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价值

2015-04-09孙婷艳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现实

孙婷艳

(1.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2.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济南25035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价值

孙婷艳1,2

(1.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2.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工作处,山东济南250357)

马克思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科学提出人的本质思想,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发展的、社会的、实践的。这一思想基于现实的人的辩证关系,在超越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由性方面发挥一定的可能性意义。它不仅在理论上实现对人本主义的超越,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内涵,现实价值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是人类关注的永恒论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基于唯物史观基础,汲取了人类思想史的相关优秀成果,尤其是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合理内核的吸收,科学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性变革。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主要内涵

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马克思在不同时期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

1.劳动是人的本质。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基于一定生活资料之上的现实的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能够通过历史活动即劳动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人类自身繁衍之外反作用于自然。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及,“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有意识的活动。”[1]170在这个层次上,人为现实的人、个体的人,在自然生活中生存、创造与发展。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掌握一定生产资料基础上,随着自身能力的增强,产生人与人的交往,也只有与他人发生一定社会关系,人才称之为人。正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人的类本质的存在,使其超越基本的生存范畴,具有更为现实的社会价值。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一切社会交往的存在,离不开人的需要。处于社会中的人,需要实现本性的满足。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论述:“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3]514人是有意识的自主的人,人从自身出发构建的社会关系支撑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特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描述,折射出丰富的特性价值,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印证。

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唯心主义人性思想的批判,特别是对费尔巴哈抽象人性思想的辨析,提出人的本质产生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人虽然具有一定共同属性,但脱离具体的人将失去对人的本质的探究意义。

2.人的本质是发展的。人推动社会关系的形成、人类社会的变更、各类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的本质也不断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或社会形态中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不断发展新的交往内容。随着人在认识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变更丰富,人的本质充满历史性发展。

3.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社会属性使人之所以为人,并规定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特质即社会性,是人和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人的社会性支撑人之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

4.人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人自我表现与肯定的形式,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使一切物质生产活动成为现实,推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构建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内容,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基于“现实的人”的辩证关系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性,可以从基于现实的人的多重辩证关系探讨。

1.劳动创造人并推动人的发展。劳动的主体与前提是人,其产物和结果也是人。人以劳动为生存基础,只有从自然界中通过劳动才可以获取生活资料,满足生活所需。而劳动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也成为人之特有、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在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中,人不断自我表现并肯定,在劳动中获得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完善,并创造丰富人类文明。劳动既是人的现实需要,又是人本质力量的展开及实现。

2.社会关系造化人并由人构建。个体的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主体,承担着社会关系的构建及发展。社会的人由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形成并变化。人的基本特性即是人于生产关系中形成的本质规定性。在整体社会关系总和中,人形成丰富的社会品质,并居于经济关系的基础之上,发展思想、政治、文化等多重社会关系,以生产力发展为导向,适应于运动变化具体的现实条件,推动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变迁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成长。

3.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统一于人。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并在社会关系中从事现实活动,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在社会历史中生成人的特性,作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思想性的存在物,在处理自身、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形成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种属性共同构成整体的人,人性系统也正是在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形成拓展。脱离任何一类属性,人皆无法全面发展。

四、“现实的人”之外的可能性意义

人不仅是现实的人,还是具有无限可能的人。人作为历史发展主体,创造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无限发展进程中界说人,才利于全面突出人的本质。

1.存有现实之外的超越性。人的存在具有无限可能性,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影响,是存在与发展的统一。存在的历史性与暂时性,造成人的不完整性、暂时性或过渡性,也形成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对自我超越的追求成为实现人类价值的真正存在。人也只有在超越性的指引下,才能进入自觉存在的境遇,发挥推动成长的切实力量。

2.客体身份之外的主体性。人作为价值主体,也是他人、社会与自身复杂组合中的客体。与物不同,人在社会实践中更是主体。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存在。人创造性的发挥,引发人自身价值的可能性。人对主体价值的拓展所实现的发展空间也是相对无限的。个体本身、人与人间,互为目的及手段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在主体价值的实现。

3.受动地位之外的能动性。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受到历史客观规律的支配,并受到一定范围或进程中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选择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物的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改造世界、发展社会。人对社会规律的认识越深刻,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越强大。

4.传承作用之外的创造性。随着历史发展,物质资料得以传承发展,人自身也不断繁衍进步。实然世界的存在,引发人对无限可能世界的追求。人对美好世界向往的理念,作为人自觉自为的行动指南,推动人对自身及社会的深入探索与创造,无形中推动人的自我提升及解放,推动社会的维系凝聚及发展。

5.社会共性之外的自由性。人在实践中不仅拥有协同能力、可理喻性、类意识的社会倾向与特征,还具有与众不同、独立自主的规定性,以自由个性方式而存在。人在共性规范中,于实践过程发挥创造性、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质的精神层面的深刻表现。个体充分发挥独立自由,开辟广阔发展空间,推动个性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民族与国家的进步。

五、人的本质思想的地位及理论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人类历史上相关论断中最为普遍科学的抽象与概括,也是最为全面深刻的。

1.实现对人本主义的超越。普罗泰拉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康德提出“人的目的”,黑格尔坚持“自我意识”思想,费尔巴哈创立人本主义学说。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马克思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揭示人的现实客观性,揭示人的社会性,高扬人的主体性,科学把握人的本质,实现了对历史上所有人本主义的超越。

2.发挥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坚持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在理解人、研究人等方面,坚持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从实践出发,认识社会的人。同时,坚持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对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具有指导作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只有以人为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六、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以实践性为基本特征,它不仅在理论方面给中国建设提供思想启示,更利于实际发展需要,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

1.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社会经济发展不仅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调整人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从而适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利于在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2.在政治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坚持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利于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解,对家长作风、官僚主义的摒弃。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同时,反对人治坚持法治,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才能保护人民的政治需要。

3.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坚持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要求我们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并繁荣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从而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只有以先进文化武装人,切实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塑造理想的人格品质。

4.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各类关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关系和谐。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为切入,消除不安定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保证人民的自由发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劳动关系,消减异化劳动的影响,尽量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5.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现实价值。人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更意味着人与人的和谐,而代际关系的和谐更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推进,包容型发展模式的拓展,才能切实保证人民的需要与进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对人的完整意义上的系统界定。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完善,不仅凸现出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和科学意义,更要求我们以此为起点,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推进各项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事业发展。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Introduction to Marx Idea on Human Essence and Its Value

SUN Tingyan1,2
(1.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358,China; 2.Students'Affairs Office,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Ji'nan 250357,China)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theory,Marx put forward the thought of human essence scientifically.He proposed that labor is the essence of man,man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and the man's need is human essence.Human nature is concrete,developing,social and practical.The thought is based on the real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lay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f the possibility in terms of transcendence,subjectivity,initiative,creativity and freedom.It not only theoretically surpasses humanism and is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ignificance,but also has more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laying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cess.

Marx;human essence;theoretical content;realistic value

A81

A

1009-4326(2015)02-0052-03

(责任编辑 王先霞)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2.011

2015-01-28

孙婷艳(1984-),女,山东巨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现实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