西丽和某某先生刚开始由于个体性格中两性气质的不和谐而造成极端的性格特征,后来在莎格的引领下,各自经历了曲折的成长过程,终于获得了性格中两性气质的和谐,从而为他们最后的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可见,沃克通过《紫色》的人物塑造揭示了双性同体两性和谐这一深刻主题:只有当男性和女性都获得健康和谐的个体性格的发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西丽双性同体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侵凌与被侵凌:镜子中的西丽小姐
欲知二力可平衡 是否同体首看清
《兄弟同体》:一段青春奇幻爱情物语
基于成长理论的艾丽斯·沃克文学作品研究
点亮黑人女性的自我复归之路——解读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和妇女联盟
《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
浅评电影《紫色》中西丽的人物形象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
突出“双性”,激活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