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杂志时期张耀曾的教育思想

2015-04-10崇世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女学公学智识

崇世健(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历史研究

《云南》杂志时期张耀曾的教育思想

崇世健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辛亥革命时期,张耀曾以“崇实”为笔名在《云南》杂志上发表了《滇省宜急兴公学》、《论滇省当兴女学》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其旨在通过教育救云南救中国的教育思想。张耀曾的教育思想包括: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急兴公学,兴办女学,创办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对唤醒云南人民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以及普及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云南》杂志; 张耀曾; 教育思想

一、《云南》杂志概述

甲午一役,清廷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利益均沾,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是时,仁人志士纷纷出国,近赴东瀛,远渡欧美,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云南的爱国青年也受时代的感召,怀着一腔爱国的热忱,游学日本,积极进取,十分活跃,并逐渐倾向于革命。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列名参加中国同盟会的云南留日学生就达几十人。其时,孙中山、黄兴等人为了扩大革命宣传,积极办报,《民报》《新世纪》《汉帜》《洞庭波》等杂志应时而生。孙中山、黄兴并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以进一步扩大革命的影响。在孙中山、黄兴的指导和帮助下,1906 年 4 月,云南留日志士在东京神田区三崎町一丁目云南同乡会会址创办了《云南》杂志。李根源、赵伸被推为干事,负责全部工作;张耀曾为总编辑,席上珍、孙志曾为副总编辑。1906 年10 月 15 日,《云南》杂志创刊号出版。《云南》杂志的办事人员,最初只有3人,后来增加了刘九畴、张大义、李光鼎等人。撰述最初只有12人,后来增加了吕志伊、丁石僧、王九龄、由云龙等人,皆为义务,并无稿酬。1908年,《云南》杂志刊行至第13期,发行份数有3 000册增至10 000册。1908年7、8月间,《云南》杂志因受《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的影响,曾一度停刊,又因炸弹案再度停刊。后得宫崎寅藏相助,遂得复刊。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云南》杂志从创刊到1911年停刊,共发行23期,纪念特刊《滇粹》1册。《云南》杂志刊行长达四五年之久,是辛亥革命时期以省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刊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云南》杂志以省命名,立足云南,面向全国以及海外发行。在贵阳、北京、昆明、云南的 8个县城及缅甸的瓦城设有分社;在云南的许多府、州、厅设有代办所;在国内如北京、陕西、辽宁、广西、浙江、上海、四川等十几个省区也设有代办所;在刊行地日本以及越南、缅甸、新加坡、香港等地亦设有代办所。《云南》杂志发行覆盖地区之广,在当时的报刊中,亦属前列。

《云南》杂志以“开通风气,鼓舞国民精神为本旨”,[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云南社会状况、帝国主义侵略、争回路矿利权运动等很多方面,尤其在以下方面着力较多: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号召云南人民起而斗争,收回路矿利权;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鼓动掀起民主革命浪潮;抨击腐朽的清王朝,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合起来;宣传云南的壮丽、丰饶,把爱云南与爱祖国紧密相连。《云南》杂志以慷慨激昂的文字,针砭时弊,呼吁革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对引导和推动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诚如《云南》杂志创办人之一李根源所言:“云南光复,《云南》杂志宣传革命之功不可没焉”,李根源并曾在 1957 年赋诗追赞《云南》杂志:“实行革命有同盟,莽荡风云萃众英。《民报》挺生谁拱卫,《云南》杂志是尖兵。”[2]

二、《云南》杂志所映射的张耀曾的教育思想

张耀曾(1885—1938),号镕西,云南大理人,白族,辛亥革命先驱。自幼学习勤奋,1903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赴日留学。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和云南留日志士李根源等创办革命刊物《云南》杂志,担任总编辑。其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南京担任孙中山秘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协助孙中山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1913年起,历任众议院议员、众议院法制委员长、云南都督府参议、北京大学法科教授等职,参与起草《宪法》《天坛宪法(草案)》等法律。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耀曾担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924年,张耀曾与国务总理黄郛等人在北京组织临时内阁,摄行大总统职务,后赴沪当律师,任大学教授。日据上海后,忧愤成疾,于1938年7月在沪病故。

在《云南》杂志时期,他以“崇实”为笔名发表了《国民能力与国家进步之关系》《论云南人之责任》《论云南之社会智识》《滇省宜急兴公学》《论滇省当兴女学》等文章,主张教育救云南救中国,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倡导急兴公学,兴办女学,创办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在遥远的东瀛倾吁着他爱国救国的教育思想。

(一)兴办公学

张耀曾认为,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没有欧美各国人民的社会智识高,政治思想不发达,权利意识很淡薄,因此为了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必须发展教育,并进而普及教育。在《滇省宜急兴公学》一文中,他分析了当时云南教育的现状,并认为为了普及教育,必须兴办公学:“我滇僻处边隅,奄有八十四万一百七十方里之版图,居民千二百万之众,宜有官立小学三千余,中学八十余,师范七十余,高等师范一;然后学堂之兴始有基础,尚未能言普及也。若欲普及,非有地方绅耆兴公学不可。”接着,张耀曾分析了兴办公学的好处:“(一)不劳官府之筹画,而能广开学风也。……(二)可以使滇人无旷废之子弟也。……(三)养成地方自治之风也。……(四)使人人具普通智识,对于外面有能力也。”并指出了不兴办公学的害处:“(一)使滇人永居黑暗之域也。……(二)滇人永居危险之地,无从振拔也。……(三)滇人无国家之观念也。……(四)滇人永不能立足于竞争之世也。”[3]在分析了兴办公学的好处和害处后,张耀曾提出了兴办公学的办法,即先兴办小学、中学,然后再兴办大学;为了解决学校的师资,亦应先设立师范学校;对于教科书的选用,无论官纂私纂,只要是依官立所定课目者皆可行用;学校应收取学费,但必须极廉;学校内应设有可以寄宿的宿舍;至于聘请教员,由本省及外省中聘请,必不得已时可兼用外国教习等。

(二)发展女学

除了兴办公学,张耀曾认为,为了普及教育,还必须大力发展女学。在《国民能力与国家进步之关系》一文中,他认为:“女学不兴,中国断无图强之日。以二万万之女子,逸居无教,事事仰给于男子。男子以一人之身,而负室家之累,尚何望能力之发展于外乎。亟宜大兴女学以教之,则女子有学,堪为内助;男子无室家之累,其能力当数倍于从前。男子之能力数倍于从前,中国之进步可翘足而待也。”[4]在《论滇省当兴女学》一文中,他认为:“女学不兴,学校终无完全之一日。”“女学盛者其国强,女学衰者其国弱。转弱为强之机,必自兴女学始。”[5]张耀曾把兴女学提高到了可以使国家转弱为强的高度。接着,他分析了云南女学教育落后的原因,即负责整顿学务的官员,往往视女学为不急之事;而认为应当兴办女学的人,往往又考虑到兴办女学并非易事,所以才导致了女学不兴的局面。进而,张耀曾指出了不兴女学的害处,即女子无学,不能自养;女子无学,不利于妇德;女子无学,不利于子女之培养。故此,对女子无学之害,“苟不极力以除去之,则滇省日趋于贫、日就于弱,年复一年,前途可痛。”[5]然后,张耀曾指出了兴女学的好处,即女学兴则女子有常业,有常业则不仰望于男子,可以自给;女子有学,其气质与无学者,必大不一样;女子有学,有利于子女之培养。在分析了兴女学的害处和好处之后,张耀曾提出了兴女学的办法,即兴办女学,要从省城开始,然后推之各府,渐至于各州县,如是才能普及。兴办的女学校包括三类:官立女学校、公立女学校和私立女学校。对于官立女学校,以小学为基础,然后再设中学校、高等学校;公立女学校是由省城各府州县公众所立的学校,章程亦由官立,自公立女子小学校毕业者,可以入官立中学校,自中学校毕业者,可以入官立高等学校;十余家或二十余家,聘教员组织而成的女学校,为私立女学校。私立女学校的课程年限,亦依官立,毕业时归官立学校考试。至于女学校的学习年限以及教科书的选用等,可以因地制宜,参酌日本现行的做法。难能可贵的是,张耀曾还认识到了官、士、绅、富翁在兴办女学中的作用,号召官民、士绅、富翁一起努力,共同办好云南的女学:“夫无官立以倡之,则兴起无自;无公立私立以继之,则普及无由。兴起之、普及之,是在乎滇省官民之一气联络而倡和之也。不然者,官立学校成矣,而地方所谓之曰绅、曰士、曰富翁,依然锢蔽,仍旧因循。宁如就殁人,全无进取之希望,宁为守财奴,毫无公共之思想。则滇省女学,遂永无发达之一日。滇省之贫弱,遂永无振起之一日矣。绅乎,士乎,富翁乎,勿踵贵贱男女之积习,须知生利分利之关系匪轻。勿谓女子所成就者少,须知小事忿争之牵雷孔多。勿谓妇人所能为者微,须知儿童无教之贻害甚大。今日为滇中所关甚巨者,代表地方之绅,明达事理之士,助谋公益之富翁也。此三者,对于社会,如长者之对于幼童,导之东则东,导之西则西也。故公立女学校、私立女学校,必赖此三者竭力经营,始能补官立之所不及。如此三者委弃其责任而不顾,则女学绝望也。”[5]

(三)设立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

要普及教育,除了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兴办公学和女学外,张耀曾认为,还要设立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贫穷人家的孩子往往因为家庭困难,无力上学,过早地自谋生活,通过设立半日学堂、夜学堂,可以使贫穷人家的孩子在自谋生活之暇获得上学求知的机会。通过设立学会,可以达到联络、相接、交换、变通的目的,“立学会则群向讲求,群向磨砺。足以齐万而为一,化散而为整;足以由旧而知新,由近而知远”,[6]进而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

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张耀曾亦离日回国,暂时别离了其教育救国的吁喊,主要从事法律工作。虽然张耀曾对教育救国思想的探讨渐为减少,但是其在《云南》杂志上主张的提高云南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社会智识,兴办公学和女学,创办半日学堂、夜学堂、学会等教育思想,依然如屡屡春风,激荡着云南人民在教育救国救云南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云南》杂志时期张耀曾的教育思想,对于唤醒云南人民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以及普及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注释:

[1]崇实. 云南杂志社简章[J]. 《云南》杂志,第一号,1906,东京.

[2]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 云南杂志选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序.

[3]崇实. 滇省宜急兴公学[J]. 《云南》杂志,第十四号,1908,东京.

[4]崇实. 国民能力与国家进步之关系[J]. 《云南》杂志,第十九号,1909,东京.

[5]崇实. 论滇省当兴女学[J] . 《云南》杂志,第十五号,1908,东京.

[6]崇实. 论云南之社会智识[J]. 《云南》杂志,第七号,1907,东京.

Zhang Yaozeng’s Educational Thoughts during the Period ofYunnanMagazine

CHONG Shi-ji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Xinhai Revolution, Zhang Yaozeng wrote under the pseudonym of Chongshi and published a series of articles inYunnanmagazine, such as Yunnan must develop public schools urgently, Yunnan must develop women education, and so on, putting forward to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Zhang Yaozeng’s educational thoughts included:improve social intelligence of Yunnan people and Chinese, develop public schools urgently, develop women education, establish half day schools, night schools, societies, etc, which played a role of enlightenment to wake up the Yunnan people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develop education and popularize education.

Yunnanmagazine; Zhang Yaozeng; educational thoughts

2014-09-20

崇世健(1981— ),男,安徽太和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

K297.74

A

2095-7408(2015)01-0026-03

猜你喜欢

女学公学智识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智识机械运动易错点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英国“公学”知多少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做“微整服务”,女学霸为颜值走向深渊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女学热”:是智慧课堂还是愚民教育
英国公学的强大生命力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