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角下的外语影视剧片名汉译探析

2015-04-08鲁玉庄

社科纵横 2015年9期
关键词:含蓄成语外语

鲁玉庄

(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电影片名是文字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有机体,它能提示影片的主要内容,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电影片名好比电影的门楣,往往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它除了是内容的浓缩,起着“导看”的作用之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信息功能与美感功能。外语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片名翻译应以影片观众的感受为重点,以观众是否理解接受乃至喜欢为主要衡量标准。好的片名犹如好的书名,不仅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而且会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希望能一睹为快。优美流畅、生动形象的电影片名能引导观众去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它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力是无形的,富有艺术想象力的片名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促销作用。

一、外语影视剧片名翻译中受众的审美倾向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翻译的问题,而且是美学的问题,片名翻译的好坏对于电影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影视片名汉译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又要有良好的商业效应;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本国观众的语言文化习惯和审美情趣,以传递信息和唤起美感为目的。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在美学的视角下进行的翻译活动,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活力体现于被观众接受的程度。目前我国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原片名翻译,主要采取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另一类是另起炉灶,重新拟订片名,可称为“改译”。后者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是当前外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主流。

中国观众对电影片名的审美期待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上来说,西方人崇尚语言的简洁美,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对称和谐,尤其喜欢那些表现力强、匀称悦耳的四字词组。受众的审美倾向和汉语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语音上,汉语韵多声少、音节匀称、声调抑扬,因此对韵律美有很高的追求;词汇上,汉语造词灵活、词义精细、成语丰富,因此常追求含蓄、言简意赅、意味悠长的美学特征;语法上,汉语结构简明、句式丰富、虚词传神,因此多追求短小精悍、言外之意的美。这些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是汉语的修辞美。

1.外语影视剧片名翻译中的韵律美

所谓韵律美是指电影片名发音响亮、节奏分明、流转自如、富有音乐感,给人以听觉美的享受。汉语是一种声调语,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韵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这样的音韵特点决定了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和四字格的表达。因此电影片名以四、五字格为主,而四字格为尤。运用成语和四字格往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译者在英语电影的汉译中运用成语或四字格使得译文更地道、更容易为汉语观众接受。

2.外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含蓄美

西方人喜欢直白,思维方式直来直去,趋于理性。中国人则推崇含蓄,思维表达方式含蓄婉约,趋于感性。文化差异给相互理解和交流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影响,所以一个好的电影片名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克服文化差异障碍,寻求两种意识体系的等效交流。

外语电影片名翻译一方面要忠实反映电影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到其中的文化差异,外语电影片名汉译就要求这种反映是含蓄的。如“Bathing Beauty”译为“出水芙蓉”,采用中国传统的意象以物喻人,象征女主人公的纯洁、美丽和高尚,短短四个字却激发无尽的联想,这正是含蓄美的特色。“Belle de jouz”译为“青楼红杏”,“青楼”其实是对“妓院”的婉曲说法,“红杏”则是对出轨的妇女的婉曲说法,而含蓄美也正是通过这种婉曲的修辞手法来得以体现的。含蓄美还表现在用普通的词语表达不普通的意义。

3.外语影视剧片名翻译中的古典美

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文化,无数的经典流传于世。无论是成语、俗语还是历史典故,在国人心中都具有古典美。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往往追求这种古典美,或直接使用典故,或运用仿拟等修辞方法靠近经典。如“And Life Goes on…”译为“春风吹又生”,直接引用白居易的诗句,风格典雅又和原片名意义神似,堪称佳译。又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则是取“蓝桥相会”的民间传说,再辅以“魂断”二字更加传神,直接在受众的心里留下了悲伤的烙印。又如“Promises”译为“山盟海誓”,“Always”译为“天长地久”,“Boogie Nights”译为“一举成名”,“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译为“秋水伊人”都是直接引用成语,“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译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则是引用俗语,”Lolilta”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则是引用诗词,“Revenge”译为“蝶恋花”则是引用词牌。这些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词句,显然比简单地译为“誓言”“永远”等普通词语要传神得多。

当然,以上均是按照当下流行的美学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粗略划分的,另外还可以分为对称美、色彩美、联系美等。

二、外语影视剧片名翻译中受众审美倾向产生的文化追溯

1.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元素在片名审美中的沉淀

引进的西方电影作为西方文化“90分钟的浓缩”必然携带大量异域文化信息进入到我国一个全新的文化中。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会造成直译的电影片名很难让我国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成功的电影名翻译既要将片名中体现的外国文化转换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又要富有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要将西方文化转化成我国观众接受认同的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创造性的融合,必须要考虑电影名的语言文化特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积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因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外国电影片名汉译更容易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同。许多经典的片名翻译都是如此。如:Lolita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爱上了12岁的养女的故事。音译为《洛丽塔》,又译为《一只梨花压海棠》,取自诗人苏东坡取笑80岁的老友纳了18岁小妾的诗句。老友年老发白喻为“梨花”;18岁的新娘正当红颜喻为“海棠”,意在讽刺老友老牛吃嫩草的行为。其意境恰恰符合Lolita故事的内容,同时采用了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诗句,这个译作内容丰富,尽管语言委婉,但字字到位,是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并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佳作。

2.西方文化元素在影视剧片名审美上的显现

相当数量的影片名中使用了带有英美文化烙印的成语习语、典故以及俚语,它们是体现英美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一英语语言的精华所在。电影的主要作用是反映现实,再现大多数人密切关注的事件。所有好的电影都是特定时代文化和思想潮流相结合的产物。影片名中较好地体现了影片文化性,其主要表现在影片名中使用了带有英美文化烙印的成语习语、典故以及俚语。

众所周知,英美人士大多信仰基督教,这对英文影片名影响极大。大量的英语典故来自圣经,基督教和神话传说,它们对英文片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如:电影American Beauty《美国蔷薇》。American beauty指的是产于美国的四季开花的红蔷薇。蔷薇花美丽、圣洁,代表崇高神圣的爱情;尤其是红蔷薇,更是初恋者赠送的佳品。据神话传说,有一位爱神亲手采摘蔷薇花送给自己的恋人,由于心情过于急切。动作有些慌乱,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鲜血洒在了蔷薇花的花瓣上,把本来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红色。爱神拿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蔷薇花去会见恋人,恋人见到后十分激动,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了爱神的忠贞。以后红色的蔷薇花就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尤为恋人们所钟爱。电影以花喻人,以花传情,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除了典故及神话传说在英文片名使用外,带有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成语及俚语也经常出现在片名中。比如:First Wives Club《发妻俱乐部》这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讲述的是一群糟糠之妻怎样报复另娶新欢的陈世美老公们:片名中的first wives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大小老婆毫不相关。再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黑狱亡魂》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认为是婚姻伦理片: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

三、结语

电影片名的翻译归根到底是文艺语体的翻译,因此要追求语言的艺术美,而这又和翻译本人的文化修养及中西学基础紧密相关。在译制过程中既要考虑西学色彩,更要考虑中学审美的向度,还要兼顾民家文化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贯通中西,做到“三贴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换句话说,影片在市场上能否风行开来,提高票房的量,片名的雅俗皆宜、老少咸知、朗朗上口是关键。如何从如此丰富的表达系统中选择或说创造优秀的译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修辞美是翻译应遵循原则之一。译者总是有意无意地遵循着美的原则,译出的片名才会迎合受众的审美倾向,才能为受众所接受。

[1]郭玉香.电影片名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浅析[J].才智,2013(30).

[2]邓莉.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3(23).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4]林秋云.外国电影片名翻译简论[J].上海科技翻译,2007(1).

猜你喜欢

含蓄成语外语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含蓄三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拼成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猜成语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