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直播: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审美空间

2015-04-09

视听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媒介融合

□ 朱 明

电视新闻直播: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审美空间

□ 朱 明

电视新闻直播是能够给受众带来信息获知和情感满足的新闻节目类型。如果用审美经验来观照,也可以把新闻直播看成是给审美主体带来期待满足的一种审美体验。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电视媒体应该顺应融合的趋势,重组流程,改变形态,释放出新闻直播更大的审美空间。

一、直播:创造全新的审美体验

在电视新闻的各种报道形式中,现场直播最能够体现同步报道与同步参与的特点。①电视新闻直播的最大特色是凸显和放大了新闻现场的场景和细节,它打破了电视新闻传统的制作编播流程,使新闻事件“此时此刻”的进展能够同步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因为直播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时、未知、悬念、现场,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剪辑过的、真实的现场,能够同时同步地目击充满悬念的新闻事件,尽管这些画面是经过现场记者的挑选后呈现出来的,但是大多数观众会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现场,因此这能在更大的程度上削弱和减少电视观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不仅带来了新闻节目样态的创新,还延伸拓展了演播室的空间感和新闻主播的播报风格,它使处在不同地点的新闻主播和现场记者处在同一空间,可以进行访谈和互动;新闻主播不再只播报新闻,他可以调动现场的记者去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时他还可以通过记者或者自己去直接访谈现场的新闻当事人,打破了空间的距离感。

对于受众来说,电视新闻直播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他们可以与新闻事件的进展同步,他们可以体验新闻当事人的悲喜情绪,他们可以丰富社会的认知,感悟人生百态,这是一种从信息获知到情感满足的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目前在国内各大电视媒体,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已经成为现实,这除了新闻节目的直播播出外,更多的就是指新闻现场的直播报道。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它依托31个国内记者站建立了完善的新闻直播体系,每个站点都有成熟的出镜记者和直播技术人员。在台内的新闻中心,则成立了新闻直播组,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第一时间获知突发事件,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联动应急点启动直播,并做信息的全面整合,要和后期各个部门配合,辅之以各种手段让直播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目前每天在央视新闻频道都能看到来自各个新闻现场的现场直播报道,比如《上海11.15火灾事故》《浙江嘉兴工人被困海底钢筒救援》《四川威远煤矿透水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直播都成为当天新闻频道的收视高点,是拉动收视率的主要因素。

当中国电视新闻的直播报道如火如荼的时候,境外新闻媒体的直播报道已经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西方的电视新闻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绝不采用其他形式报道。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它的世界频道是一个面向全球提供新闻和信息类节目的英语电视频道。它在新闻的播出过程中,借用远程的视频直播技术,把新闻现场和演播室内的采访结合起来,缩短时空距离,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播报现场感。日本的NHK在报道新闻时非常强调时效性,有不同的制作负责人关注着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类别的新闻,有重大突发事件时会中断正常的节目,立即切入事件现场进行直播。而CNN将这种报道形式发挥到了极致,CNN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甚至是“零时差”地将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在新闻现场,CNN的记者大多采用一个或几个长镜头完成一次新闻的采访报道。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名声鹊起也是靠现场直播,尤其是在美国“9.11”事件的连续直播中,壮大了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尤其在内地观众中具有了良好的口碑。

二、直播:纪实美和传播美的交融

至少在现在,电视还是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电视传播的即时性,也就是电视媒介的现场直播特性,集中表现为传播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它利用先进的卫星传播技术,使全世界任一角落发生的事件能够同步地展示在电视屏幕上。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传播过程与新闻事件的一致。而电视新闻直播也将电视的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比起精心组织的其他类型的电视直播,比如大型晚会、纪念活动、各种庆典等等,电视新闻直播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它是和新闻事件的进展同步的,能牵引电视观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更多的关注,也更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直播的纪实性和真实性。通过电视新闻直播,新闻现场可以更加真实地进行展现。就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媒体的报道变得比事实本身更重要,甚至更为真实。②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艺术即时性特点带来的现场感、参与感、悬念感、期待感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成为电视艺术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这种审美体验就是纪实美学的审美特征。单个的图像也许还不足以造成传媒艺术既酷似现实又形塑现实的复杂关系,而在时空运动中按着逻辑线索连接为图像流的过程,则以超真实的力量,形成了与传统艺术相比使人更信服的真实感。④

纪实艺术本质上追求的是认知性,新闻直播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社会的缩影。它使受众通过新闻直播了解社会现实、人生百态,包括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信息,它是一种认知传播的过程,受众获得信息认知的满足感。在认知的同时,电视新闻直播还能有情感塑造的功能。比如在汶川“5.12”特大地震的

直播中,通过电视新闻直播,除了展现出灾区现场断壁残垣、触目惊心之外,更烘托和展示出了救援人员的奉献和牺牲,志愿者的爱心,普通人面对灾难的不抛弃不放弃,还有全国人民的大爱精神,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动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审美的过程。当直播常态化之后,电视媒体也开始关注如何在直播过程当中表达出事件信息之外的内容,传递出更多人文和情感的内容,使新闻直播的审美经验更为丰富。从认识审美到情感审美,构成了传播美学的两个方面,他们并不是彼此割裂、互相独立的两种审美体验,而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融合的审美精神。从纪实美到传播美,电视新闻直播也就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诉求,它像电视艺术美学一样,有着自己的审美主体和审美范式。同时,对于包括电视新闻直播在内的传媒艺术的审美也是时下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专家认为,通过对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的内在了解而建构新的审美活动理论,这是美学可能突围的方向。

三、直播: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空间

媒介融合是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⑧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任何信息传播都指向满足受众的需求。对于电视来说,是从内容到技术的全方位革新。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媒体可以通过报道的设置来影响公众对于主流信息价值的判断。电视媒体这种对新媒体的开放和兼容也表明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创新。对于电视直播来说,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媒介的融合,一是在电视新闻直播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新媒体的迅捷优势来对现场信息进行整合,因为记者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渠道的信息通道可以获取更全面的资讯,丰富现场直播的报道内容。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应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拓展新闻直播的外延,开拓新的收看渠道。眼下三网融合的新政策也给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节目形态、内容品质、营销模式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互动的、个性化的内容。国外的很多新闻节目都顺应了媒介融合趋势的发展。比如美国CNN的新闻旗舰节目《360度》,主持人安德鲁·库珀每次会做三个版本的节目,分别是为传统电视、网络和手机做的,每个传输平台都需要有不同风格特色的视频节目,这样就拓展了节目的传输渠道。同样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也可以利用这一思路,链接更多的播出平台,改变受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信息获知渠道。他可能在第一时间由网络获得消息,但是接下来一定会锁定电视,因为电视的画面感、现场感以及电视媒体直播技术的先进和专业记者的报道将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更加突出的一大优势。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基于媒体特色的内容可视性,对于电视新闻直播来说,现场感、冲击力都是吸引受众的关键。电视直播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岗位的通力配合,这需要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群体,因此,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电视新闻直播,需要受过良好教育、有责任感的,并且在多元、复杂、嬗变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情境下,能够呈现出稳定的、职业化工作状态的群体。因此应该在新闻专业主义下对电视记者的素质进行整合和分析。在这当中出镜记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他是整个直播报道的核心,这一岗位的重要性在前面已有论述,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结构、个性特点不一样,因此呈现出来的工作状态也不一样。从某一方面来说,出镜记者也是直播过程中不可控的环节之一,他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直播成败和精彩程度。

作为西方的舶来品,新闻专业主义一直被认为是新闻媒体及新闻从业者最遵循和追求的最高从业理念和行业准则。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而以前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侧重于学理性的思辨和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研究的方法,在这里尝试引入人力资源研究上比较成熟的胜任力模型研究方法,来对出镜记者的胜任力模型进行建构。简单地说,胜任力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以之在某个或某些具体职位上取得优秀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可以包括技能、知识和态度;思考方式和思维定式;内驱力、社会动机和自我意识等具体组合。一般现在采用定量的识别方法,在对出镜记者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还可以把这种研究方法推广到其他岗位和工种。

对于已经常态化的电视新闻直播来说,真实和现场是应该坚持的方向,而表现手法应当不断创新。同时面对受众的需求及媒介的竞争,电视新闻直播必须“居安思危”,从技术到理念、从形态到内容、从新闻资源到人力资源等进行突破和整合,才能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凸显电视媒体的优势,体现电视新闻直播的无穷魅力。

注释:

①雷跃捷 张彩.电视新闻频道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②彭峰.回归—当代美学的11个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③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④张晶.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现代传播.2009(1)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