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时代”网络技术的异化

2015-04-09方习瑞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代科技网络通信微时代

方习瑞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南京210000)

论“微时代”网络技术的异化

方习瑞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南京210000)

马克思的“异化”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产品及劳动对劳动者奴役的现象,现代科技“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观的引申和发展。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的控制,甚至成为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要消除网络技术的负效应,必须凸显科技的人文关怀,推动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马克思;异化;科技异化;网络技术;人文关怀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概念,从人与劳动的关系入手,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深入分析了人的本质及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的异化,体现出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各种微型便携式移动终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微时代”的到来也暴露出现代科技的一系列负面效应,科技甚至成为支配和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考察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最大限度地消除科技的负面影响,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

一、“异化”概念界定

“异化”概念由来已久,主要是指一种“分离、疏离”的状态,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出之前,就已经有学者使用了这个概念。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是异化劳动理论,在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异化和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观点的基础上,着眼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将“异化”与“劳动”相结合,阐明了私有制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同劳动产品及劳动的关系。马克思在讨论异化前首先提出的是“对象化”概念,并认为这是异化的前提,异化是对象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异化发生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41此时,劳动已经脱离了劳动者自觉自愿的行为,而成为外在于劳动者的统治力量,并反过来支配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对象化才表现为异化。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对象化是随着劳动而来正常而普遍表现,是对主客体关系的事实描述,而异化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类总体性丧失的非常态,在价值判断上是否定性的。后者是前者在商品经济影响下的变态发展,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拜物教的发展。马克思更加注重异化的产生过程分析,对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的概念区分体现出一种进阶的演变历程,是发展性的递进关系,探讨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注重对社会历史的动态性把握,突破了黑格尔纯粹精神异化和费尔巴哈宗教异化的观点,从社会实践出发,着眼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在人类发展史和物质生产方式追根溯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寻找异化产生的根源。他主要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论述异化理论的,并着重论述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劳动的异化。劳动异化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从生产结果看,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不属于工人,反而成为统治他们的异己力量;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工人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无法肯定自己的生存意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当异化劳动夺走了人类的劳动产品并扭曲了劳动本身时,人便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最后,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人与人相异化。由此,物与物的关系涵盖了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前三种异化不断深入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最终产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疏远甚至分离的非常态关系导致人的异化的必然性存在,“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1]41“微时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并没有改变人的异化的实质,“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2]人同其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相分离,使之成为统治人自身的力量,信息网络技术催生了“微时代”人的异化的新形式,使之内涵更为广泛。这种异化主要就是指现代科技创造出的新型传媒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客为主,背离了人的最初需求而演变为统治人、控制人的工具,因而造成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成为异己的力量。

二、“微时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产生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普遍化。马克思将异化现象作为人类的本质力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劳动本来是自由自觉的人类活动,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人的类本质发生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制的根源,同时私有制又反过来促进了异化劳动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异化劳动现象与现代科技带来的“异化”并无本质差别。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现代科技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智能化、信息化,人们不断创造和利用新技术延伸和强化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超越,技术化、智能化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科技越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人的主体地位也就越来越“边缘化”,人在现代科技面前丧失了自主性,原本作为人们生存工具的现代科技就演化成支配和控制人的异己力量。然而,网络通信技术是人类为了自身便利而创造的一种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善恶的价值趋向,科技异化的产生也就自然不能归咎于技术本身。作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必然与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相联系,科技异化的重要根源便在于科技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弱化。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谋取利益,滥用科技的现象较为普遍,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人们过多地将目光聚集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工具意义,而极大地忽略了其价值理性的意义。当人将网络技术等同于自我实现的手段,技术的中性价值就会被磨灭,就这样在反复的强化渗透中,异化反而成了支撑起人们需求结构的钢筋铁骨。

在当前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空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交流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变革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作为一种即时通信的工具,以微信为代表的通信工具集成了传统多种通信平台的功能,可以实时发布语音、图片、表情和文字等多种信息,具有突出的社交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通讯需求。这些极具特色的通信交流工具可以实现实时沟通,极大地缩小了人们的时空距离,图文并茂的聊天模式,与纯粹语言或文字沟通多了一些趣味性,对于人们及时获取信息、扩大交往范围、增强与朋友的沟通交流具有较大的作用。以微信为代表的通信工具都需要依托手机、平板等各类移动便携式终端,微博、微信给我们创设了新的交往平台,其信息、资讯覆盖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于我们居家、旅游都习惯于去微信公共号看一看或者百度一下,导致很多人对手机等设备的高度依赖,似乎离开了这些移动终端人就无法生活,沉迷于手机、网络,自我封闭,难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甚至发展成为“手机控”“微信控”。作为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创造物,同时包含了人和劳动双重因素的现代科技正在背离人的本性,由“为人”转向支配人、奴役人的对立面。

“微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式的发展进步为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秀才不出门,晓知天下事”再也不是人们的美好憧憬了,社会已经呈现出信息爆炸的态势。然而,微信、微博等通信平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人们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轰炸”,这些信息涉及健康、工作、休闲、心灵鸡汤等方方面面,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人们的眼球,努力俘获人们的大脑。面对浩瀚的信息狂潮,人们越来越成为通信工具的附属物,做或者不做什么已经不仅仅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而更多的不自觉的由信息科技所控制,人们往往会陷入一种信息迷茫的境地,难以对信息的价值和有用性做出区分,而听从微信、微博中所谓的“专家”建议,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人的自主性。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部分利欲熏心的信息发布者将微信等网络平台当成其攫取利润的主渠道,互联网上各种广告大行其道,“山寨”产品层出不穷,部分非法分子还在微信、微博等平台推销没有任何生产资质的商品。这些别有用心的操纵者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降低他们的甄别能力,也常常会对他们发布的信息进行伪装,打上让消费者实惠的印记,其目的就是借助这些微通信平台操纵和控制消费者,以实现其谋取较大利润的诉求。

“微时代”各种信息工具和社交媒介的发展,空前地拓宽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平台实现与身处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实时通信。但是,对虚拟网络的依赖也可能造成人们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迷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异化,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她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1]89。人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只有在真实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才能凸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有温度,信息工具带来的人际交往是人与终端的接触,即便是可视化的沟通,也是网络中的虚拟交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与人的疏远,造成沉溺于虚拟空间的人情感空虚,逃避现实,甚至逐渐丧失了人的“类本质”而走向异化。

三、现代科技“异化”的当代反思

马克思站在历史与社会的角度,认为异化的彻底消灭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为前提,需要依靠社会生产实践的进步,要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否则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进行的,那么人本身的生产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了一种异己的、与他自己相对立的力量。马克思认为消灭强制性分工是扬弃异化的基本途径,而这种路径的最终归宿便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3]120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自觉自愿地进行生产活动,劳动为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而存在。消灭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剥夺了私有财产对人的支配作用,这“归根到底也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这种扬弃同时也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和人性的真正复归”[4]。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得到消除,实现人们的自由发展,异化才能彻底根除。

“微时代”新型传媒造成的人的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概念内涵的延伸,异化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外化活动形成的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异己关系[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科技对人的奴役,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已经演化成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谋生手段,技术支配工人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本质上也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人在实践中创造出丰富的服务于人的高科技产品,并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这些高技术产品而走向智能化,不断实现人的自我超越。但是,人们越是广泛地应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其依赖性就越强,这就导致人与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沦陷于技术之中丧失自主性而异化,这种异化现象不是科技本身的异化,而归根到底是通过科学技术对人的统治而产生的人的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彰显着对人的关注,是为维护人的价值和自由,体现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微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催生的人的异化现象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现代科技作为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人的力量的延伸,其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操纵和控制人的目的,技术使用是造福于人还是统治人取决于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使用科技的人。网络通信技术本质上仍然是实现人的基本价值的手段,其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跳出技术本身的器物层面,着眼于实现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幸福,在解放人、发展人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坚持科技进步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如果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丧失了人文关怀,就会成为冷冰冰的工具,偏离了其为人的价值,最终走向损害人自身的利益。

“微时代”的科技精英们在从事科技活动及创造科技成果时,应恪守道德规范,规约自己的行为,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科技精英们也绝不是脱离社会关系的纯粹“科技家”,自然也不能不关心其创造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利弊,而应用前瞻性的视野彰显网络技术的人本性,努力使自己的创造物符合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网络通信媒介不应该成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平台,而造成工具理性的极度膨胀,要通过一定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克服微信、微博等移动通信终端的监管漏洞。如果缺乏适当的监管机制,微平台背后的人可能会为了攫取某种利益而为所欲为,通过通信传媒平台操纵技术的使用者,使之成为技术支配下的人,听之任之,最终导致他们走向自己的对立面而产生异化。此外,“微时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要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强化人的主体性,降低科技的负效应。以人为本,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人的价值与尊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其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大小,而更应关注人的需要,着眼于是否符合人的长远利益;还要在满足人们当下物质需求的同时,密切关注人们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规避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条件下人们精神生活的极度空虚。“微时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是人主导的,然而其发展更是“为人”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强调现代科技的为人性,就是要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促进科技进步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尽管“微时代”现代通信技术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面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强大力量,凸显人的本体性和价值,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相得益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桂花.科技异化和科技人化[J].哲学研究,2004(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2009(12).

[5]李立生.试论“科技异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04).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n Micro Era

FANG Xirui
(Department of Marxist theory,Nanjing Political Institute of PLA,Nanjing 210000,China)

Marx used alienation concept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ar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labor and its product in capitalist society,and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alienation theory.Though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convenient people’s daily life,its development is being out of control to some degree,worsestill, moder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a power mastering people.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technology,we must try our best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rx;alienation,technology alienation,network technique,humanistic care

A81;G203

A

1009-4326(2015)04-0063-0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2015-06-01

方习瑞(1992-),女,山东青岛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2014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伦理学。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4.016

猜你喜欢

现代科技网络通信微时代
给传统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基于网络通信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网络通信中信息隐藏技术的应用
基于网络通信的校园智能音箱设计
谈计算机网络通信常见问题及技术发展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