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低头族”现象看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

2015-04-09吴华文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低头族低头精神

石 兰,吴华文,石 伟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清江外国语学校 地理教科组,湖北 恩施445000;3.武汉纺织大学 机械学院,湖北 武汉430200)

当下手机与网络流行,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年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无论是上课、下课、聚餐、出行甚至是“早起第一件事和睡觉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手机。出门带东西手机是必需品,机不离手,对手机爱不释手,对周围的事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总是自顾自地低着头玩弄手机,这种现象大多数人称之为“低头族”现象。低头族现象给现代正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的同时,阻碍了人际交往,甚至容易使当代青年玩物丧志,失去远大理想,学业下降等等,在构建丰富的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增加了重重阻碍因素,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一、大学生“低头族”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精神生活失序、失衡

国际权威的思纬市场研究公司对11国、8000余位访众调查:超过1/4人认为手机比钱包更重要,1/3人表示“离开手机无法生活”,2/3受访者睡觉时不关手机,3/4人会随身携带手机。按国际电信联盟全球手机用户60亿(中国10亿)总量,那么至少有20亿人每天过着与手机“捆绑着”的日子[1]。联想集团杨元庆套用网络用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当我们坐在一起时,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从侧面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已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刘震云创作电影《手机》时也不无担忧地道出了他的心声:“手机好像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手机控制着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这折射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存在很大问题。

马克思曾多次谈到精神生活的内容:“对科学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道德力量和他们对自己发展的不倦的要求”,“为自身利益进行宣传鼓动,订阅报纸,听课,教育子女,发展爱好等等”[2]246。精神生活可以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大致上,精神生活是指人在实践中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精神投入和精神交流,以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构建的一切活动。

和谐的精神生活有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即和谐的精神生活一定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齐头并进发展;另外,和谐的精神生活强调的是精神生活内部各要素、内容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和谐的精神生活应该是面向光明,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是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持正确的幸福观,获得灵魂的宁静;应该是坚持分是非、辨美丑的道德观。然而低头一族在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以后,学习懈怠、人际交往贫乏、思想前卫而主流意识不够明确、校园生活单一无趣,道德建设和信仰信念缺失,离开手机便会心慌、焦虑,没有存在感甚至出现心理戒断反应等,造成身心疾病。手机控制着大学生的身体,紧接着慢慢控制了他们的灵魂,造成他们生活不自主,精神不自由,精神生活失序、失衡。

二、“低头族”现象造成大学生精神生活失衡、失序的原因

手机到底有何魅力让大学生机不离手呢?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剖析。

1.客观原因。从客观层面上来说:一是手机本身的特点适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手机小巧方便携带,而当代青年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的个体,渴望时时刻刻接受新的信息;另外,手机已经是当代青年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没手机或者不玩手机就容易被看成是落伍,没有手机则会让青年“自我感觉到被排除在友谊团体和社会网络之外”[3]。二是如今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变。手机网络的便捷性、快捷性和虚拟性以及开放性、平等性使当代青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手机网络。

2.主观原因。从主观层面上来说:一是处于成长和发展旅途中的青年面临着自我认同确立的困境,埃里克.埃里克森是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青年期的核心任务:在心理社会延缓期,青年面临着自我定义具体化的任务[4]。青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希望得到同辈群体的认同,以便拥有归属感。二是当代青年为了满足某些层次的心理需求,例如自尊心、虚荣感、优越感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从众,那就是人人低头,自己也低头,手机网络的内容渐渐让青年们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沉迷其中,购物、浏览信息、玩游戏、看小说、微信聊天、微博互动等等,忽略了现实世界,造成一种“在场的缺席”。

3.造成的危害。“低头族”“低头”会浏览到各种文化垃圾,头脑很容易被娱乐信息和垃圾信息充斥,造成思维僵化、情感木然,探究能力消失,消解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影响力,高雅文化很少顾及,最后成为了低俗平庸的精神生活主体,而不是追求理想与超越的创造主体;在道德建设方面,“低头族”接受的信息大多是满足青年人表面的低俗的感官欢愉,久而久之,降低了他们欣赏水平和分辨能力,造成价值混乱,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泛滥,造成个人道德无责任化倾向,社会道德冷漠化倾向;在理想信方面,信仰缺失,信念弱化,追求的不过是物质的满足和低层次的虚无缥缈的快乐。这些严重损害了他们构建和谐精神生活的能力,导致精神生活失衡、失序。

三、“低头族”要抬起头,构建大学生和谐精神生活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传统神圣价值受到严重挑战的时代,也是精神生活空间高度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精神生活越来越等同于文化消费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们越来越有条件过一种不受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拖累的精神生活的时代。”[5]390基于大学生“低头族”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构建和谐的精神生活,为了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品质,我们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一条大学生通向和谐精神生活的途径。

1.树立远大理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是精神的存在物,与动物最大不同就在于其丰富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使人成为人,显示出人的尊严和高贵。人的理想是使人不断前进,追求更为远大的目标,最后发展自己成为全面的人。大学生处在学校和社会的中间阶段,更要树立起远大理想,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的实现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最终奋斗目标,同时用主流价值观念引导自己。胡锦涛曾经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主动承担起主流精神生活引导者和倡导者的角色,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精神生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精神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关注精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伸张正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并有意识地感染周围的人。

2.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吸收各类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和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直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哪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的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6]101。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因为专业的不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也不尽相同,文史类更加注重人文素养而缺乏理工科类的实验操作和逻辑论证的思维能力,理工科类则相反,其余专业性学科也是强调学科技能而忽视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当代大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艺术才能,学文化、学科学、学理论,才会避免进入沉闷的生活而过上精神上富足的生活。

3.重视现实社会交往活动,提高现实生活交际能力。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系统中的工具理性渗透到生活世界从而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要想摆脱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工具理性过度到交往理性,协调生活世界与再造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严重依赖手机却把现实世界抛在一边,就是没有形成合理的交往理性,在哈贝马斯看来工具理性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生活世界中交往理性的式微。大学生通过手机确实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与他人进行沟通,但是过度依赖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却容易造成现实生活中交往的真实性和真诚性,造成大学生自身规范的缺失。对于此,大学生应该适时抬起头来,走进广阔的现实世界,和现实中的个体多多进行交流,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提升交际自信,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会因为不懂交际而陷入精神空虚,丰富精神生活。

4.创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改善单一的手机依赖生活方式。大多数“低头族”在各种场所玩手机都是在看娱乐新闻、玩游戏、韩剧和无意义的聊天之中,其娱乐生活和休闲生活层次较低,大多注重感官刺激和低级趣味,其精神层次因而显得更低了。屏幕上的文字和视频一味迎合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其物欲、占有欲、情欲、支配欲和表现欲被激发出来,造成思想懒惰、追求舒适的狭小空间等。对此,学校和宿舍社区或者班集体甚至寝室等应该发挥其作用,创新大学生娱乐活动形式,开发集体智慧,增强大学生集体生活的参与度,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进行文体比赛、集体出游、益智游戏等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改善单一的手机依赖现象,促使“低头族”抬起头来,也能从侧面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创造出和谐的属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1]沈望舒.你被“绑架”了吗?[J].北方人,2013(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MATHEWS R.The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mobile phone use among adolescents[J].Psych,2004(26).

[4]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

[5]童世骏.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M].北京:经济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猜你喜欢

低头族低头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低头族”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