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跋涉在理与美的山道上

2015-04-09

税收征纳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市局税收哲学

晓 杨

理论学习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用在嘴皮子上显摆的。理论学习不仅用于解释世界,最高境界应是改变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主观和客观世界。作为普通人,要用于丰富和优化自己的头脑,指导所从事的工作,让工作学术化,并也应该用于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这是我这么些年不懈的精神追求。

看什么,学什么,很多时候是受自已少儿时期确定的志向和兴趣的召唤所为。到了一定时候,随着思维的惯性所为。我年轻时做过一些梦:梦想当诗人。一时间,兴趣和臆想,催促我看了当时所能找到的书。梦想当作家。把各类小说,中、短篇的看了不少,也买了不少。也梦想当演奏家。胡琴苦练了十多年,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梦想当一名研究过去,掌握当下,探究未来的历史学家。

每一个梦想后面都激情彭湃,毅力支撑着用了不少功,看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书刊,也留下了印记。

大学阶段我就是在不停地做梦,不停地看书中度过。那时未想到偷懒,过得紧张、充实和快乐,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的班长王乾坤。他在上大学之前是天门县县长的秘书,年长我们十多岁。他的口才和笔头子相当了得。当时我在班上是学习委员,仅管学习成绩不差,但感到与他相比差距很大,有的差距简直难以愈越。在我们课间专题讨论时,时常他的发言,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声音宏亮,很有激情,其感染力比我们有的的授课教师还好。他在大学时就在学报上发表了《诡辩论与辩证法的异同》、《论优化知识结构》等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令我们一大帮子同学钦偑不已。

他常说,你们要想今后有点作为,必须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这样一个武器,那么以后你们无论想研究哪门学科,就会在哪门学科里出成果。他对哲学的酷爱,感染、启发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班的同学,也让我知道了哲学在知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帮人,在王班长的影响和帮助下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崇拜亚里土多德、达·芬奇知识的广博,叹服黑格尔建立的宠大系统的思想体系,也折服我们民族先秦诸子的智慧,尤其是马克思的理论的批判精神和毛泽东的改变世界的创举。面对上述的百科全书般的学者和导师,觉得只有仰慕的份和努力学习的理儿。后来看了于光远的著作和文章,发现他不仅是经济学大家,还是其他许多学科的专家。心里很是羡慕和佩服,很想做他那样的学者。

在大学期间,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了中西方哲学和美学史,研读过亚里斯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名著、名篇。我还代表我们班,找系主任,请求开设《中国哲学史》专题课,较早地接触了中国哲学思想,领略其蕴含的魅力。我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哲学用功较多。马恩列斯的哲学思想史自然要认真地读,但更重要的是要读原著。有一段时间,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列宁的《哲学笔记》以及北大张世英教授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让我入迷,似懂非懂地读,感受到了抽象和逻辑的美,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

应该说,我们开始努力去找学好知识的这把钥匙,首要感谢王班长。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一帮子同学经常在教室里讨论,在树林里交谈,在寝室里争辩不休至寝室熄灯。这是我最充实和难忘的大学阶段丰富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那帮同学中,陆现祥同学运用哲学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我国著名制度经济学家、博导;李广平同学喜欢哲学史,后来专门研究历史,现在是湖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吕向东同学是武汉四十九中校长,成为知名的教育专家;李正新、余元胜两位同学,喜欢思辨哲学,现在均是红桃K的副总裁。其他不少同学在行政、司法和教育界等领域,各自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王班长也由原武汉市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到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导,是目前我国研究鲁迅的最具权威的学者之一。我的这些同学所以取得不俗的成绩,原因或许很多,但我认为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哲学分析方法的训练,无疑是他们持续奋斗、恒久不衰的最核心的根由。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全国统考的大学生,都是揣着理想和浪漫走进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我参加工作后的最初几年,很长一段时间想考研,离开税务部门,把到学校去教书,搞科研工作作为自己理想职业。后来,市局分管人事和办公室的领导找我谈心,苦口婆心做工作,说“税务部门大学生很少,只要努力是大有作为的”云云,我虽然留了下来,但多年来我的学术心一直未死,尤其看到大学同学在学术上的成绩,心里常常痒痒的。有时觉得年复一年地时常做些事务性的工作,简直有白活了的想法。

那时我工资有很大部分用来买喜欢的书籍,包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中国古典文史哲著作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方面的书。后来又购买了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候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和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的全套等,工作之余,经常翻一翻,聊以自慰,也时常回想大学同学们一同探研哲学问题时的情景,心里格外享受。的确,日常周而复始的机械性工作难以放纵我飘飞的学术和艺术追求的梦想。

多年来,我不停地跋涉在追求思维之理和美的崎岖山道上。正是这些的跋涉和沉淀,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

无论是在市局,还是在区局,是搞业务还是搞文字工作,从枯燥的、重复的工作中,去发现、探索和总结,一路走来,风光绮丽,一路走来,豪情满怀。这也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乃至生活中养成了自觉地去学习、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并乐此不疲。多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出差、旅行,书囊中放一本书和笔记本,有空看一下,每天晚上不读几页喜欢看的书,就认为这一天就是浪费掉了。

在市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几年里,我是带着这种探究和梳理的想法去工作的,头两年,我实现了自身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了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学习。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文字材料的综合工作,对市局层面的工作有了总体的印象。

但真正让我感受到税收的魅力是我在江岸区局工作的五年多的时光。在区局我有幸接触了国、地税局未分设前的各项税收征收工作,和新税制改革以及机构分设带来的的巨变。通过在商贸科、涉外税收科(所)的直接接触税政管理业务管理工作,组织税收征收,审批减免税报告,与专管员下户查账,与纳税人面对面接触等,让我实现了税收理论与实线的结合,实现了税收行政管理与税收实践的结合,仿佛一夜长大一般,具体体会到业务和管理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知识的充实和精神的快慰。这段时间虽只有五、六年时间,但与税务干部在一起,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它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税收,亲历税收的工作的艰辛,触摸到了税收的脉博。这是我税收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历史和珍藏心底的一段记忆。

正是由于有从市局综合部门近十年工作的经历和到区局几年内外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实践和多方面接触税收工作,我的税收视野开阔了,我的税收根基也扎深了。到《税收征纳》杂志社工作后,我便感到有一种心胸豁然开朗、知识融汇贯通的感觉。尤其是自己多年各类的知识和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酵、融通,特别是一旦有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统率,有了杂志这个平台,这些散乱的知识就会聚集起来,重新排列组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感觉到可写的东西太多,写出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参与市局策划重要工作,提出的观点、思路更具操作性。较好地履行了作为公务员的职责。

杂志工作成为我放飞心灵的一片天空,停泊思想的一个港湾,沉淀情感的一块绿州。杂志工作也让我更深切体会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

这近二十年来,《税收征纳》杂志记录了武汉税收鲜活的历史,本人是武汉税收发展的记录人和见证人。本人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自己的舞台上,完成了我能想到和做到的工作,没有遗憾了。

这近二十年来,在别人不愿干的岗位上,本人乐此不疲,有幸具体组织编写《激情岁月》一书,令我欣慰的是,为填补武汉税史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得以有机会,在奉献税刊编辑、著述和税收理论、新闻、调研写作成果的同时,自身的知识得以优化,文化修养得以丰富和升华,杂志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实现了志趣、知识、兴趣和成果的丰硕成果,并与税收科研和杂志工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回首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光,我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同时,特别是八小时以外,朝着学术和艺术的方向不由自主地挖掘和拓展。我时常游走在思维的高原和遨游在形象的海洋里,沉浸在用所学所悟,享受着工作的快乐,每每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则欣欣然,不亦乐乎。多年来,我少于应酬,吃了什么好东西记不住,到哪儿去玩了也记不住,一个月工资多少,由哪几部分构成浑然不知,跋涉在理与美的山道上,乐在其中。几十年孜孜以求,笔耕不掇,专家、学者和作家的梦没有做成,杂志工作,让我成为一名杂家。除了杂志耕耘外,我收获了不少精神果实。从另一个角度讲,杂志让我对学术艺术的追求更加自由。实现了税务人向税务文化人的转身,拥有了一方丰茂的精神领地,耕耘在其中,悦乐在其中。

现在,不论工作多尽快,只要得闲,看着满书房不同时期自己精心挑回的书,随便抽出一、二本钟爱的书,泡一杯清茶,躺在摇椅上,慢慢地看,细细地读,累了闭眼养神,疲了拉拉琴,听听音乐,那种喜悦和享受是难以言表的。

这是我这么些年乐此不疲,不计个人得失的,每每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成果,不禁欣欣然的缘由。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履职之余,我努力跋涉在理与美的道上。

猜你喜欢

市局税收哲学
菱的哲学
初次调试路由的惊险
税收(二)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税收(四)
税收(三)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税收伴我成长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通信网络改造迁移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