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2015-04-09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道德

刘 鹏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马克思主义生存论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

刘 鹏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其生存论,对人的生存属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剖析,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发。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知识化、片面化、附属化倾向,这几种不良倾向的共同之处在于忽视了大学生和道德教育的生存论特征。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尊重大学生的生命性,重视大学生的社会性,追问道德教育本身对于大学生的生存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存论;大学生;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变迁与科技发展,人们思想认识的多元化、功利化、碎片化、虚无化特征更加凸显,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道德教育日益成为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棘手问题。只有剖析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直面当代大学生的生存境遇,从大学生自身的生存特点出发,才能找到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的解决之道。而马克思主义生存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视角与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人本追寻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其生存论。认为,要理解人必须对人的生存予以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1]73因此,理解人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即从事实践的个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71-72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生存的理解包含以下内容:

1.人是有生命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1]67生命是人存在的首要前提。理解人的生存,必须承认这一客观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2]491这是人的生物性,是人与自然界的天然的联系。人存在于世界之中,首先是以自然物的形式体现。人的生命性特征表明,人本身具有自然的痕迹,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

2.人是有意识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意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意识不仅仅在主客二分关系上使用,不仅仅表明人类的能力。意识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生存论的特征。这种生存论特征体现在,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对存在的物质的把握的结果,是作为存在的物质通过人而衍生出的新的产物。相较于有形的物质,意识这种实践的产物是无形的。但是这种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内心的意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并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1]72,要“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1]73。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意识是现实的人的意识,意识由于被人领会而具有了生存论意义,人就是有意识的存在。

3.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的存在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人的存在的根本标签却是社会性。这是人超越于其它生命体、体现人的生存特性的属性。社会性体现为从与己有关的他人出发来理解自身。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3]515在此,交往、社会关系等社会历史性因素是人的生存不可脱离的环境。人存在于世界中,同时意味着人生存于社会中。

4.人是有意义的存在。人生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人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4]118-119人正是通过对理想目标的不断追求,才促进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进步。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对于人自身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虽然共产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对理想目标描述的词语不是现存的社会和现存的人已经具有的特征,但它们却进入了人的心中而成为人的生存必备的要素。正是在这个维度,人是有意义的存在,意义对人而言具有了生存论意味。发现意义、追寻意义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正是通过对意义的把握,马克思的生存论具有了根本性的实践力量。

二、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剖析

1.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知识化倾向。长期以来,以大学生为对象的道德教育是以知识教育的面目出现的。这表现为:在大学中,有专门进行道德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主要是通过书面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当承认,这种知识性取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必要的道德知识的认知。但同时需要认识到,道德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就能达到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目的。以知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割裂了人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道德知识外在于主体之外,必然不利于大学生良性道德行为能力的形成。

2.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片面化倾向。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仍停留在对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认识上,主要依据既有的道德教育教材开展道德教育,不能全面体现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和大学生自身特点为道德教育提出的新内容,因此具有片面化倾向。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受到了极大冲击,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人们的道德层次;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伦理道德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虚拟生存的普遍化,网络道德问题日益突出,网络道德建设非常迫切;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生活观、生命观成为道德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不断变化也为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3.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附属化倾向。当前的大学教育现实地表现为不是一种通识教育而是一种专业教育,不是一种人格教育而是一种技术教育。许多大学生片面重视专业学习而忽视道德提升,许多大学以工具主义为导向,将大学生作为社会生产线的一个环节而进行功利性的培养。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形象工程,成为塑造高校形象的一张可以利用的名片,完全可以通过材料来堆砌,通过突击来打造,通过形式来推广。这样,道德教育在大学中就居于一种尴尬地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效果不重要。这就是道德教育的附属性倾向。这种附属性的道德教育倾向必然无法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既不利于个人发展,更不利于社会和谐,还违背了大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样的道德教育是不完善的道德教育,是背离了人作为人的生存本性的道德教育。

三、马克思主义生存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1.道德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生命性。大学生是作为生命体存在的,这是确定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的首要依据。大学生的生命性特征突出表现在:大学生是处于特定的生命阶段的存在,即处于人生的青年阶段,是从少年走向成人的重要历程。这决定了大学生具有与其成长阶段相适应的特定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和道德需求。道德教育必须关注与此生命特征有关的道德问题。从高中进入大学,从大学迈向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多次身份的转变,当然会面临许多精神、心理方面的挫折、困惑,由此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比如,有的大学生没有形成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表现为漠视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生命;大学生在处理友谊、两性关系中出现了许多现实的道德困惑,等等。对于这些道德问题,高校和教师必须予以正视和重视,并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育。

2.道德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性。大学生是社会性的存在,具有交往的需求。这种社会性的、交往的需要对道德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大学中,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而是要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开展。这种道德教育活动可以为实现明确的道德教育目的而有意为之,也可以是不凸显道德教育目的的社会经历。前者如义务献血、大学生志愿服务,后者如在社会中工作、生活。前者的作用在于认可、强化预设的道德价值;后者的作用在于检验已有的道德认知,体验、获得新的道德价值。大学生的社会性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加强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日常生活交往。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尽可能掌握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且有助于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交往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走向社会和生活的道德教育能够通过大学生的切身体验将道德价值内化,从而被大学生真正认可并具有持久的教育效果。

3.道德教育要追问大学生以及道德教育的生存论意义。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兴趣、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大学生渴望被认可,渴望受尊重,渴望体现个人的价值。可见,大学生有鲜明的道德追求和道德教育需求。道德教育在此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道德教育必须认识到这点,并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要加强意志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实践将理想变为现实。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自身的生存论意义在于,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使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更加崇高,使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更有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Perspective of Marxist Survival Theory

LIU Peng
(School of Marxism,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2,China)

Marxism demonstrates the survival theory from the theory of"realistic people"and fully analyzes the attributes of human survival profoundly.The theory has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re are knowledge,one-sided and subjunctive tendencies in today's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common ground of the three tendencies is that they all ignore the surviv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moral education.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ase on students'life character,emphasize students'sociality and examine the survival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Marxist survival theory;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G641

A

1009-4326(2015)05-0107-03

(责任编辑 潘 京)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27

2015-08-18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传统诗歌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创新研究”(SD14084)的阶段性成果

刘 鹏(1980—),男,山东潍坊人,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