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冯小刚电影风格及转变
2015-04-10王燕灵
□王燕灵
浅谈冯小刚电影风格及转变
□王燕灵
谈及票房和影响,冯小刚都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中国电影在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人物。从1994年至今,他的电影创作之路走过了21年,21年的电影旅程中,从《甲方乙方》到《私人订制》,他的电影创作有着一以贯之的继承,也有着转变和突破。
冯小刚;商业电影;风格
冯小刚,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导演之一,中国大陆票房最高的导演之一,因导演电影《甲方乙方》一炮而红,随后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在中国影坛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短短几年他便确立了中国贺岁片霸主的地位,他也被称作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
他是个大胆的尝试者,从电视剧转战电影之后,开启了中国的贺岁片之门。许多人爱看他的电影,喜欢他的幽默他的亲民,喜欢他的京味儿和自省.从电影票房的表现看,他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一、冯小刚电影创作历程
1997年可以说是“贺岁年”。《甲方乙方》在大陆以贺岁片的名义上映,荣居当年票房榜首。冯小刚电影模式也作为一个成功表率引起业内的注意,其商业电影模式已经初步成型并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从《甲方乙方》起他一直是媒体的焦点,每一年的贺岁档都让人期待与注目,同样受瞩目的不单单是他的作品,同时还有他的为人与他的情感生活。2005年,1300万重金砸下,冯小刚一改以往风格和国际制作商携手,用最豪华阵容打造了以“哈姆雷特”为原型的《夜宴》,此次娱乐营销与世界杯捆绑,再加上大规模高水准的“明星制”、惊险的打斗场面,超级豪华的场面调度打入了国际周末票房榜,可以说是其电影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但该剧在国内却是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说冯导开始走下坡路。
2008年冯小刚拍摄电影《非诚勿扰》,其叙事方式与影片风格又回到了《夜宴》之前的贺岁电影系列。冯小刚在他一系列的电影中,以他特有的黑色幽默,沉稳而不动声色地叙事,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平凡小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在冯小刚的电影中,故事的设置往往带有梦与戏剧性的色彩。比如说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姚元(葛优饰)为不同的人创造了实现梦想的机会;《非诚勿扰》中“终端机”的和谐之梦又成为了冯小刚风格回归的神话再造。而2013年的《私人订制》对于片中“好梦一日游”的再诠释,有网友这样评价道:“好梦一日游的创意和冯式幽默,十六年后依然令人感到亲切。调侃、讽刺、自嘲、环保,还有一种浮尘如梦的思考。这是回归,是知天命,是人们熟悉的冯式喜剧。
二、冯小刚电影主导风格定位
北大教授戴锦华在央视百家讲坛《冯小刚走红之谜》中说道:“冯小刚早期的贺岁电影深受观众喜爱,归结为以下三点: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王朔现象,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朱其在《在救与屈服之间:冯小刚‘警示电影’的道德悖论》则认为警示性是冯小刚电影的一个基本性质,他的电影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模式:王朔式的语言幽默,商业热点,以及地域文化差异。
王朔风格的延续开拓了另一种话语系统。文学领域里的王朔,以其生动的语言完成了对中国话语习惯的一次巧妙颠覆。冯小刚电影其实是王朔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延续。如果要说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征,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他的喜剧效果主要是来自于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不协调,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将倒反、婉曲、双关、夸张、对照、失重、移接等巧妙的糅合起来,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且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
三、冯小刚电影风格的转变
《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作为其早期的贺岁片有着许多共同的技巧特点。从2001年的《大腕》开始,冯小刚的电影风格已经出现了不少变化,例如情节从碎片化、小品化到丰富化、多线化,角色从平民到中层的变化,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商业价值的制约对其影片的影响。
(一)情节与主题的变化
冯小刚一直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保持着敏锐的嗅觉和神经,使得他的每次创作都充满了世俗的味道,洋溢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不遗余力地揭露社会道德困境。但由于影片的喜剧形式,以及影片中露骨的商业诉求,消解了甚至掩埋了主题的意义。在2004年,冯小刚突然决定停止指导低预算喜剧。因此《天下无贼》打开了新的电影世界。次年,他又改变方向,拍摄了轰动一时的电影《夜宴》以开拓西方市场。但是自九月中旬《夜宴》公映以来,“倒冯声”在业界和民间便不绝于耳,冯导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得四项殊荣带起了一股拍摄古装大片的潮流。继张艺谋、陈凯歌、何平之后,冯小刚当然也不示弱在2006年推出了自己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古装片《夜宴》。《夜宴》背后的冯小刚让我们感到陌生,这并不是他一贯的美学风格,这与他之前的电影并没有统一的空间标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颠覆,颠覆了观众对冯小刚的所有记忆。但是他也的的确确展现出了驾驭电影奇观、创造视觉盛宴的能力。但是自九月中旬《夜宴》公映以来,“倒冯声”在业界和民间便不绝于耳,《夜宴》较之于他之前的作品与其说是将事业转向了国际市场,倒不如说他开始调整与校订自己的电影语境,接下来2008年的《集结号》和2009年的《唐山大地震》不仅使冯小刚电影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都大获丰收,而且使他本人在中国导演界也再上了一个台阶—完全可以与张艺谋、陈凯歌并驾齐驱。《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所谓的灾难片,它所包含的真诚和深情让我们直面灾难,并且思考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该用怎样的态度去生活。就像片中的李元妮,震后和儿子一天天努力活下去,只是不能忘记那些逝去的亲人,甚至像方登、方达一样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受过苦难的人们走出困境。
早期的冯氏电影是一段段的小品模式,《甲方乙方》用看似荒诞的小品完成了老百姓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住房梦”、“大款梦”、“明星梦”,通过甲方和乙方的契约合同轻而易举地实现,娱乐地化解了人们心中的渴望;在之后的《天下无贼》中,叙事模式已具备了好莱坞类型片的特点,再从投资结构到演员选择,无不显示出冯小刚追求更大商业效应的良苦用心。王薄这个人物属于典型的商业片主人公,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从能力超凡到最终归于正义,都不在观众意料之外,也没有悬念可言。影片严格实践商业类型片的美学特征和好莱坞最典型的也是永远最有市场的情节剧模式。
(二)演员与角色的变化
冯小刚从《大腕》到《手机》再到《天下无贼》,所扮演的角色己经开始发生变化。他曾经是普通民众和小人物的代言人,《大腕》当中的两个小人物尤优和黄毛,似乎依然还是冯小刚式的小混混,可是他们却已经成为可以为一个国际知名艺术家操办葬礼的人物。《手机》里的严守一也是电视台主持人,开着宝马、油头粉面、衣着光鲜,让我们很难相信他还是一个你我中人。《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是一个所谓的三无伪海归,他的天才发明“分歧终端机”被风投者以200万英镑高价买走,这样的资产绝不是平民百姓可以轻易达到的。他在征婚广告中不奢望实现的美梦最后成真,赚了大钱还“娶了个仙女回家”。不得不说,这是比《甲方乙方》中的姚远更高程度的市民白日梦想的实现,它已经开始代表中等收入市民或中等市民阶层的情感诉求。爱情发生在秦奋、梁笑笑、谢子言之间,这都可以划归为中等市民阶层内部的爱情纠葛,这与冯氏电影早期中的自由职业者、事业初创者相比,阶层明显得到了晋升。
《私人订制》中冯小刚一如既往追究那一种黑色幽默,那是属于平民的幽默,他曾经说“过去说把观众当上帝,其实不如说把观众当对手实在。这个心态能促使人拍出好电影,不轻视对手,把对手放平、摆平,这是创作者的大境界。”一个好的导演,其创作既要保留创作初衷的精神意蕴,也在变化中走出自身魅力之路,造就一部部真正意义上的精彩电影作品。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有其自身灵魂,在观众至上的商业电影意识支配下,冯小刚通过准确的定位,准类型片的类型化特征,吸引人气的票房策略,不断创造出票房佳绩。
时光坐标中,冯氏电影采用“真实”加“理想”的模式,挑选合适题材,适时走正剧路线,最大程度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爱好和需求。冯小刚的电影无论是画面说服力还是内在意蕴都值得我们去深刻体会与思考,而他的风格转变,更引领我们去探索市场,使影片生产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观影诉求。
1.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谭政,冯小刚.我是一个市民导演[J].电影艺术,2000(02)
3.金龙晟.票房大腕——冯小刚[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党军.冯小刚贺岁喜剧电影主题变化分析[J].东南传播,2010(04)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