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统一战线影响研究

2015-04-09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主现代化体系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统一战线影响研究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大战略的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统一战线的工作形式和机制功能作用,决定了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建设统一战线参与动员、主体培育、诉求表达、矛盾协调等四个机制,显示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重要的角色作用。提升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做群众工作、协调社会关系等四种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树立,为统一战线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大有作为的工作空间。

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一战线关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确立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发出了改革开放走向新阶段的号令。统一战线的作为和贡献从来就是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建设大局相联系的,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大战略实施中开拓崭新局面,是摆在统一战线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力求揭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研究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期对新形势新要求下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统一战线关联性的理论逻辑

“治理”是最近几十年来理论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学术概念,讨论很热烈,涉及国家建设中民主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机制等问题。从根本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核心精神是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要求将人民当家作主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的整体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统一战线的工作形式、机制功能以及作用发挥,决定了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关系。

第一,统一战线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建设大局为根本原则,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器的作用,连接着它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两者的关系,一个是路径,一个是结果。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和目标的定位看,统一战线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建设大局,应着眼结果,发力路径,通过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改革开放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1]。统一战线也是党的一大法宝。用好这两个法宝,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量级武器。改革开放是行动的路径,统一战线是力量的支撑。行动是否见效,以力量是否强大为前提。充分发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紧密相结合,构成两者的内在关系。

第二,统一战线作为政治制度的实践载体,决定着它在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统一战线具有政治制度的特性[2],有一定的道理。目前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与统一战线有着紧密的关系。换句话说,这四项政治制度的运作都离不开统一战线的工作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在制度化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统一战线工作面向基层,注重社情民意的表达,联系社会的方方面面。统一战线 “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3],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会层面的基层治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托。

第三,统一战线具有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显著社会性的重要特征,存储着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巨大能量。治理现代化是国家事业,也是人民的期待。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必须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前提,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统一战线作为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历来与党的领导力紧密相连。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的重要特征,包含着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和工作属性,体现为统一战线的影响面、凝聚力、灵活度和渗透性。集聚这些特征的统一战线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 “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4]631。统一战线这种 “合力”的工作使命担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协同善治理念相吻合。当代中国在前进中存在着各种困难,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去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涉险滩、啃硬骨头的严峻挑战。充分利用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显著社会性等独特优势,将人民群众参与潜力和建设能量挖掘发挥出来,决定了统一战线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统一战线担当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职责,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独特的实践路径。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关键的要素,近代以来,世界各国设计各种各样的治理制度和机制,都是力求能够充分挖掘民主的能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选择的发展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古代雅典民主到现代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文明发展,积淀着人类探索国家治理的智慧。世界范围的实践中,现代国家以选举制度来代表民主已经成为共识并成为普遍的趋势。中国政治发展历史上,在坚持实践选举民主的同时,创造发明了通过政治协商形式来扩大民主,在国家治理上形成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形式相结合的独特道路,“这是西方民主无可比拟的”[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发展了十八大关于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想,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6],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这些要求与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完全一致,协商的广泛性要求运转的联合性,统一战线以 “大团结大联合”为工作主题,有助于搭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宽阔的平台。统一战线发展协商民主的职责,承接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充分挖掘民主能量的任务,最大限度地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贡献,就是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功绩。

第五,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方式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总目标具有内在的契合关系。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具有多面相,生活丰富、思想独立、个性不一、选择自主、价值多元、行为多样,这些面相在为社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使现代社会陷入各种冲突的困境,国家共同体与主体分散化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一对现实矛盾。在国家治理模式的传统与现代冲突中,垂直管理受到扁平结构的冲击,一统权威受到多元取向的消解,固定秩序受到变动情况的挑战,守恒与创新、示范与失范、一元与多元、理想与现实、稳定与发展,常常在现实生活中相互冲撞,成为现代社会有效治理国家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势下,人心的普遍趋同化、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共识的广泛认同度、民力的有效整合性、民智的巨大正能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和致力所在。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单位的问题要比多个单位合在一起的问题简单得多,处理一件事情比处理多头交织的事情容易得多。现代国家治理是复合性的系统工程,多元主体在国家治理中既有共同的一面,也存在差异的一面,寻求多元主体协同善治,必然有个求同存异的问题。在党的工作机制中,统一战线的工作特性最具有社会多元发展的适应价值。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统战工作既要 “求同”,也要 “存异”,两者不可偏废。“求同”固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必须,但 “存异”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异”是统一战线包容性的体现,在 “求同”的前提下 “存异”,在“存异”中增进 “求同”,以同化异,促异转同,是国家治理包含的一种现代精神。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统一战线的角色定位

国家治理行为是权力结构的实现,因此,没有权力也就无以体现国家治理。然而,国家治理行为又是权利目标的实现,因此,损害权利也就不是善治。政治发展的事实表明,多数人的权利和各种各样的权利总是由少数掌握权力的人来运作,因此,由什么样的人行使权力以及他们怎样来实现多数人的权利,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统一战线工作既不代表国家权力,也不具有自身权利,可是,它的价值却真实地体现在国家治理之中。

国外谋求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统一战线的概念,但类似中国统一战线功能的事实依赖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个人权利、政治参与、民意表达、资源整合、偏好转化、共识凝聚、目标导向、社会动员,等等。这些国家治理中的要素,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有相应的搭配机制来体现。在中国,统一战线对实现这些要素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独有、独到的机制。就国家治理体系而言,统一战线的角色可以从参与动员机制、主体培育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定位。

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参与动员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形成全员参与的政治格局,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中,社会所有成员既是被治理者,又是治理者。作为被治理者,每一个成员必须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制度约束之下,遵循社会规范,从而在有序稳定的政治秩序中实现自己的利益。作为治理者,每一个成员具有制度建构、规范确定的意愿表达权利和义务。实现被治理者与治理者双重身份的辩证统一,是现代国家治理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理体系的群众吸纳和治理过程的群众参与,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精华所在。马克思主义曾经将少数人统治与多数人统治作为国家性质区别的一个标准,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多数人的统治。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多数人统治在政体类型上采用的还是代议制。尽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代议制政体类型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形成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性突破,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逻辑与国家治理中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还需要实践的逻辑演绎。代议制以票决选举的制度设计,采用 “委托-授权”方式演绎公权力的让渡,使国家治理权力的行使具有间接性,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机制、方式、渠道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6],必须 “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3]。修补代议制民主不足的选择是铺设群众民主参与国家治理的通道,用中国话语表达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项社会管理任务,如果离开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7]176。在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中,统一战线以广泛联系群众的功能发挥,成为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强有力的帮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构中是最实在的参与动员机制。

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体培育机制。人类发展史表明,有国家就有治理,国家治理的事实早就发生在国家治理概念形成之前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形成理念上的一系列突破,其中比较深刻的突破表现为对国家、社会、公民三者关系的认识升华。传统国家治理中,政府以权力强势成为治理结构中的单一主体,社会和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空间受到挤压,治理的协同功能也被埋没。随着世界民主潮流涌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以及社会组织蜂拥而立,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样化成为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寻求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合作的善治,建立国家、社会、公民互动的治理结构,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运作的显著特征。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使它具有显著的社会性,一方面,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包容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层面不断扩大,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两方面体现的社会性表明,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多元结构的共同体,它的工作领域、范围、对象涉及到各式各样的治理主体,多元交互共治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需要统一战线致力于多元治理主体的培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两次全会都突出强调了多元主体对于国家现代治理的重要性。统一战线在这样一种治理结构中发挥好培育社会、公民层面治理主体的作用,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恰当角色定位。

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诉求表达机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语境下,诉求表达关系到决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问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建立社会诉求全面、准确和畅通的表达机制。现代社会多元发展格局形成人民生活的多样性,经济、政治、文化的生活需要,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以及生态环境的安全舒适,产生的诉求千差万别,而且不断提高的期望又不停地催生新的诉求。国家治理中党和政府任何决策离开社会诉求的信息输入,就容易因随意性、盲目性而导致无效甚至伤害人民利益的结果,这不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统一战线是党加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是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和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8]546统一战线有人大代表的工作对象,有人民政协搭建的建言平台,有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反映渠道,有各民族、各界、各阶层代表人士的联系路径,表达社情民意具有层次丰满、构造完整、机会充分、成本低廉、沟通便捷的明显优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可借助的诉求表达机制。

统一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矛盾协调机制。回应社会矛盾冲突和利益碰撞是国家治理的主要任务,现代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和利益关系的张力,单一治理措施和手段已不能有效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国家治理的体系化应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撬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历史积压、新旧体制交替、改革调整、创新阵痛等种种因素产生的矛盾交织和利益失衡,构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政治生态。胡锦涛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7]44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9]例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碰撞、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落差、公平享有公共资源权利的缺失等等,埋伏着矛盾激化和利益冲突的隐患。党中央一贯坚持改革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立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容,必须着眼矛盾协调机制的构建,在利益整合中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统一战线是一个包容各种社会阶层的政治联盟,利益诉求差异、价值取向不一、群体矛盾多样、阶层需求多元是客观事实。社会矛盾演变和利益分化的现象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最容易感受和察觉,统一战线也最可能以社会矛盾演变和利益分化现象为第一信号,利用特有的人才优势和智慧资源,在化解矛盾和整合利益方面开展工作,发挥好社会润滑器、减压阀、缓冲轴的作用。统一战线加强矛盾协调机制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义十分重大。

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统一战线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认清形势、坚持方向、把握重点、聚焦问题、明确任务、优化路径,进一步开拓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使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有机地无缝对接。

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统一战线的能力提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是综合治理能力。以现代化标示能力,意味着国家治理本领、手段、方式、路径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现代规律和社会演进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是:“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10]这是全党的任务,与统一战线工作密切相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统一战线能力现代化。

第一,提升统一战线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力的现代化。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任务看,制度构成具有决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支撑起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统一战线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中的一个重要责任担当,就是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贡献。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四个层面,即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各种体制的具体制度。这四个层面都直接链接着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首先,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人士以及社区基层联系人员,是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实践者,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统一战线发挥力量。其次,统一战线拥有众多法律工作者的资源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可缺少的支柱力量。再次,统一战线肩负广泛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任务,是执行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最后,统一战线涉及各个领域,其工作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因此,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运作载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依赖这一制度体系的运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求全党必须 “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统一战线担当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责任,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出发,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

第二,提升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的民主,指的是社会所有成员参与国家事务权利的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民主的本质属性上,而且要落实到机制保障上。社会主义民主的中国特色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相辅相成。统一战线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机制,它的独特优势集中在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广泛”就是协商点和面覆盖的民主要求;“多层”就是协商形式多样的民主结构;“制度化”就是协商常态运作的民主规范,使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协商民主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政治常态。统一战线具备满足这些民主要求、民主结构、民主规范的有利条件,其广泛联系群众的组织性质、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取向、开展多层次和多样式协商的丰富资源、有序运转的工作状态,储存着协商民主发展的巨大能量。协商民主能量发挥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从这个意思上说,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能力的现代化。

第三,提升统一战线做群众工作能力的现代化。传统上,群众工作是党的常态性事务,贯彻执行具有决定党的生命意义的群众路线,离不开大量的群众工作。历史实践中,党的群众工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机制,有党的各级组织、党员干部联系人民群众的自身系统,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团体的外围系统,有人大和政协等制度平台,还有政府接待、群众信访等渠道。统一战线是联系群众的大系统、大机制、大阵地,党中央将它作为 “我们党特殊的群众工作”加以强调。特殊在哪里呢?首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涉及的群众层次不一,文化程度高、独立性强、影响力大;其次,工作领域的特殊性,遍布各行各业,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等方方面面,联系群众面宽、点多、量大、事细、路广;第三,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重在最广泛地团结大多数人,联合各方力量;第四,工作方式的特殊性,通过代表性人士联系群众;第五,工作特点的特殊性,侧重以表达社情民意激励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正是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统一战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国家现代治理的重要特征是社会成员的全员参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固然重要,但群众参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国家治理中群众参与的程度、水平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低。统一战线 “特殊的群众工作”要特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并影响国家治理的程度和水平,着力提升统一战线做群众工作能力的现代化。

第四,提升统一战线社会关系协调能力的现代化。治理国家的目标之一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效处置各种社会关系是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处在现时代的中国,国内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既前所未有又举世罕见。一方面,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革命极大地加深了外部环境对中国的影响,世界范围的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测的因素增强了各种风险的挑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的利益调整,使国内社会和谐面临重重压力,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阶层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严峻情势。“统一战线的团结是全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积极参与协调重大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所在。”[8]5702006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阐述了统一战线正确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任务,指出:“这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8]548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历史阶段,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这五种关系正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统一战线把握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协调的功能发挥方面,提升统一战线协调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辅相成,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统一战线四种能力的概括是历史任务与现实要求的统一。以现代化来要求,是要进一步将提升统一战线能力的任务纳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之中。国家治理能力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发展的。计划经济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治理能力完全不一样,改革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历史阶段国家治理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开启了中国以全面深化为指向的改革开放新历程。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延续以前的改革,而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建设大局,必须将提升自身能力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为胜利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提供统一战线工作应有的贡献。

四、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改进统一战线工作

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确立,为统一战线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大有作为的工作空间。党中央提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8]56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明确理念、调整思路、创新方法、改革机制,才能有大的作为,才会有大的提升,才可有大的贡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它对统一战线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首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带来社会结构、资源配置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因而影响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族、阶层、界别的多层结构需要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在变化中寻求适应性的调整。其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转变思维方式,统一战线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树立法治思维。国家治理实践中,人治与法治是传统与现代的标志性分野,国家治理的现代性权威建立于法治基础之上。以科学理念指导各项工作是统一战线提高科学化水平的前提,用法治思维改变统一战线倚重文件规定的 “政策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再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影响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聚焦。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要求统一战线以广泛凝聚人心的功能,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协同善治任务,充分发挥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11]的作用。最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影响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扁平化的运作特征,各个层面尤其是基层社会与国家治理形成紧密关系,国家治理扁平化运作要求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基层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两大战略揭开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幕帘;新的历史条件下,未来中国发展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而发生变化。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出发,统一战线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改进。

第一,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动力,加强统一战线的工作制度建设。统一战线作为政治联盟的一种形式,它的工作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突出强调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也形成了相关文件、提出指导意见。在党中央的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战线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统一战线工作的制度化程度不高。有制度才有运作秩序,才有工作规范,才有作用导向。党中央反复强调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对统一战线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现代国家治理需要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主题决定了它对维护社会环境和谐有序的功能价值。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统一战线工作的制度化,统一战线的工作制度要放到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大框架中去建构,要置于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总要求下去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统一战线工作制度化的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部分。

第二,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为抓手,提高统一战线坚定 “三个自信”的工作效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两句话中,前面一句是定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方向,后面一句话是突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理念。两句话构成一个目标总体,意思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现代化理念紧密相结合的思路去建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作的机制和载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统一战线的有效开展。组织民主党派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外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保持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

第三,以人才汇集的丰富资源为优势,加强统一战线的智库建设,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国家现代化治理需要优秀人才,需要大智慧。党中央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刻认识到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4]638。中国不仅是人力资源大国,更要建设成人才资源大国。人们都认同统一战线是 “人才库”、“智囊团”,它的成员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汇集着大量专家学者,智力密集。这是统一战线能够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优势条件,也是统一战线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的智慧资源。近年来,党中央将智库建设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中国特色”需要民族智慧来打造。统一战线的智库建设应注重专家资源整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专家学者的个体智慧扩展为集团智慧,使建言献策的自主行为发展为组织行为,使统一战线的 “人才库”、“智囊团”从无形变为有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各种社会群体的心理预期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统一战线如何着眼前瞻性的问题,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谋划策,需要下决心打造统一战线智库的升级版。

第四,以做人的工作为路径,发挥统一战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1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在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大的精神支撑。邓小平曾说,我们搞的现代化前面有个限制词,就是社会主义。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不能丢掉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概括提炼出24个字作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精神层面的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0]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因为人的现代化相比其他方面的现代化任务更复杂、更艰巨,也更为关键。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心理活动丰富,精神需求强烈,追求层次不一,差异远远大于一致。把做人的工作与解决价值体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统一战线的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任务。

第五,以统一战线的职能为基础,做实、做细、做常培育和促进治理主体良好生长的工作。治理理念引入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形成多元主体的治理结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除了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体的主导性作用外,还必须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发挥具有主体地位的作用。在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里,民主党派无疑具有治理主体的地位,如何规范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如何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国家治理能力中的作用,是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努力方向。加强参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参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特征是民主性,治理现代化就是民主过程化。在这样一个民主化的过程中,统一战线应结合职能履行,从两个方面有效、细致、常态地做好多元治理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工作。首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民主党派工作,形成执政党与参政党治理能力的双向联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政党无疑是治理主体之一。执政党能力强,参政党能力弱,对国家治理来说不是好的能力组合。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强强联合才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下,执政党是个单数,参政党是个复数,由多个民主党派组成。“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当然不能理解为共同执政,但可以理解为共同理政。执政是掌握权力,理政是政务管理。共同理政就是执政党与参政党齐心合力管理好国家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参政党的能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中的一个要素,国家治理民主化的过程需要伴随参政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本领提高。其次,加强社会其他治理主体的建设,凝聚多元治理主体的合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下,培育和提高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成为统一战线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党和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的成长,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群众自治团体也大量涌现。吸纳社会力量进入国家治理的体系,必须以其具备治理能力为前提,多元治理主体的强强联合才能达到现代国家善治的效能。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是社会有关方面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激发和强化他们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意识,在制度平台上和规范程序中组织和发挥好他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能量,是统一战线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六,以专门人才为独特资源,发挥统一战线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构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姐妹篇。全面深化改革依赖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贡献智慧,尤其是法律专门人才的智慧。“统一战线人才集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成员中有很多法律方面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有的直接从事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工作。”[9]统一战线充分利用好这些成员的专业知识特长,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发挥出这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专业化队伍的能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七,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为职责担当,加强统一战线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合力工作。统一战线拥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富资源,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协商的要义在于达成理解、调解分歧、消弭矛盾,民主的要义在于充分表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没有广泛的协商,民主不完善;缺乏切实的民主,协商会变味。协商+民主=合力。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资源宝库,它拥有协商民主的广阔平台,集聚协商民主的各方智慧,运作协商民主的灵活机制,发展协商民主的丰富形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系统架构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着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统一战线重要的职责担当。

第八,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使统一战线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成为13亿中国人心中的高昂旋律。现代化是中国梦追求的目标之一,将国家治理纳入现代化视野,使中国梦的内涵达到质的升华。它表明,现代化的标准不只局限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有形文明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是衡量现代化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候明确起来的又一条重要路径,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圆不了中国梦。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共同做,一起圆,最重要的是齐心合力。“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4]630历史和现实中,统一战线为凝聚人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紧紧抓住实现中国梦的契机,以 “中国梦”为纽带,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促进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融洽,是统一战线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努力方向。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

[2]谢遐龄.论作为政治制度的统一战线[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2-6.

[3]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2).

[4]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5]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506.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2).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9]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4-10-25(1).

[10]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1).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4-10-24(1).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49.

(责任编辑:刘颖)

10.3969/J.ISSN.1672-0911.2015.02.007

D613

A

1672-0911(2015)02-0007-09

2014年度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委托课题 (项目编号:2014ATZ001)。

2014-12-05

齐卫平 (1953-),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民主现代化体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