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推进路径

2015-04-09韩静文刘艳红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思想

韩静文,刘艳红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91)

试析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推进路径

韩静文1,刘艳红2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91)

当今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化解生态环境危机刻不容缓,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确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至关重要。要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可从宣传生态伦理观,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完善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生态育人合力三个方面着手。

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必要性;重要性;推进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30,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化解生态环境危机刻不容缓,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明确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析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至关重要。

一、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知晓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必须先明确生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生态是指“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整体或模式”[2]1043。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4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态素质和生态意识,以期达到培养受教育者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最优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目的。”[4]由此可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将生态价值、生态观念、生态思维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同时外化于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深刻的原因,从我国当前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滞后状态,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原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看,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生态思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的时代层面看,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召唤。

1.改善当前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迫切要求。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与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成为加快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理应成为政治的传话筒、经济的扬声器、文化的维护者,大大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当我们感受着让人又爱又恨的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威力,面对着向人类日益逼近的生存危机,感叹着飞速发展、时刻变化的大千世界,我们深知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桎梏,摒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局限,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服务之外,还应该为生态文明服务。然而正因为这种传统认识的局限,当前我国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这方面的需要。联系当前的生态现状,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不断减少,森林不断遭毁灭,世界性的水资源危机,不少地方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有“十面霾伏”之称的雾霾横扫华夏大地,目前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我们不想承认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的生态环境现状让我们唏嘘。面对如此残酷的生态现状,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本应该是可以大有可为的,本应该将生态原理与生态知识传递给大学生,内化到他们的心理意识、言论行为之中,以达到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认识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但是,由于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贡献微乎其微。比如,当前高校的教育理念陈旧、保守、落后,学校教育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很有限,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将生态观念深入大学生内心。除此之外,相关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滞后也是造成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总之,正是因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处于滞后状态,所以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2.培养生态思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是培养生态思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生态思维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克服“道德人”“经济人”“工具人”的局限,防止人在发展中的片面性。高校要通过推行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形成一种生态思维。生态思维的智慧主要表现在生命中心思维、辩证思维、平衡思维、过程思维、自然思维、低成本思维、外力思维、保护思维和未来思维等。比如认识到包括人和生物在内的一切生命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位置,整个生态系统是活的、运动的,生态系统不是僵化不变的,其中的各要素处在生生不息的变化之中。人与环境处于一种辩证的关系之中,其中的对立现在已经不是重点,统一变成了辩证关系的核心。保护环境,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的就是这种统一关系。同时要讲求人与环境的平衡,多元并存,兼顾其他,多管齐下造就一个平衡的世界,否则会为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灾难,甚至走向毁灭。某些重要资源的枯竭和珍惜物种的灭亡警示我们,短期行为破坏的是整个人类长期永续的发展,损害的是人类整体的利益,环境的恶化危害人类生命质量,带来生存危机,长此以往,如果继续破坏环境,人类将没有未来。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推进有利于大学生关注当今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和危机四伏的生态形势,树立一种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以自己为地球村的一员和主人翁的意识真正关注生态,追求将生态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融合在一起,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按规律办事,在现实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为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影响身边的人,不断形成保护自然的合力。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时代召唤。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时代召唤。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文明、传统的农业文明、飞跃的工业文明,正在逐步踏入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即绿色文明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要将生态理念、生态观点、生态方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具有迫切性。然而,要实现这一千秋伟业必须与百姓的思想观念相契合,否则便不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要与大学生的观念相契合。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否具有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否具有缜密的生态思维,这是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主力军,是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重要群体,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国与国的竞争愈来愈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科技的较量。所谓科技的较量更多地表现为是否能采用高效低耗的手段带来经济效益。所以,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精英的大学生们是否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是否采取生态行为,选择绿色科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要化解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必须进行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将生态理念内化于人们思想,形成生态思维,表现出生态行为。

三、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高校推进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宣传生态伦理观,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推进,必须宣传生态伦理观,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这是使之外化为生态行为的前提和基础。生态伦理观的形成是以生态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所以首先要普及生态知识。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强,高校在普及生态知识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伴随着当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只顾经济增长带来的种种代价,这种生态知识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大学生对生态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进而影响生态意识的形成。高校应该加大力度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生态知识,运用生态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明白生态系统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其调节能力会导致生态危机;使他们认识支撑生物链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

在全面普及生态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宣传一种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纠正摒弃旧有的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也就是莱斯所认为的导致生态危机最深层的认识论根源是控制自然的传统观念,不要以征服者的心态自居,人对自然并非拥有绝对的开发权和使用权,对其他生物采取的掠夺式的行为是不符合道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惩罚。”[5]383人类盲目的活动并不能使人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相反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受害的是人类本身,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人类的眼泪。

推进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促进大学生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和观察事物,观察现实世界,以生态学观点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明确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名成员,这并不否定人的主体地位,而是要注意在强调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剥夺其他生物优先生存的权利,与其他成员要和谐相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同时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当代人必须承担起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地球的义务和责任,这也涉及到倡导代际平等的问题,我们不能剥夺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权利。

2.完善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法治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昭示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里程碑意义。要想摆脱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使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必须完善相关生态法治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这样便于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国家和政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当国家和政府把保护生态环境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提升到政策战略高度,这会大大促进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也为生态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提供制度基础。

首先做到科学立法。时代在前进,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要根据生态环境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地调整、增添完善相关法律,增加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成本,加大对该行为的惩治力度,以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刚性约束。然后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因人为、情感、权力因素所动摇,不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所影响,打击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众的利益,最终促进全民守法氛围的建立。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在形成生态保护意识、生态伦理观念的基础之上,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尤其是企业家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竭泽而渔的事,而应当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逐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于普通的公众,可以开展生态政策与法治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懂法、守法、护法,坚决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杜绝各种破坏生态的现象。

3.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生态育人合力。历史合力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各种社会运动合力产生的效果形式。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种开放性决定了该系统能够接受系统之外的信息,能够和社会进行充分交流,促进系统内部要素的发展和提升。所以,在推进高校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这项新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各方的协同作用力,加强系统内外的信息交流,以增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具体说来,就高校而言,由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要下大力气增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对于如前所述的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伦理观,高校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艺术,避免一味空洞灌输,避免“枯燥无味的概念,抽象空洞的说教,寡情薄意的叫喊”,尽量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身边的实例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同时高校要重视学生的内心塑造,采取适当的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态观念内化为自己的生态思想,外化于自己的生态行为,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生态观念,并传播这种生态观念,影响身边的人。就社会而言,主要从大众传播媒介和企业这两个主体来说明。当今时代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无孔不入的时代,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我们应当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建设网上生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针对热点生态问题进行网上讨论,营造有利于培养公众生态意识的舆论环境。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注意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尽可能的在经济利润和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促进包括员工、顾客在内的主体的生态观念的形成。就家庭而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关爱环境的细小行动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家庭成员促进合理消费方式的形成,树立一种尊重生态、适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为保护生态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现代汉语辞海[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慕玉帅.增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途径[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Promoting Route

HAN Jingwen1,LIU Yanhong2
(1.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School of Marxism,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19,China)

As the report at 18th Party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Promoting ecological progress is a long-term task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 and China's fu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more under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Today'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emerge endlessly,so solv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is an urgent issue.As a new type of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gs behind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c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learly defining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sta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very important.In order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should propaganda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thics and form ecological awareness and ecological thinking;improve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rule of law,form the lasting effect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building ecological;converge all forces and form strong ecological education ability.

ec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notation;necessity;importance;promoting route

D64

A

1009-4326(2015)04-0112-0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05-29

韩静文(1991-),女,山西太原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4.029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