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人物形象的刻画

2015-04-09陈肯文

视听 2015年8期
关键词:澄海事例人物形象

□ 陈肯文

论电视人物形象的刻画

□ 陈肯文

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电视人物报道通过电视荧幕展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迹或人物的生活,再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而起到教育、启迪、鼓舞受众的积极作用,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媒体就十分重视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而电视新闻媒体具有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人物形象在电视荧幕上“立”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是电视人物报道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一篇好的电视人物报道,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具有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物才能直达人心,感染受众,起到启迪、教育和激励的作用。如何刻画好新闻人物形象,让电视人物报道生动、鲜活起来,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一、精选事例 凸显人物思想

人物报道强调突出人的思想,通过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在进行电视新闻人物报道时,当记者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了解之后,可能手头会掌握一些资料。这时就要善于筛选,精选出切合时代精神、能够体现人物先进性或典型性的事例。如果只是从头到尾罗列事例,平铺直叙或者面面俱到地展现人物相关的事实,那么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干巴巴、千篇一律,这则人物报道就很难打动人,也就无法起到感染、启迪的作用。

那么,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呢?笔者认为,应尽量选取那些在特殊时间、特殊环境、特殊事件发生的,和人物相关的事例。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汕头澄海人民也自发进行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汶川发生大地震的背景下,记者进行采访报道时,发现了残疾人许龙壁这一典型人物,他先后5次捐款奉献爱心,之后又不顾自身行动不便,拿出10万元作为爱心慰问款,千里迢迢奔赴灾区。于是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了解到许龙壁曾是健全人,在他24岁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因病被高位截肢。很长一段时间他自暴自弃,没能走出心中的阴影。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许龙壁重拾生活的信心,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创业。因为这段经历,当许龙壁看到汶川大地震让灾区人民失去家园,让不少人成为残病患者,他感同身受,奔赴灾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在地震中致残的朋友。

在跟踪采访中,记者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例将许龙壁这一先进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如在许龙壁奔赴灾区慰问的时候,他开办的工厂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产品出口递减,资金紧张,但他仍然拿出10万元,作为爱心慰问款。在国家发生灾难事件之时,主人公舍小家为大家,以一份责任和担当去帮助灾区群众,这个事例的展现,使许龙壁这一乐于奉献的人物形象在观众面前立体丰满起来。

记者还详细描述了许龙壁带领澄海三位残疾朋友一起赴奔四川、成都、大足等灾区慰问的情形。“7月天气炎热,高达38摄氏度,路途并不好走,山路崎岖,下车后有时他们还要步行2至3公里路才到达慰问地点。”那样的环境,健全人要进灾区援助尚且困难,何况是残疾人,但许龙壁和三位残疾好友,不顾路途艰难,长途跋涉,十来天互相搀扶着辗转多个受灾地区,探访慰问了100多名地震中致残的朋友,舒缓他们的心理恐惧,减轻他们的思想痛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残友坦然面对生活。

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关心精神层面救灾工作、乐于奉献的残疾人形象,将许龙壁这一先进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也反映出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心连心,互相扶助,共渡难关的主题。

二、保留人物个性语言 保持人物情感的真实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而且还能作为人物行为的自我注释,是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外在体现。在电视人物报道中,要想让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起来,最直观地表现人物个性,莫过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活动。

澄海广播电视台获全国县级广播电视节目评析二等奖的电视新闻专题报道《收藏“抗日”藏品警后人》,讲述了澄海民间收藏家张美生二十年来潜心收藏与抗日战争题材有关的各种藏品,并在“9·18”这一纪念日,在家里举办展览,把他潜心收藏二十年的“抗日”藏品,展示给年轻一代看,警醒后人勿忘国耻,防止日本右翼势力的复辟。

张美生的语言生动感人、有思想深度,成了作品一大亮点。比如,在描述张美生对抗日藏品收集与研究的专注与热情时,记者选取了张美生这样一段自白:“我收藏这些抗日战争时期的物品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了,人家若是告诉我哪个地方有一件藏品,我一般是争取第一时间赶到。如果碰到来不及去的时候,我就做什么事都心神不宁的样子,满脑子都装了这么一件事。”通过人物简单明了的两句自白,就勾勒出一个收藏界的“痴迷汉”,从而进一步体现了张美生对抗战文物的收藏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提升了人物形象的思想境界。

在电视人物专题报道中,被采访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真情流露,恰到好处的情绪体现,抓住这些镜头,就能鲜活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拨动受众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在澄海广播电视台《收藏“抗日”藏品警后人》的人物报道中,电视镜头出现民间收藏家张美生拿出珍藏的十六本日记本,上面记录了日寇在潮汕犯下的滔天罪行、潮汕人民在沦陷期的悲惨生活、潮汕军民英勇抵抗日军的情景和故事。张美生边翻看边念日记,镜头下的张美生依然情绪激动,向人们介绍了当时从废品站“抢救”下日记本的情形:“当时我看到这些日记的时候,

心砰砰地跳。人家跟我说多少钱的时候我也记不清了,只管答应他好,马上就带回家了。带回家后天天都在看这个日记,不管白天黑夜,看到眼睛睁不开了,还用清水洗一下再看。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形象伟大的爱国青年,在家乡沦陷的时候,不顾自己安危四处奔跑,把他听到的看到的都写在日记里面。记录日军在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张美生回忆起往事的时候,他面对镜头依然沉浸其中,激动得捶胸顿足,眼睛里含满了泪水。记者及时地捕捉记录下张美生当时的神情和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述说,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真情实感,提升了人物形象和思想境界,鲜活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肩负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有着强烈爱国心的民间收藏家形象,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心,激发年轻一代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三、抓住细节,使人物传“神”

细节是报道人物形象中的点睛之笔。“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虽然细小,但能传神,能使人物形象生动起来。有了细节,人物形象才显得丰满和完整,才能形神兼备,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报道2010年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季军蔡岫勍时,记者先对蔡岫勍的比赛表现有所了解。身材不高挑的蔡岫勍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比较漂亮,第一次穿上高跟鞋,但是这又影响她唱歌的发挥,于是她在唱歌前不得不脱掉了高跟鞋。这个有趣的细节让电视屏幕前的观众也为之忍俊不禁,顿时为人物形象增添了几分活泼俏皮,凸显出蔡岫勍这个小姑娘活泼可爱、面对大场合不怯场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澄海电视台的人物专题《陈新民:从下岗人员到羊肉店老板》,报道了一名40多岁的下岗工人陈新民经过不断奋斗终于成为羊肉店老板的事迹。

陈新民下岗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妻子是家庭妇女,两个孩子又正是供钱读书的阶段,一家四口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但是,为了生活,四十多岁的陈新民只能四处打工。作者抓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陈新民打工的辛苦:“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陈新民在海南一建筑工地附近的饭店当厨师,一天要炒一百多大鼎米粉和面粉,炒得手掌都起泡了,晚上包扎伤口,第二天又继续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活来源,陈新民努力工作赚钱,每天要炒一百多大鼎米粉和面粉,炒得手掌起泡,但是他咬牙撑着,到了晚上就自己包扎伤口,第二天又继续工作,绝不向命运低头。一个个细节,给观众带来了冲击力和感染力,使人们记住了陈新民这一不向命运低头,奋力拼搏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精神激励人们要努力拼搏,力争上游。

四、融入作者的感情

著名记者穆青说过:“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如果记者不感动,那就不可能感染读者。”一篇好的电视人物报道必须融进作者的感情,将感情倾注于镜头描述之中,以感性的形式把对人物的感觉力和理解力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从叙述的事实中受到感染。

汕头市出现首例多器官捐献者,笔者深入医院采访了解到,来澄海打工的河南籍务工人员胡本成夫妇在八岁儿子出车祸去世后,无偿捐献爱子多个器官,救治了五名患者。记者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社会意义重大,于是进一步深入到胡本成夫妇的家庭和他们打工的工厂采访拍摄。记者看到他们租住的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屋顶破漏,居住条件也很差,生活十分清贫。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胡本成夫妇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他们的思想非常朴素,在老乡和工友眼中也是心地十分善良的人。他们在痛失爱子之后,毅然做出了无偿捐赠爱子遗体器官的决定。胡本成夫妇是平凡普通的务工人员,但他们做出这样的大爱之举深深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个记者,令人肃然起敬。记者们被胡本成夫妇博爱奉献的高尚情操所感动,并将这种感动的情怀倾注在采访、撰稿及后期编辑的过程中,塑造出胡本成夫妇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大爱之举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感召了更多市民加入无偿捐献器官的行列,进一步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澄海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少女日记》,报道了一个19岁的孝心女孩陈湘,坚强地面对生活困境,不但挑起生活的重担,还在父亲患病后千里迢迢为父求医的故事。在采访的过程中,陈湘讲述了得知父亲患上癌症晚期时的情景和无助的心情。记者深深地被她的情绪所感染:同样是花季少女,别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地上学的阶段,而陈湘却承受着父亲患重病的巨大压力,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记者为之感到怜惜,以充满感情的笔触进行了描述:“当天晚上,陈湘紧紧攥着父亲的病历,一夜没睡,泪已哭干,她拼命地记日记,那一刻,她唯有把满腔哀痛和悲伤通过手中的笔倾诉出来,她的心才不会崩裂。”这个只有19岁的女孩,在听到父亲患病的噩耗之后,强忍着巨大的悲痛的心情,通过记者饱含情感的叙述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少女形象,感人至深。

另外,对于集体的人物报道,无法对每个人一一进行介绍,就要选取其中突出的个体人物进行体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展现集体形象。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人物镜头的动景和静景要相结合,多角度表现人物,在收视效果上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在电视屏幕上生动鲜活起来。

1.张默主.新闻采访写作.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刘雪梅.电视节目采编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郭光华、吴志文.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澄海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澄海事例人物形象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玩具之都澄海年产超500亿元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