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非公党建着力点
2015-04-09刘身用
刘身用
近年来,荆州市工商局牢固树立“抓党建强素质、抓党建强队伍、抓党建强协会”的理念,逐步构建起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全覆盖的个体私营协会党组织网络,形成了协会+支部,分会+党小组的模式,使广大个体私营企业会员党员有了自己的“家”。
该局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力求达到“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党的作用就体现到哪里”。2014年,全市新建非公经济党组织212个,发展党员172名,转正预备党员121名。
截至2014年底,荆州市共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1128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661个。全市工商系统选派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联络)员273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新发展党员172名,转正预备党员121名,新建非公经济党组织212个。
突出一个“全”字。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首要任务。凡是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单独组建党的组织。對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企企联建、区域联建、挂靠联建等模式,联合建立党组织。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抓紧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新成立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在辖区工商所的指导下及时建立党组织。目前,通过采取多种措施,2014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89%。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意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生产技术骨干中的党员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认真细致地做好流动党员普查登记工作,引导“口袋”党员亮明身份,回到党的组织。
突出一个“强”字。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把那些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熟悉党的工作、群众基础扎实,并且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优秀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派好党建指导员。在非公党建工作中,除负责工作人员外,还选派了一批熟悉和热衷于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党建指导员。
突出一个“精”字。精心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形成非公经济党建与生产管理双向互动的良好格局。洪城、三板桥工商所在非公经济党员中开展的“三亮三比”活动(亮身份、比能力,亮岗位、比奉献,亮承诺、比作用),东城工商所、江津分局推行的党员经营户、党员公开承诺等都是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实现了让党组织有凝聚感,让经营者有成就,让党员有荣誉感者,让经营者有归属感。
通过全市工商系统近两年的共同努力,荆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工商局与组织部、统战部、个私协等部门和单位普遍建立“非公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工商所、个私协基层分会组建了一线党建工作专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贯通的非公党建组织体系已经形成。
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采取寻找一批、输入一批、选派一批、发展一批、培养一批等“五个一批”办法,增加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数量;采取单独组建、选派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等“四个组建”办法,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全市个私协会系统及所属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增加到687个。
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党员雷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有效载体,引导党员职工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和艰苦岗位上勇挑重担。
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主体增量”、“个转私、私转企”、“商标战略”和“农商对接、银企对接”等活动,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工商部门与非公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与出资人队伍的沟通更加顺畅,真正实现了非公党建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2010年,荆州市个私协会被确定为省、市直单位“党建工作示范点”,2011年被市社会组织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被市委授予荆州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十面红旗”;去年7月,市局被评为全省工商系统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虽然全市的非公党建抓出了一定成效,但在整体层面上仍存在不少现实困难。
思想认识难统一,部分业主对企业内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认为党组织活动多了,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对开展党建活动态度不积极,有“抵触”心理;少数从业党员感到在个私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头脑中存在着严重的“雇佣”思想,认为自己和其他员工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成为“地下党员”、“隐形党员”、“口袋党员”。
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目前,非公经济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及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市(县)工商联党组织管理,有的是市(县)个私协会党组织管理,有的是乡镇党委管理,有的是街道社区或企业工委管理,有的是开发区党工委管理。究竟建立党组织由哪里审批,归属哪里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因此,难免出现好事抢着管,难事推诿不管的问题。而且由于一部分单位的党组织对个私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疏于管理,造成部分党员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真正能参与企业决策的很少。一些党员认为,私营企业是私人性质,其受雇于人必受制于人,只有业主管职工,职工不能管业主。党员只能以一般职工的身份在私营企业打工,管多了,会被业主“炒鱿鱼”。
队伍建设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在单独组建的个私经济组织党组织中,党组织负责人由企业重要负责人兼任的居多。这部分人或是企业主家族中的成员,或与企业主有一些亲缘、师生、朋友关系,总体上往往依附于企业主,缺少从事党务工作的独立性。在非公企业里,要寻找一位既能为企业业主接受,又有文化、懂党务、年富力强的党务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要真正发挥好非公经济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须从制度上化解难题。
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理顺管理体系,解决“谁来抓”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区成立了相关机构,有多种模式,包括依托工商部门成立党工委的。非公工委与工商机关合署办公,具有体制优势、队伍优势、职能优势、感情优势和平台优势。
出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分工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解决“怎么抓”的问题。建议地方党委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一是《关于深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分工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举措、组织领导等问题。二是《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提升全市非公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将非公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非公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非公党建工作正常持续开展。目前,非公党建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个私协会会费开支。二是企业开支。三是工商部门行政经费开支。2014年以来,荆州市各级个私协会按照上级的规定要求,严格规范了会费的收取管理工作,会费收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对非公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难以持续。仅市直城区来说,经费缺口就近30万元。
(作者系荆州市工商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