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养成途径探析

2015-04-09杨清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

□杨清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养成途径探析

□杨清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要: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日常行为中所呈现的情感、态度、价值等,是其心理状态、日常情感、价值观念的动态表现,是养成生活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培育健全人格、造就合格警察的重要方面。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养成途径主要有: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自主择业意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培育合格公安英才;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打造师生共建模式。

关键词:行为文化;公安院校;养成途径

作为公安文化的重要分支,公安院校文化为公安事业的发展、公安工作的不断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是公安院校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一般而言,公安院校文化通过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校风校貌等方面表现其标志性特征。公安院校行为文化是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显于在校生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与学习等活动中,其优劣与否对于学生最终形成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品质品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一、公安院校行为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发展、民族进化的重要构成与内在动力,也是群体成员行为方式的引领与表现。行为文化由主体行为所产生,是主体行为在特定阶段的历史进程中,通过社会生活、人际交往、言行举止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总和。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是指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中所呈现的情感方式、价值取向、内在规范等,主要体现在言行举止、日常习惯和价值理念等方面。[1]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是在校学生群体态度、情感、作风、风貌等方面的动态表现,是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具有动态性、纪律性、外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行为文化的外显常态是个体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一种积久养成且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方式,是行为文化的固态表现,一般研究行为文化的常设变量是对个体行为习惯的分析与解释。所以余秋雨说:“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2]

公安院校在校学生行为习惯通常体现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等。

(一)生活习惯的文明化

生活习惯是指公安院校在校学生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且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言谈举止等方面。日常生活是指作息时间、用餐与睡觉规矩等;人际交往主要指交际伦理、交际法则以及行为方式;言谈举止是指与人交往、学习与生活时的话语表达、行为方式。

作为公安院校的在校学生,其基本的生活习惯原则是:

1.严格规范的制度要求,即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则要求,按照人民警察、大学生的双重身份作出的纪律规定、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是大多数公安院校所一贯坚持的育人方针,与之相适应,各公安院校基本上采用警务化管理模式来管理在校生,严格要求学生日常生活的条令化、内务卫生的标准化和警务训练的规范化。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学生管理上对在校生的着装要求、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言行举止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举止端正、精神振作、文明礼貌;卫生清洁,言语礼貌,仪态举止规范、讲求礼仪,行进时不准袖手、背手,不准搭肩、挽背、吃东西、戴耳机,严禁酗酒、赌博、打架。

2.与人为善的交际伦理,即与人交往时遵从平等、善意、尊重的基本规范,包括以善意推测别人的动机,建立互动型交往的心理基础;以爱心帮助别人,真诚地与他人交往,从而建立起交往的安全感;换位思考,真诚地为他人考虑,体贴他人难处,摆脱人际交往的难局。

3.诚实诚恳诚信的交往态度,即与人交往时态度积极善意、情感真诚真挚,诚实人格,不欺瞒;诚恳态度,主动表达自己意见,不欺凌;诚信道德,积极践诺,不妄语,不欺诈。

4.自谦忍让的基本修养,即自信基础上的容让、包容的底线教养,如不争利,不占便宜;包容,容人的胸怀,不近小人;低调自视,不傲视;不助纣为虐,不仗势欺人。

5.恭敬礼敬的品德,即以敬畏为底线道德对人对事,以责任态度、担当情怀预设立场,敬畏法律、人情;敬谨、慎重对待任何事,不苟且,不马虎;慎始敬终,慎微、慎独、慎始(初)、慎交。

(二)学习习惯的科学化

学习习惯是指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等过程中养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学习行为方式,主要涵盖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等方面内容。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倾向;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了获取知识所采取的手段或方式;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知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

1.良好的学习态度。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关键是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被动的转为主动的学习态度,就可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3]良好的学习态度首先应该是学习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者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还应该是学习者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探索性学习,先师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义就在于此;良好的学习也应该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挫折、困难时,不退缩,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克服困难。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在思想上表现为把学习视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形成主动性学习的思维。

2.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在:合理运用学习工具,学习运动相结合,懂得如何预习与复习,课堂上高效学习,懂得归纳总结等。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应当注重训练与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训练的科学性与学习的高效性。

3.规范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学习习惯的外显性表现,公安院校在校学生应该养成规范的学习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一要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指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等;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等;三要在学术上坚持诚信原则,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三)道德习惯的高尚化

道德习惯是指符合道德约束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并不为法律所明文规定,只是依据道德标准所进行约束。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个体所做出的行为方式往往受制于其自身的道德习惯,而这一般取决于道德习惯的三个特性,即稳定性、自动性和情感性。(1)稳定性。道德习惯具有习惯的一般属性即稳定性,正常情况下,道德习惯不论好坏,一经养成很难改变,而这种特性使得行为主体在面对同样的条件下以始终不变的模式做出一样的反应。(2)自动性。自动性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人在自然情况下面对外界刺激所采取的动作,这种动作是自然而然产生的。(3)情感性。若行为主体采取违背道德习惯的行为,则其容易产生痛苦情绪,甚至受到良心的谴责。

道德习惯主要内容包含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1.道德品质,行为主体所采取的大部分动作应该是其自然的情感表达,是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主体所奉行的道德品质是其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言行举止等方面所遵循的标准或准则。

2.道德行为,行为主体在遵守道德准则条件下,对外界刺激所采取的行为或言论。道德品质通过道德行为所显现出来,而道德行为主要通过道德言语与道德动作来表现。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正面形象,增进人民警察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良好的道德行为应该包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秉公执法、热忱服务、清正廉洁等内容。[4]

各公安院校对在校生管理上,都有比较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规定,努力做到将管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训练中,强调平时的养成教育。此外,公安院校还应努力促使在校学生在为人处事上树立“四讲”原则,即讲态度、讲责任、讲时效、讲质量。*栗战书.忠实践行“五个坚持”做党性坚强的中办人[J].秘书工作,2014(9)。栗战书在讲话中谈到中办人的责任担当时强调“四讲”原则,讲态度,做到认认真真、诚恳老实;讲责任,做到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讲时效,做到雷厉风行、紧抓快办;讲质量,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高尚的道德习惯应该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公安院校在校学生作为共和国人民警察队伍的生力军,其言行举止、日常习惯以及价值理念对于人民警察队伍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前,公安院校大多数在校学生都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了“热爱人民警察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高尚情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人员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社会形势复杂化也时刻影响着公安院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少数人中确实出现了不良的行为文化。

(一)不良行为文化的主要表现

1.个人中心主义突出。公安院校在校群体主要是“90后”群体,这部分在校生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自我性,任何事情以自我为标准。个人中心主义突出的学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与同学之间情感冷漠,容易走向极端。

2.团队协作精神贫乏。同其他学校一样,除了必修课之外,公安院校在校学生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样一来少部分学生便与班集体产生脱离,久而久之缺乏集体认同感,不热心集体合作,极有可能滋长“各人自扫门前雪”等低俗的个人主义思想。[5]

3.日常行为习惯不良。在就业压力比较轻的情况下,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力不足,出现“厌学风”、“不求高分只求及格”等不良学习态度。不遵从学术道德与学术秩序,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有极个别同学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沉迷网游,荒废学业。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体制中,个别学生阿谀奉承、厚己薄彼、争功诿过等,形成一种双面性人格。

(二)不良行为文化的危害及其形成原因

不良的行为文化,无论是对个人还是集体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个人方面,滋长个人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错失个人成长成才机会、误导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等;二是集体方面,破坏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公安事业优良传统,不利于公安事业长期发展,损害人民警察传统职业道德品质。通过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有:

1.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小环境作为大环境的一部分,必然深受其影响,公安院校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其形成、发展与社会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是社会庸俗化、功利化等不良行为文化思想不断侵入校园。一方面,庸俗化的行为文化正在悄然入侵。如课桌文化、墙壁文化等,低俗的文字、图案在课桌上、厕所门上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在校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功利心越来越强,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分等,甚至有些学生在竞争奖项落选后,便怀疑比赛的公正性、透明性。二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运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沉迷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了严重脱节,交流能力也逐渐衰退,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成才。

2.就业压力较轻导致学习动力贫乏。目前,从2000年以来,各地公安院校取消了包分配政策,毕业生进入公安系统也和其他社会人员一样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相对于社会上其他报考人员,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安系统有着天然优势,因此全国各地公安系统每年新招录的警察中大部分都毕业于公安院校。基本上而言,就业竞争压力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员并不是太大,但正是由于就业竞争压力较轻,使一部分在校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学习缺乏兴趣,失去学习的动力。有的甚至连学生的基本要求也难有效做到,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术上形成弄虚作假,复制抄袭等不良风气,这样一来,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足、能力急剧下降,并且缺乏其他行业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形势,公安院校毕业生相对于普通院校毕业生在其他行业中表现明显处于劣势。此外,有资料表明在全国公安院校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在高科技和新兴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寥寥无几。

3.管理体制僵化导致学生人格裂变。目前公安院校对在校生管理方法上存在管理流于形式化、管理方式倾向惩罚为主、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无法形成合力等问题。目前,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以惩罚性措施为主,鼓励性措施偏少,其中综合测评扣分就是一种主要的惩罚性措施,综合测评往往和学生评奖评优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惩罚性措施越多,学生的积极性则越低,并且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习惯性说谎、阿谀奉承、心口不一等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相对独立,部分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以后,对学生的关心往往更多是生活上的,因此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无法共同形成合力。

4.教学质量不佳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于公安院校而言,由于资金不足,校园文化物质环境相对匮乏,文化场所等物质条件跟不上在校生对文化环境的要求,学生开展文化活动处处受限于物质环境的滞后性。部分老师、队长等管理者未能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个别老师讲课呆板、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另一方面部分老师不注重课后反馈,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一部分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教学质量显著降低,学生的兴趣也提不起来。

三、公安院校学生行为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公安院校行为文化作为公安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公安院校整体校风校貌、展现公安院校学生精神风貌以及反映公安院校校园精神的重要手段。建设公安院校行为文化,以思想理念建设为核心,以区队文化建设为单位,以文化活动为手段,摒弃陋习,引导老师同学生共建的模式,培育充满正能量、催人上进的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

1.深入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的产物,行为文化离开了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公安院校学生良好行为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灌输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心中有磐石,脚底定生根;信念多坚毅,品行自崇高。[6]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用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约束自身,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行为文化,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达到心中有磐石,精神上不缺钙。二是要懂得有效地利用网络,合理分配上网时间,提高自身自制力,自觉抵制网络上负面内容,同时“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三是在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校生要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提高自身文化需求,利用学校以及周边院校资源,多听人文讲座,多参加文化活动,例如公安文化讲座等,充实自身,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2.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自主择业意识。公安院校要转变传统的就业模式,抓住司法体制改革的机遇,以公安系统为主要就业方向,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要坚持“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各类综合型人才,努力做到在精通公安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打造一批“能说能写能打”的全能型人才。二是在校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在择业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和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择业过程中能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三是公安院校借助自身优势,安排在校学生集体自习,安排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3.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培育合格公安英才。一是要在公安院校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具体要求为队长、老师同学生相互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不断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要合理运用警务化管理。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基本能够摒除社会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忠诚可靠,作风扎实的人民警察。入学军训是属于警务化管理的另一方面内容,入学军训是公安院校新生必须接受的教育,公安院校的新生通过严格、艰苦的入学军训教育,为其以后在校期间的养成教育做好铺垫。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建立学校学管干部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机制,形成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良好互动局面,最后实现1+1>2的效应。

4.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打造师生共建模式。一是学校要提高对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认识,借助有效的文化活动形式,如人文讲座等,提升在校生的文化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老师应该积极拓宽教学思路,摆脱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互动,比如模拟法庭、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三是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与老师互动,积极向老师反馈学习结果,加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公安院校文化作为公安院校的内在支柱和灵魂,以其特有的方式渗透到公安院校所有成员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其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行为文化是展现公安院校精神、反映公安院校校风校貌、体现公安院校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行为文化是公安院校在校群体共同建设的成果,是公安院校文化落地的重要实现方式,使公安院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内化成公安院校全体成员共同的行为标准,并体现在全体成员有形的行动中。公安院校在校学生是构成在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院校行为文化最好的扮演者与诠释者。公安院校行为文化的核心理念乃是祟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良知与理性的统一体,指引在校学生在成长的路上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帮助他们利用正确的、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头脑,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相结合,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预备警官。

【参考文献】

[1]曹英.公安文化:内涵、结构与功能[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3).

[2]门杰丹.余秋雨重新给“文化”下定义号称是世界最短[N].人民日报,2010-4-15.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单行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公安部宣传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解读[Z].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6.

[5]韩迎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30.

[6]伍德庚.人生需要“压舱石”[N].人民日报,2015-5-13.

(责任编辑:黄美珍)

【教育教学研究】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Way of Culture

of Student’s Good Behavior in Police College

YANG Qing-min

(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Culture of student’s behavior in police college refers to the emotion, attitude, values and others in their daily behaviors when living and studying in college, is the dynamic appearance of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daily emotion and valu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forming living habits, promoting study efficiency, cultivating right personality and training qualified policemen. There are several formation ways of culture of student’s good behavior in police college: practice core values deeply, build good environment, promote knowledge level,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selecting a job for themselves, chang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cultivate qualified police tal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ild together.

Key words:culture of behavior; police college; formation way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5X(2015)04-0076-05

作者简介:杨清民(1990-),男,福建福安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01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北京警察学院为例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公安院校学员顶岗实习绩效管理研究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