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体育解说员与解说嘉宾的沟通技巧

2015-04-10李国顺张博为

视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解说员转播体育赛事

□ 李国顺 张博为

(李国顺系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张博为系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主持人)

在体育转播赛事中,解说员和解说嘉宾的分工相对比较明确。由于体育解说嘉宾大多是现役或者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或者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裁判员、资深的体育记者等,因此,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上,比如体操、蹦床、跳水等,解说嘉宾往往承担着极为重要的释疑解惑的专业性任务。

而体育解说员主要承担赛事转播过程及现场的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一般来说,体育解说员大多由主持人转型而来,与专职的运动员、教练员出身的解说嘉宾相比,他们对专项体育赛事的认知相对较少,因此这就需要体育解说员与解说嘉宾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甚至在赛事转播解说中相互刺激,相互融合,给观众带来既轻松又不失专业水准的体育赛事的视觉盛宴。

一、电视体育解说员和解说嘉宾的界定及其主要功能

电视体育解说是指以电视传播为媒介,在体育赛事实况转播过程中,以有声语言对画面(赛事现场)进行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它是电视体育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视体育解说员是指掌握这种有声语言艺术,从事电视体育传播活动的传播者。①其主要承担的功能为:

(一)介绍(叙述)功能:介绍(叙述)赛事是电视体育解说员最基本的功能。解说员必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赛场场面、比赛形势、比赛天气、实时比分、现场气氛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的行为表现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尽量还原赛场实况。

(二)陪伴功能:体育赛事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营造比赛气氛。由于时差原因,像欧冠、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的转播都是在国内的深夜,夜深人静的时候,陪伴观众的也就只能是解说员了。因此,这也要求电视体育解说员能给观众营造一种“大家一起看比赛”的陪伴感。

(三)引导功能:解说员不仅要成为赛场和电视观众之间的纽带,更要成为整个赛事转播工作的指挥者。赛事进行当中,解说员要随机应变,协调好转播团队的转播工作,与解说嘉宾默契配合,共同做好解说工作。

(四)教育功能:解说员可以通过赛事转播潜移默化地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电视体育解说嘉宾一般是指非电视机构正式工作人员,临时或短期地协助完成体育赛事转播中部分解说、评论工作的外请人员。②其主要承担的功能为:

(一)信息(观点)补充(提供)功能:在电视体育赛事中,解说嘉宾除了要配合解说员的介绍任务之外,还要对赛事的背景资料、体育项目的技战术、运动员个人特点等信息进行补充和说明。

(二)解释功能:由于体育赛事的转播面向广大受众,而拥有专业体育赛事知识的毕竟只是少数,如在篮球比赛中,仅裁判手势就有近60个,加上哨音、指示牌、灯光和铃声总共有100多个非言语符号参与传递比赛信息,这些非言语符号都被严格地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充分熟悉运动项目的非言语符号体系的基础上,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和观众就可以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③

(三)评价功能:电视体育解说嘉宾对赛事的评价要相对专业,尤其是在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上,如跳水、体操等。解说嘉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出比赛中各种或显性或隐性的错误,并能够一针见血地提出相关意见。

(四)预测功能:比赛结果的预测是体育赛事转播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有些解说嘉宾的预测非常精准,让人叹为观止,如金宝成解说体操项目时,能够现场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非常精准地估分,而他本人就是体操的国际级裁判。

二、电视体育解说员与解说嘉宾具体沟通技巧

(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的是电视体育解说员和解说嘉宾各司其职,在赛事转播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完成各自的主要任务,互不影响,尽情绽放。

2015年3月13日,央视转播爵士对火箭的一场比赛当中,解说员杨健在赛前向观众说明了已经排名垫底的爵士队的近况:

杨健:在今天早上为您转播的是西部的一场对决,这场比赛呢是由爵士在主场迎战火箭,虽然现在爵士失去了竞争西部前八的这样一个机会,但是这支球队现在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自从全明星之后,他们是十场球赢了八场,而且目前他们是联盟当中全明星之后也就是二月中旬至今,二十多天,联盟最佳防守球队。这支球队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一个变化。

杨健只是叙述了既定的事实,并没有评价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信息的补充为观众更详细地了解参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科学地欣赏比赛提供了直接的帮助。紧接着解说嘉宾杨毅进行解读。

杨毅: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在首发阵容当中原本的核心后卫是特雷·伯克被拿到替补阵容当中,而新上的新秀丹特·埃克萨姆进攻一端他不如特雷·伯克……同时在五号位上,他们把坎特交易到了俄克拉荷马雷霆……他在篮下的协防保护能力在现在的NBA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的这样一个级别……在有了这几个位置的变化之后,爵士队就像你讲的在全明星赛后八胜两负,是整个NBA战绩最出色的球队。

嘉宾杨毅的解读非常专业,他从爵士队首发阵容的大换血以及通过交易使得爵士队轮换阵容更加灵活多变等方面解释了爵士队出现质变的原因。

分工的合理、解说的到位使得解说员与解说嘉宾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自优势、各自特长,也使得赛事解说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饱满。

(二)各尽所能,扬长避短

所谓“各尽所能,扬长避短”指的是电视体育解说员和解说嘉宾要在自己能承担的解说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赛事转播之前,解说员要了解嘉宾的性格特点,对于不善言辞的嘉宾,解说员需要引导和启发;而对于那些健谈的嘉宾,解说员需事先提醒,控制时长;还有些嘉宾在赛事转播中不知道如何插话,或者掌握不住话题的大小,解说员还需要适时地“送话”。

2015年3月13日,NBA常规赛的一场焦点战马刺主场迎战骑士的比赛当中,解说员柯凡和嘉宾马健有这样一段对话。

柯凡:马刺队到目前为止命中率非常高,一共只投丢了三个球……骑士队这边呢12投7中,这个前场篮板球抢得更多一些,现在我觉得对于马刺来说啊,可能他会感受到一些压力,在12投9中的情况下仍然只领先对手两分,是不是在防守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解说嘉宾马健从他的专业角度对比赛进行了分析。

马健:我们要分析他必须要分析他上一场的对决。因为马刺是连续四场今天是最后一个主场的作战,所以说他是以逸待劳……双方在今天的体能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他命中率一定会是很高……如果这样相持下去,马刺队轮转阵容体力上可能会略有下风……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解说员柯凡仅仅是用比赛中的数据去说话,反映出基本的情况,同时又把问题抛给了解说嘉宾马健,马健也很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解答柯凡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马刺队如何合理调整自己的轮换阵容,来保持首发阵容的活力”。观众在关注比赛本身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两队教练员之间的斗智斗勇,这也使得比赛更有看点。

再比如,2015年3月12日CBA第二场总决赛,辽宁对阵北京的比赛中,解说员刘星宇发觉辽宁队主教练在开局后立即换人,将主力中锋韩德君意外换下。

刘星宇:今天这场比赛郭士强指导好像出了一些不同的变化,比赛很快,刚刚打了三分半钟上了卫猛。

尽管这一举动在电视画面上一闪即过,但是刘星宇迅速捕捉到这一情况,抓得及时,叙述也很到位,并且还通过这一细节刺激、引导解说嘉宾苏群。

苏群:韩德君给换下去了,因为现在这个阵容呢,双方都有大个儿,尤其是张松涛跟吉喆两个大个,一内一外,而且一上来先都放在外线,所以韩德君拉出来防比较累,他要补篮底下。

苏群的这段话很清晰地解释了辽宁队主教练换人的意图:由于北京队两名内线脚下步伐快,而且能内能外,而辽宁队韩德君虽然内线脚步扎实,但移动较慢,想要防到三分线比较吃力,所以才把韩德君换下,换上移动能力强的卫猛。可以看出,这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刘星宇的“送话”迅速及时,苏群的分析准确到位。

(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指的是电视解说员与电视嘉宾在赛事转播解说过程中,在明确各自分工之后,能互相融合,互相补位,确保解说信息的完整、准确。这就要求解说员与解说嘉宾彼此熟悉,相互信任,达成默契,以专业的精神真诚面对观众。在实际转播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天津电视台体育评论员王喆在全国足球甲B联赛天津泰达主场对阵上海浦东的比赛当中,现场大雨倾盆。王喆在解说中说到:

王喆:雨天鞋湿球重,守门员扑球容易脱手,因此多打打冲吊,多打打远射,这是各队一般采用的战术。

王喆显然只注意到了进攻一方,而句中又有“各队”字眼,欠全面。有十几年转播经验的天津市足球高级教练高复祥马上补充。

高复翔:对攻方来说是这样,对于守方来说要求后卫加强丢球后的协防保护,尤其要防止守门员脱手后的对方抢点。

这段补充说明令整段评述在专业评价上浑然一体,在语言运用上极为自然准确,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不至于使对方觉得尴尬。

再比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半决赛,德国对阵巴西的比赛当中,解说员段暄与嘉宾朱广沪搭档解说。

段暄:今天这场比赛感觉啊,朱指导,就是这十八分钟德国队特别注重的呢就是他们中路的防守,如果说你边路打得很凶的话,即便是你形成了这种边路传中那么再抢头球方面……主要就是在中路对于奥斯卡对于弗雷德这几个球员之间的盯防,感觉今天德国队还是非常成功的。

段暄不仅描述了赛场的情况,还根据自己多年的解说经验,作出了适当的点评——德国队的防守非常成功,并寻求朱广沪的赞同。解说嘉宾朱广沪马上回应。

朱广沪:因为他的位置选得特别好,让巴西队的前卫没有办法向前直塞球,塞到弗雷德脚下,所以这样的话,我觉得德国在这方面做得成功的话,他反击就更有效了。

朱指导在肯定段暄的说法后,也给出了更加详细的点评,简明扼要地表达了德国的战术和思路。在这段对话中,两人在解说内容上、观点表达上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也就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结语

“体育解说员+解说嘉宾”的模式在目前电视体育赛事转播中较为普遍,这种模式相对于单打独斗的单一解说模式而言,其把控力更强,避免了冷场或者不专业的话语出现,有效分担了压力。同时,不同风格的解说员与解说嘉宾的配合,使得赛事解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有新鲜感。

尽管“体育解说员+解说嘉宾”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实践操作中仍然面临诸多瓶颈。比如,目前参与赛事转播的解说嘉宾大都是“兼职”,很难提供足够的前期接触与磨合时间;解说嘉宾的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缺乏激情与个人魅力等。

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加,观众对比赛规则的熟悉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对体育解说员和解说嘉宾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大量体育赛事项目和播出时间需要更多专业化、职业化,配合更加默契的体育解说员和解说嘉宾,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体育解说员+解说嘉宾”模式也将会在适应中调整,这也将成为大众持续关注并热议的话题。

注释:

①冉强辉,林侃.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传播素质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09)

②陈国强.中央电视台伦敦奥运会转播嘉宾运用分析[J].中国电视,2012(11)

③蔡莉,王晓东.体育解说评论员角色功能与素质结构[J].新闻知识,2014(6)

猜你喜欢

解说员转播体育赛事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小小解说员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
游戏解说员:把游戏变成职业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