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扒昔日灰烬,触摸音乐余温
——浅析广东卫视新春电视演唱会《金曲集结号》
2015-04-09林广生
□ 林广生
翻扒昔日灰烬,触摸音乐余温
——浅析广东卫视新春电视演唱会《金曲集结号》
□ 林广生
2015年农历羊年新春,广东卫视重磅推出《金曲集结号》。节目组从全球召集在广东乐坛发展过的老朋友“回家”过年, 以“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为节目主题,讲述那些年的音乐回忆,共忆往事,共庆新年。该节目不仅是一次向广东流行乐坛的问候与致敬,更是一份对未来广东音乐的期许与寄托,引起了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巨大反响。
一、致敬词曲,共忆往昔
《金曲集结号》共邀请了近30位著名歌手,演唱曲目更是多达60余首,但从本质上来说,《金曲集结号》却是一次向广东音乐人致敬的晚会。所谓音乐人,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制作音乐的相关从业人员,包括词曲创作、母带录制、歌曲配器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人才是一首歌曲的灵魂所在,他融入了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想象与理解、感知与顿悟,而歌手的表达则更像是一次在它基础上的再创造。但事实却截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歌手往往才是一首歌曲的标签与代表,音乐人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忽视”,而在相关的音乐节目中,同样是歌手容易大放异彩,而少有关注音乐人本身的音乐节目。这一点在《金曲集结号》节目组前期策划中就有明确的提出,并且在实际播出过程中有明显的体现,特意设计了相关环节增加音乐人的叙事分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晚会由广东著名音乐人许建强担任音乐总监,亲自组建音乐团队监制编创,并且在晚会中为每一首歌曲进行伴弹,而在排练中他对歌曲的磨合次数也多达数十遍,保证了音乐质量的同时,更是为本次晚会增加了一份浓厚的诚意。与此同时,节目组还邀请了李海鹰(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成员、中国轻音乐学会副秘书长)、毕晓世(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副会长、北京海蝶音乐有限公司总裁)、张全复(中国内地第一个流行音乐原创组合“新空气音乐组合”创始人)、苏拉(著名作词家)等音乐制作人莅临现场观看演出。而在演唱的过程当中,每一位歌手在演唱完毕自己的歌曲过后,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环节——向音乐人致敬。他们回首当年这些音乐人创作金曲让自己走红的背后故事,感谢这些音乐人曾经给予自己的无私馈赠,整个晚会在歌手们的逐一“感恩”中显得格外温情。同时,节目在后期剪辑中,还融入了未能来到现场的广东音乐人的采访短片,这一细节充分地体现了导演组对于这些词曲制作“功臣”的重视。
二、怀旧之路,金玉之音
这是一个全民怀旧的时代,也包括对音乐的怀旧。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怀旧”是因为对于现实的“不满”。今天的人们之所以对过去的音乐“念念不忘”,则是基于当下音乐世界的浮躁与流水线般的生产方式,更是基于人们很容易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对于时空的感触与感慨。此次《金曲集结号》打出“怀旧牌”,用其独特的方式重构历史的记忆。例如在第一期节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部分的歌曲联唱,导演营造了一个“旧电台”的舞台现场。众所周知,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过去,电台成为了获取音乐资源最直接的途径,“电台点歌”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音乐潮流。《金曲集结号》直接将DJ台搬上了舞台上方的二层空间,在两个电台DJ柔情似水的声线之下,用曾经很流行的“电台点歌”的方式完成了曲目的串接,抚今怀昔,仿若重新回到了历史的现场,引起一代人的共鸣。不仅如此,《金曲集结号》节目组还专门拜访了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一批广东地区电台工作者,采访了他们记忆中的这些金曲回忆,听他们讲述90年代流行音乐盛极一时的流金岁月。而在第二期节目的歌曲联唱当中,导演更是采取了曾经十分流行的“歌手并排站,谁唱谁出来”的极简方式,歌手站成一字型,轮到谁唱谁就上前一步,在各种酷炫出场造型的今天,这种联唱方式早已为市场所淘汰,《金曲集结号》此举可谓十分大胆,重拾“旧瓶”,却在曾经金曲的映衬下显得相得益彰,“年代感”也油然而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因为新歌的诞生而遗忘旧曲,它是时空的纪录人,故事的篆刻者,过去的音乐则更显得弥足珍贵了。《金曲集结号》就像是一个时间的翻阅者,扒开熊熊燃烧的历史灰烬,感受曾经音乐燃烧过后的余温。
三、旧瓶新酒,多元选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音乐节目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对歌曲的“把关”上,这种“把关”体现在歌曲的选择、歌曲的改编、歌曲的节目效果等。对于以唱“老歌”为主的《金曲集结号》而言,选择什么样的老歌来唱、怎么来唱老歌成为了较为棘手的问题。纵观整个节目,《金曲集结号》的选歌呈多元化发展。以韩晓《我想去桂林》、李春波《小芳》为代表的民谣,以廖百威《白云深处》、东山少爷《大浪淘沙》为代表的中国风,以甘萍《大哥你好吗》、黄勇《你在他乡还好吗》为代表的“打工歌曲”,以程琳《信天游》、黄韵《山沟沟》为代表的西北风,以麦子杰《其实我已不在意》、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为代表的动人情歌等,节目涉及的歌曲之多可谓百花齐放,风格迥异,让电视观众在不同的情绪中、情境里为之感动、享受。节目组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既要求歌曲本身能耳熟能详,又要求歌曲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不仅追求音乐的艺术水准,还不忘创造节目本身的效果。而在歌曲的改编上,《金曲集结号》旧瓶装新酒,所有歌曲在音乐总监许建强以及音乐导演陈若平的创作之下,进行了全部“翻新”,包括音乐风格、配器、曲调、节奏等等,摒弃了上个世纪一些在当时看来很流行的制作方式,融入了更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的音乐元素,经过
改编的歌曲更富魅力,更有韵味,更具吸引力。
四、一歌两唱,粤语情怀
在节目编排上,《金曲集结号》共分为两期,分别于2015年2月20、21日晚21∶20在广东卫视进行播出。其中第一期以90年代广东流行金曲为主,第二期则集中演唱经典粤语歌曲,而两期的演唱者都是同一批歌手。例如歌手陈明在第一期的节目中演唱了一首普语歌曲《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在第二期节目中,陈明则以一首粤语歌曲《似水流年》惊艳四座。与陈明一样,其他歌手均是一普一粤分别出现在两期节目当中。这是一份较为特别的节目设计,取决于广东这一地区独特的语言环境。本次《金曲集结号》集结的演唱者均是曾经在广东有过演唱经历的歌手,他们在这里经历着事业的起起伏伏,对于粤语可谓既陌生又熟悉。本次粤语演唱不仅是一份对于广东“娘家”的回馈与感恩,更是一份对于自己青葱岁月的回忆与缅怀。而在歌曲设计上,导演组对于部分歌曲大胆选择“一歌两唱”的方式。所谓“一歌两唱”是指同一首曲调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演绎。如第二期节目中,王子鸣用粤语演唱《月光光》时,中间则夹杂了普语版本的《月光光》——《城里的月光》。不仅如此,韩晓演唱的粤语歌曲《分手总要在雨天》也同样融入了普语版的《一路上有你》。而毛宁更是分别在前后两期节目中用普语和粤语演唱了许建强经典之作——《晚秋》。在《金曲集结号》中。如果说普语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话,那么粤语则更像是一份独特的情怀,而一歌两唱则带来的是情绪的制高点。同样,歌手们这次“回家”演唱,也受到了广东地区人们的充分认可。特别是在广州地界,其收视率达到0.517%,在同时段省级卫视中排名第3,而第二期以粤语歌曲为主的收视率为0.128%、收视份额为0.472%,均高于第一期节目的0.107%和0.384%,反应了《金曲集结号》独特的地域属性。
五、视听盛宴,诚意之作
《金曲集结号》不仅是一次广东流行音乐的集结,更是一次广东电视制作力量的集结。从浑然天成的舞美设计到如诗如画的背景视频,从精致无比的灯光效果到尽善尽美的音响感受,都让《金曲集结号》显得格外成熟稳重。从舞美方面来说,舞台简洁而大方,别致而高雅,双层台的设计扩大了舞台的视觉区域,两旁深凹的乐池为乐队创造了无限可能的发挥空间,方正而对称的巨屏LED大气而庄严,屏幕中间两个梯形的镂空设计,如同园林花墙,典雅而极具东方气息。特别是配合视觉导演为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的背景视频,让整个舞台如同幻境。视觉导演在LED屏幕中融入了各种创意元素,将歌曲的“视觉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例如李春波演唱歌曲《一生中最爱》,背景视频里铺满了梵高名作《星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荷兰大师创造的油画仙境之中。不只是《一生中最爱》,视觉导演结合每一首歌的风格、节奏、情感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只为用最完美的视觉元素来配合歌手的表演。而灯光方面,灯光师结合LED完成了灯光设计,特别是在色彩的运用上,纯色的灯光设计让整个舞台简约而华丽,相近的渐变色丰富了灯光层次的同时也增加了舞台的空间感。而在与LED的配合过程当中,渐变色和色反差是常用的两种方式,前者配合LED浑然天成,后者配合LED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听觉方面,《金曲集结号》更是将乐队直接搬上舞台,并由许建强亲自监制指导,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演唱会。在音响的后期处理中,为了削弱本次晚会“大龄歌手”因年龄问题而导致音准的问题,音响师将每一首歌都进行了修音处理,尽可能的让歌曲更加完美的呈现,同时在播出中运用了5.1环绕立体声,创造极具震撼的听觉效果。
六、音乐寻根,文化传承
文化需要寻根,也需要传承。如果说当下电视上流行的音乐节目是音乐的完美演绎,那么《金曲集结号》则是一场关于音乐文化的寻根之旅。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音乐盛典。节目从一开始就完成了“寻根”的设计,一个孩童在LED创造的天马行空的世界里追逐一只飞翔的蝴蝶,象征着新生代音乐力量的追梦之旅。随后LED出现各种广东流行金曲的歌名,他们环绕着一台复古留声机,诠释着广东是内地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最后画面定格在“梦开始的地方”几个大字之上,广东本土歌手一起出来歌唱,迎接从广东走出的那些昨日歌者,意在故土难离,落叶归根。这是一个相当概念性的开场设计,寓意着流行音乐的文化寻根。而音乐的“传承”则体现在老中青三代歌手同台的演绎中。节目邀请了以李春波、廖百威为代表的老一辈歌手,以毛宁、麦子杰为代表的中年歌手,以及以梁君诺、黄勇为代表的新生代歌手。我们在节目中可以看到年轻歌手在长辈面前的谦虚与尊敬,同样也看到了长辈对于年轻歌手的认同与赞许。正是因为有了三代人之间的音乐传承,广东乐坛才有了新的希望,才得以实现真正的绵延不绝。不仅如此,广东著名歌手廖百威带着自己儿子廖廷君同台演唱歌曲《白云深处》,并直言儿子唱的比自己要好,希望观众能够支持自己的儿子唱歌。音乐俨然成为了廖氏父子之间最为重要的情感元素。尽管廖廷君的演唱还略显稚嫩,但让电视观众看到了一种关于梦想的希望,感悟到了音乐传承的真正意义。而在廖百威演唱完毕后,他又自谦地请出了女歌手程琳,笑称自己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并向她致敬,音乐代代延续在这里做了最直观的呈现。而整个晚会最温馨的一幕出现在歌手毛宁与音乐人李海鹰的合作演唱,师与徒之间的对话感人肺腑,两人更是相拥而唱,我们看到不仅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英雄相惜,更看到了一种师承关系下的薪火相传,尊师重道下的生生不息。
电影导演贾樟柯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金曲集结号》的意义也就在这里。社会偶尔需要回头,音乐也更需要不断回首。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