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2015-04-09沈燕红

社科纵横 2015年1期
关键词:通识核心院校

沈燕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自1995年国家教委在52所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至今我国的通识教育已在高教界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通识教育不但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生根、开花、结果,基本形成了通识教育的厚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宽口径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也在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始了破冰之旅,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近年将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人文氛围在技术教育中初露端倪。如何让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行之有效?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职业核心能力与通识教育

何为职业核心能力?人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面: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技指的是从事某种具体的职业、工种或岗位,必定会有一些对应的技能要求,比如会计、护士、车床工所需特定技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行业通用技能可以理解为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行业)所体现出来的共性技能,比如金融行业、医护领域、机械行业各有一些通用的技能要求。而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岗位、职业、行业,在人的职业生涯乃至日常生活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伴随人终身成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1]。职业核心能力是通用能力,它不针对某一具体的行业或职业,但任何职业或行业都离不开它;职业核心能力是关键能力,它在职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或支配作用,是职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职业核心能力是可迁移能力,它可从一种职业情景迁移应用到另一种情景,并激发出人的更高层次的认知、情感和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人们就业竞争、职场升迁、事业成功所必备的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何谓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对英文gener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通识教育是20世纪初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其源头来自于亚里斯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通识教育相比大陆高校,显得更为成熟。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健全的人。《哈佛红皮书》宣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此种人应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的能力、做出适切判断的能力和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2]香港大学通识“全人教育”目标为:发掘学生的才智及个人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沟通能力(包括中英文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供多元化教育,让学生广泛涉猎学术领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体验不同文化。[3]作为一种教育实践,通识教育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得以实现。如美国的通识课程一般包括两三门的共同必修课(英文写作、外国语言、计算机等)和其他不同形式的通识课程,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向学生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的主要方法和思维形式。

观照职业核心能力与通识教育,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有非常微妙的关系。通识教育的“全人”培养目标涵盖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通过通识教育实践即通识课程的实施得到培养。

二、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率先开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5年创建素质教育研究室,2008年成立素质拓展部,开展全校范围的通识教育实践;2012年通识教育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识课程首次出现在教学安排表中。纵观几年来的高职通识教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通识教育的目的尚未得到真正的认可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与合格的公民,但是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和专业教育的限制,这一目的在高职院校并没有被普遍地理解与接受,“一方面,在理念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另一方面,在实行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又不断地被淡化,甚至忽视。”[4]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对通识教育重视不足,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乃至盲区,通识教育在某些高职院校仅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时尚名词和美丽点缀而已。这就必然影响高职通识教育功能与目标的真正实现。

2.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规划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通识课程的合理设置,然而因过分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塑造,高职通识课程安排显得不甚科学。具体表现为通识课程的设置比较随意和盲目,有的学校根据教师能上什么课,即开什么课,尤其是公共课人文类老师为了达到满工作量,在高职院校中有一份立足之地,勉强开出一些连自己都还没搞清楚的通识课菜单让学生选课,误人子弟自不必多说;另外,通识课程的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不高,只是专业课以外的营养性补充;且在有限的通识课程中,必修的又比选修的比例高,学生自由选读的通识课非常有限。这种缺乏科学指导与规划的通识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人培养收效甚微。

3.通识教育的教学课堂难以有效的管理

通识教育的关键在于通识课程在课堂上的落地,为了节省资源,目前高职院校通识课堂基本是大班教学的形式,少则两个班级、多则四五个班级合上。大班课堂给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均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则大班人数众多,师生互动机会少,课堂效果弱;二则对于缺乏课堂调控能力的教师,课堂纪律不易把握,影响课堂效果;三则缺乏积极心态、学习欠自觉的学生逃课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不易被查出,有些通识课堂几次课后几百个人仅剩下几十甚至十几号人,课堂形同虚设。公共选修形式的通识课堂由于学校的管理比较松懈,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有时仅沦为学生混学分的一个途径。

4.通识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明显的不足

通识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识师资的力量,目前站在高职通识讲坛上的教师基本都是狭窄的专业教育的产物,自身受过通识教育的少之又少。教师缺乏深厚的通识学养,很难在通识课程教学上游刃有余。加之通识课程教师不如专业教师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其教学态度较多的敷衍了事,教学方法也往往照本宣科,机械生硬,缺乏创新,直接导致学生对通识课程的不感兴趣,进而导致了通识课程的无效性。因此,通识师资队伍的缺乏和通识教师综合素质的欠缺,无疑影响了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推进高职通识课程建设

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针对高职通识教育的现状,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推进高职通识课程建设,完善通识教育方案,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结构朝综合化方向发展,既增强技能、练达人情,又促使人格提升、健康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1.重视通识教育管理,成立通识课程专门机构

通识教育作为和专业教育平行的一种教育实践,应该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台湾地区的普通高校和技职院校均设有独立的教研与管理一体的“通识教育中心”或“通识教育学院”,专门负责规划、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知识视野和人文与科技交流融汇的体验平台,打造健全的人与合格的公民。大陆高校大多没有专门机构来管理通识教育,通识课程基本同专业课程一并归并教务处负责。这种管理模式有其方便之处,但缺少针对性,不利于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和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高职院校建立一个类似通识教育中心的机构,进行通识课程的管理与研究,同时建立通识课程网站,扩大通识教育辐射力,必将有利于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提高,也将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品格和高职学生的生命价值。

2.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设计通识课程科学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每个人从事任何职业或工作都离不开的能力,是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人生成功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教养态度,也被称为“软技能”、“软实力”。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范畴,围绕通识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应深入思考,科学设计通识课程体系。高职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几大模块:如语言与历史文化、艺术与人文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数学计算机与自然科学、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课程、跨学科课程等领域;高职通识课程形式可由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素质拓展指修课、隐性通识课等组成。高职通识课程的设计应把握基本性、普适性、整合性、深刻性、时代性原则,杜绝那些过于专业、生僻冷落、简单肤浅、陈旧落后、缺乏关联、整合性差的课程。既要给学生一个系统的通识学科体系,锤炼职业核心能力,又要有一个在系统制约下相对开放自由的选课机制,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与素养。

3.改革低效课堂模式,确保通识课程教学质量

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与通识课堂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小班课堂有助于师生互动、研讨交流,能克服大班教学一言堂、灌输式的弊端,确保每个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与能力爱好,并在切磋碰撞中,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课堂教学模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浓厚的大学文化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广义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通识素养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高规格、内容充实的人文与科学讲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组织有内涵的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人格,活跃性情;校园环境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都是隐性的通识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润物细无声的关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通识课程教师素养

通识师资是通识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通识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识课程内容的特殊性无疑对通识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识教师需经专门的培训加以实现。通识教师自身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其次要广泛阅读,积累知识的厚度和广度,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通识人才,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是满满的一桶水;还要勤练内功,懂得学生心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另外,立足学生需要和课程特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的社会期望教师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特定文化社会的价值维护者。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通识课程教师都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养,高职院校也须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打造高素质的通识师资队伍,才有助于通识课程发挥有效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存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

[1]中国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网[EB].http://www.hxnl.cn/a/hu-dong/peixunzhinan/2011/1029/345.html.

[2]Harvard Committee,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5:pp.64-73.

[3]香港大学网站[EB].http://www.hku.edu.

[4]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上海:三联书店,2001:144.

猜你喜欢

通识核心院校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