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5-04-09徐艳彬单常艳

社科纵横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徐艳彬 单常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及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用高尚的品德教育人,用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尊重和发展教育对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解人,不仅理解人的本质,而且理解人的需求和个性,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人,在方法上主张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进行自我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发展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的双重功能和目的。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合现代人的思想、心理特点,适合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规律。正是基于此,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它为我们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也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

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践行以人为本落到实处,从高等学校以及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高校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培养个性。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项教育活动中,体现在教育者与学生的每一项交往活动中。同时,以人为本不仅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还要以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需要为本。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一句话,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才。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深度;既有声势,又有实效;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制约因素分析

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中无人”的现象比较突出

所谓“目中无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上流于形式,大搞纸上文章,口头文章,没有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工作上的创新;另一层意思是说,目前高校中部分思想工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工作对象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化,趋于泛化,不重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谈不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实践中,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在学校专业评估中不像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那样存在硬性指标。因此,许多时候抓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做做样子,只为应付检查。这往往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因而难以深入开展。

2.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人们常常把教育效果不理想,归因于大环境太复杂,学生太难教等。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来设计并实施教育活动,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客体(对象),单纯的受众,没有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能动的参与者。而教师教学内容重复交叉严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脱离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使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并未结合起来,形成“平行线式”运作模式,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无法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因此难免形成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互脱离的现象。造成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死板、僵硬和被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3.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们注重的是步调一致性,用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无视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各种思想问题。而人的思想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个人的思想品质、个性、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的不同,导致工作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一刀切”的做法往往导致一些过高的目标,超出大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使他们陷入迷惘的地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在价值取向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功能和价值,把社会与个人完全对立起来。由于只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以至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片面强调社会与集体利益的先天合理性,强调社会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然抹杀了个人利益存在的价值。同时,忽视人的本质是通过需要表现出来的。只重视精神需要,认为解决了理想信念,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把人的物质需要看成是万恶之源,忘记了一条最根本的原理,科学、政治等其他活动,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目标,这一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被忽略了,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空对空。从思想教育者方面看,一味地单纯说教,不能立足于帮助教育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从教育对象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因而也就引不起他们的关注,激不起他们的共鸣。

4.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出现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使得高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等级的差别拉大,价值观多元化,对照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使大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冲突、困惑的心理矛盾增多。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与此同时,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得以传播,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此外,学校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社会问题学校化、学校问题社会化的新趋势。许多社会问题演变为学校问题,并要学校来解决,如特困生问题,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就业受挫等。在面对这种复杂状况时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力不从心,这是高校思想教育中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隐患。同时,又是高校忽视以人为本的重点现象所在。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的对策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践行以人为本需采取如下对策。

1.树立科学理念是先导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成为自觉追求。为此,就必须树立和坚持:一是面向全体理念。即教育必须着眼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整体和全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二是注重全面的理念。即教育必须帮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潜能,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三是强调主体理念。即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整体参与意识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对教育与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内涵和政治论哲学内涵的深刻把握。

2.协调若干关系是关键

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就是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大学生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为此,必须协调和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与文化业务素质的关系,实现做人的问题与做事的问题的有机统一;二是知识与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能力,进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的目标;三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实现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与塑造美好心灵的对接;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与社会进步、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3.拓展教育内容是重点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很大程度是由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形式的互动性决定的。教育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时代性、先进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相适应,与信息网络化社会相适应。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突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自教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大学生自教自律提供一个方向性的调节和保障,在理论传授同时,把榜样激励、舆论引导、醒悟反省、实践教化、自我教育、远景召唤等内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可在实践中交互应用。要利用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人员的言论权威效应和信息密集效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效果;要开展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形成科学、民主、文明的氛围。要引导大学生拓展自我设计,使大学生在自省觉悟、远景召唤、自我监督中,由“受制于”教育者的“应变”,转变为按自己选择进行“改变”,从而培养和造就未来的自己;要举办模拟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股市”、“模拟面试”等,使大学生在模拟中增强对未来角色的体验,相应地调整心态和状态,强化未来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切实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4.创新教育方法是保障

当前,社会正加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结构性、过程性和表征性的深刻变化。只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才能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解决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功能性和手段性的双重危机。这就需要从文化源头、哲学原理授予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方法。因此,必须综合地运用社会学、系统学和未来学的知识,在大学生中开展预测教育、超前教育和预防教育,在目标导向上,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反面批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测、选择、决策能力。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工作方法上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相结合;二是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三是工作的长期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这些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新的形势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制约因素,高校必须把大学生的现实和发展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思想教育的“局内人”和主体,以服务团结学生,以关爱凝聚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