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价值分配到有价值的员工手中——访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

2015-04-09

上海国资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资企业

只有在持股价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得当,才有可能产生效果,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9月26日,停牌3天的张江高科(股票代码600895)公告复牌。其将以股份划转方式引入上海浦东科创集团为战略投资者,将控股股东张江集团持有的10%股份划转至科创集团。此外,将推动公司转型发展,拟打造成战略目标明确、治理结构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商与科技园区集成服务商。

“此项改革方案是根据浦东新区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总体部署,借助科创中心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与管理体制。”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对《上海国资》表示。

此前的9月13日,中共中央刚刚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落地。

作为上市国企,未来的作为空间将极为宽阔。

“对改革落地深表期待。”葛培健表示。

员工持股对改革将起到倍增推动作用

《上海国资》:在《指导意见》中,提到员工持股将试点先行,您怎么看待这项措施?您认为员工持股如何设计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葛培健:关于员工持股,这是市场一直期待的地方,一旦员工持股做到了把有效价值分配到有价值的员工手中,通过价值创造的叠加效应和累加功能,那员工持股对国企混改将会起到倍增的推动作用,关键看如何设计和把握。

《指导意见》表示,将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引入员工持股制度,这一方面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真正让经营者、科技骨干、业务骨干为主的核心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但如何落地非常关键。员工持股制度能否有效发挥增强激励约束与改善公司治理的双重效应,取决于员工持股的具体方案设计。

《上海国资》:您觉得方案应该如何更合理科学地设计?张江高科是否会试点?

葛培健:需要把握的原则是:一,“激励平衡”原则。这要求员工持股方案在保证员工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持股价格、持有比例、持有期限、退出机制等方面设计得当,才有可能产生这种“激励平衡”的效果,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否则会造成激励过度或激励无效的问题,从长远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持股期限和退出机制设计不当,员工在项目上市前持有大量股份,待公司上市后立刻大量抛售股票以获取股票溢价收入,从而无法达到激励长期化;又如,“人人都持股”的平均主义,或普通员工持股比例过低,会造成新“大锅饭”和“搭便车”的激励不足现象。二,“增量放开”原则。实行员工持股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去发掘和投资新的投资项目,将这部分新增项目向员工开放持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损害国有存量资产的利益,又有利于激励员工勤勉工作,提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产总量。三,“长期导向”原则。在大力发展混和所有制的背景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应该仔细考虑如何将长期导向原则植入职工持股制度之中。在制度设计中,不仅要对持股员工的工作年限提出要求,还要规定员工持股时间,适当延长员工持股时间。

今年上半年,张江高科浩成创投公司已获批浦东新区国资委风险投资类企业探索实施项目跟投等激励约束机制试点单位。我们也正对国有创投公司的员工跟投激励实践进行探索。

《上海国资》:《指导意见》对于员工持股要求是从增量入手,您如何评价?

葛培健: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有序推进,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提到做增量,主要是为了减少推进阻力、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员工持股后,只分享增量部分的收益,而原先投资的项目所产生的收益不分享。其实能够把员工持股公开提出来,本身就是一次改革和进步,至于存量和增量的区分,并不会影响到此次员工持股提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应当充分予以鼓励,将重点放在如何落实增量项目员工持股的问题上。

建立在规范董事会制度上的监管机制

《上海国资》:《指导意见》明确国资监管部门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做这种改变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什么影响?

葛培健: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是让政府“有形的手”归位,让市场“无形的手”到位,是《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一个亮点,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沿着市场化方向持续深入的标志。

其一,体现战略要求。管资本有利于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通过资本手段实现战略性重组,也利于增强国企活力、提升运作效率。二,体现法治要求。监管模式转变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资企分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要求。

我对此次“管资本”转变的落实深度,表示期待。

《上海国资》:根据《指导意见》,将成立和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国资监管部门授权这些公司履行股东职责,您认为未来将如何具体运作更为切合实际情况?

葛培健: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是要求政府或出资人从原来的行政化、直接干预式管理变为通过专业的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来管理。

这类公司的设立应该是为了实现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分离,以市场化的方式层层传导,规避了政府的直接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设立“隔离带”,由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对所授权的国企履行出资人权利,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成为国有股权高效流转的桥梁和平台。新的平台对于企业而言是股东身份,是市场化出资人的机构,它将承受股东回报的压力,成为管控上市公司的平台。

但是成败的关键在于改革能否真正去行政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特别希望这样的市场化、专业化和法治化平台发挥作用。

此外,市场化的运作也能由过去多元化目标,即兼顾行政和市场,转变为市场化的单纯目标为主。在这样的规则下,充分竞争性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才能有效开展市值管理的工作。

《上海国资》:做为上市公司,您期待“管资本”的方式或者模式是什么?

葛培健:所谓的“管资本”应该是多维的、动态的、立体的,也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把国有资产从“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从而实现资本的价值发现、价值驱动和价值创造功能。

我期待的“管资本”的模式是建立在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基础上的监管机制。既要强调国资监管部门作为实际出资人,但其意见要通过派出的董事来依法规范地表达,而不是通过当下直接管理企业经营层来实现。政府要有合理合法合规地履行国有企业实际出资人权利的方式。

搭建国资投资和运营公司是通过国资改革驱动国企改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改革的重要抓手,企业应当可以借此释放出活力和竞争力。“平台+规范董事会”的建设,这轮改革才有可能不轻易反复。

就上海而言,未来可能会形成的方式是,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平台公司负责资本运作,企业负责日常经营的国资监管格局。

那么国资流动平台将着重发挥3项功能:一是在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改革、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作用;三是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动经营性国资证券化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以资本运作为主的企业集团,国有资本流动平台将逐步划入部分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国有资本流动平台,使部分高度市场化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公开、透明、有序地实现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

猜你喜欢

国资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探究国资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