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特点

2015-04-09于长江

社科纵横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主群众基层

于长江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 贵阳 550028)

基层历来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实验田,民主精神的培育、民主素质的锻炼、民主实践的操作,都是在基层产生、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得到检验的。[1]此外,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历来是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并且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民主建设特色的鲜明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丰富。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民主本身也被正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范畴之中。

一、民主的相关概念

在总结研究中国基层民主的特点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中国的基层民主。在明确这些概念之后再进行问题分析,便可以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的探讨。

所谓民主,以罗伯特·达尔的观点来看,民主至少要有以下五项标准:1.有效地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一成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3]从这五项标准来解读,民主是一种理想下的制度体现。而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如果要实现规模庞大的民主,那么它就需要以下六项制度安排:1.选举产生的官员;2.自由、公正、定期的选举;3.表达意见的自由;4.多种信息来源;5.社团的自治;6.包容广泛的公民身份。[4]综合罗伯特·达尔的民主观点,其理想下的民主在实现规模上来看,恰好符合中国的基层民主的建设范畴,体现了直接参与下的决策制度,在内容上无论其人数规模、地域范畴、决策事项等各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规模的民主则需要相应的代议制来保证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代表着先进思想文化,在本质上体现着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具体来看,“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形态,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其实现路径是依法治国,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三者有机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之内。

基层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制度和实践”[6],“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反之,“没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就不可能有完全的中国民主政治,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就没有中国的法制政治”[7]。

二、基层民主建设的特点

在经过对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和基层民主等概念的梳理之后,再进行民主特点的讨论,便会事半功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积累和广泛实践,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基层民主政治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制度,综合来看,基层民主建设的特点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群众利益的关联性。群众利益虽然表现在个体上会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作为整体来看,群众利益却又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联性,正所谓民生与民主相伴而行。民主跟着利益走,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保障和均衡机制。在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在基层,处理所有有关问题的最初地点也是在基层。也正是以利益为核心,人民群众在自己生活的领域内,通过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民主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始动力。

第二,群众参与的有序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如此大规模的范畴内,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不仅仅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件难事。既要防止群众参与的不充分问题,也要避免群众过分参与而导致的“参与爆炸”。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平衡。对此问题的解决唯一正确的出路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人民政府则负责具体落实工作,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就可以在法律范围内有序地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党和政府既是推动力,不断适应要求制定新的决策,又成为保障力,通过法律保障人民有序参与,从而使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既充满活力,又能有领导有秩序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基层民主与社会环境的相适性。民主不能孤立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取得实际成效。中国基层民主发展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产生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则是适应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的产物;企事业单位民主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密切相关。同时在实践推进上以问题为导向,许多环节都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的。通过吸纳人民群众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既维护了群众的现实利益,又提升了群众的参与能力,充分体现了民主的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方式。

第四,基层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基层民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既有自身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也要适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对此基层民主建设只能是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发展。这种渐进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认识是与时俱进、逐步深化的;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领域向多领域逐步推开的;基层民主发展的各项制度、法律和法规是逐步健全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通过基层的民主实践锻炼,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提高了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学会了依法、理性地行使民主权利。这种渐进式的发展过程,避免了急躁冒进的危害,也降低了民主施行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问题,也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在稳定有序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实践证明,没有渐进的民主建设,就没有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和民主精神的携手并进、和谐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五,基层民主建设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保障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利,将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纳入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政治过程之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高度的人民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政治实践,解决了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顺利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和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发展同步并进的世界性难题。早在1987年讨论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彭真同志就说,十亿人民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当家作主,这是一个很大的根本的问题。最基本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通过他们选出的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是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依法去办,由群众自己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8]

第六,基层民主建设内容的直接性。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有一条根本的思路就是始终坚持民主建设从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做起,从人民群众能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领域做起,从能够做得到的地方做起。如此一来,就使得基层民主的内容具有直接性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这样,通过参与基层民主政治,他们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立的利益诉求,保护自己的各种权利不受侵犯。其二是行使民主权利的直接性,人民群众就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使得民主参与具有切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发展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人民对于民主政治真实性和效能感的信心,否则就会出现政治冷漠和参与不足,使得民主徒有其表。在人民民主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身民主能力相适应的民主政治过程,可以积累经验,增强信心,并为民主政治领域的逐步扩展做好铺垫。直接性的民主是反映民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深受人民的欢迎和人民支持,而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其根基才是最牢固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既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政治稳定,并使得民主发展脱离了民主运动窠臼,进入切实的民主行动的范畴,开放出一条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自身民主建设的特点,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的实现。

[1]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在衢州调研基层基础工作时说[N].人民日报,2006-9-25(10).

[2]参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5116008.html[EB].

[3][美]罗伯特·达尔.李柏光,林獴译.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王浦劬.政治性基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37.

[5]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J].学习与探索,2008(4):1.

[6]参见张志荣,杨海蛟编.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1、8-10.

[7]彭真.通过群众自治实行基层直接民主[M].彭真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6.

猜你喜欢

民主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