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学专业宽口径、分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4-08胡颖祝祎玮向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胡颖 祝祎玮 向敏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如何培养出适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社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人才,是药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宽口径、分方向培养的模式,既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又培养其较为熟练的技术技能,从而实现教学与行业的对接。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 宽口径 分方向 培养模式

0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药学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医药科研、生产、流通大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层次,其培养的高职药学人才对国家医药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药学专业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区别于原中专的药剂专业和本科药学专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直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设置过细导致学生择业面偏窄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从传统药学专业中分化出许多小专业,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等。但由于江苏省卫生厅对进入医院药房工作的学生采取准入制度,非卫生类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江苏省不能进入医院药房就业。而传统药学专业学生过去的主要岗位是医院药房,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执行,医院药房对人才学历的提升,使高职层次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传统药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去经营企业或生产企业无政策门槛,但这些学生在校培养时,缺乏药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训练,因此,不能很好胜任药品经营企业的工作。同时,其制剂方面技能也较为欠缺,也不能较好承担药品生产企业的工作。所以分专业的好处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加强了,但就业面却变窄了。

1.2化学课程过重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缺乏

我国高职药学专业基本课程体系来自本科药学专业,尽管各校在教学改革中作了许多尝试,但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仍然偏重于“化学”课程。由于优良工作药房规范(Good Pharmacy Practice,GPP)的推行,预示中国药品零售企业的竞争,将向高新技术投入、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方向转变。良好供应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与新医改的实施,使药品使用领域的工作任务与传统任务相比,其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今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演变,医院药学部门工作中心已从保障药品供应转变成以为病人服务为中心;工作场所从药房扩展到药房与病房;服务对象从为患者服务扩展为包括患者和健康人服务。药学服务已成为工作重心,显然以“化学”类课程为主的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已不适应现阶段人才的培养。

1.3订单式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后续无力

在校企联合制定高职药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时,一些学校往往多考虑“订单”需要和岗位需求,忽略了行业共性和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导致建立起的课程体系仅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既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单一化,也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基础准备教育,导致订单培养的单一性与学生职业兴趣多样化矛盾,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能会产生岗位技能浅窄性与职业技能宽广性矛盾,减少了学生职业成长的机会,使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后续无力。

2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各国都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和经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英国的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职业教育模式;美国、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同点是:

2.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双元制”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论教学以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为主;实训教学由项目法、引导性课文法、项目应用法等为主。澳大利亚TAFE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英国BTEC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是BTEC模式的主要特征。美国、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CBE)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课程、学习方式、毕业时间可以由学生决定。

2.2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澳大利亚则主要按照行业技术要求研究并制定了国家能力标准,TAFE则以此标准为依据来培养学生。英国则把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美国、加拿大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突出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实际能力的培养。

2.3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员除了直接进企业参加培训外,学校还有相关的教学实训车间,以弥补学员在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培训,同时也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效果。澳大利亚TAFE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内的教室就是实验室。TAFE的教师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英国BTEC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场所不仅在学校、工作现场,甚至直接走向社会。美国、加拿大CBE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实训课堂完成的。实训课堂的设备、设施往往是实际工作中最先进的,而不是闲置废弃的。

2.4注重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结合实施职业教育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一大特点,教学过程实行工读交替、工学结合,在学院和企业两个地点进行,由学院负责进行普通文化课程和技术理论课教育,企业则负责实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中,由政府负责成立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具有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咨询;部分专家则既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又参与教育管理。英国BTEC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实地考察,进行教学实践。美国、加拿大CBE重视职业分析,通过问卷的方式,课程开发的工作是由本职业的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完成。

2.5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德国“双元制”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学院的基础理论课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有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新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须参加学习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英国BTEC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基本点;强调教师应该是教学中的示范者、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帮助者。美国、加拿大CBE的职业教育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熟知各项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国外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课程教学体系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高职教育重点探讨的方面;课程实施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贯穿始终、教学方法独特实用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基本特色,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今后重点改革的方向。基于宽口径、分方向来培养高职药学人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药学专业宽口径、分方向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国现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表现出缺陷,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新要求。尤其是在高职教育阶段,按照以往医院药学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医药改革的新局势。因此,建立一种全新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宽口径、分方向的培养模式特点,为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构建基础平台,后期按专业方向开设独立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为内容,并符合现代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业务专、能力强、素质硬的药学复合型人才。

3.1以能力为主线,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

宽口径、分方向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充分给与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基础专业一体化,尽可能以技能切入为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认同感。

3.2突破当前高职药学改革的瓶颈

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药学专业的“化学”情结始终无法解开,本课题的研究将在这方面作一次大胆的尝试,以求突破当前高职药学专业改革的瓶颈,为探索适应新医改政策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做些前期探索工作。

3.3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在构建宽口径、分方向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岗位种类、岗位知识、岗位能力;同时又需要教师将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应用到改革探索中去,开拓思路,创新教学。这就使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得到提升,同时在职业领域获益匪浅。

4结论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一方面是医药行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是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脱节。如何适应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药学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宽口径、分方向的创新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给企业、学校、学生带来三赢格局,既使企业获得到了急需的人才,学校获得了师资的提高,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进而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尧,刘秀莲.应用型高校的宽口径招生与窄专业方向培养.教育与职业,2008,(11):43-44.

[2]杜彦良.对不同类型高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工学:gongxue.Cn),2006-07-02(04).

课题来源:J201303宽口径、分方向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江苏省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