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的新尝试

2015-04-08赖新强韩凤仙欧云付尹平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析测试仪器计量

赖新强, 韩凤仙, 欧云付, 尹平河

(暨南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的新尝试

赖新强, 韩凤仙, 欧云付, 尹平河

(暨南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

为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暨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包括聘请教授,组成技术顾问团;仪器小组管理,并要求仪器管理人员“一专多能”;实行严格的预约上机制度;增加晚班制,延长服务时间;建立入职导师制;开设专题讲座;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等等,将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成为有特色的公共平台。

大型仪器; 使用效率; 入职导师制; 计量认证

0 引 言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作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部分,集中了大型科研仪器,必将为科研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分析测试中心最重要的问题[2-5]。中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学习借鉴了兄弟院校单位的经验[6-9],并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尝试。

暨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86年,1999年改名为“实验技术中心”,2008年3月学校决定恢复“分析测试中心”,实行“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2名,实验室面积约2 500 m2,拥有大型仪器设备23台套,总价值约3 500万元。分析测试中心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和211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大型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单晶衍射、高分辨核磁、流式细胞仪、原子力/近场光学显微镜、扫描/透射电镜、场发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突出生命科学、药学和材料科学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中心具有进行无机定性定量分析、有机定性定量分析、材料表面分析、材料结构分析、材料性能分析及生物、医药等方面综合测试分析的能力。

1 聘请教授,成立技术顾问团

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全校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药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学科,如何提供更完善和更高层次的研究条件,使这个平台成为跨学科的仪器中心,成为单位发展的重点[10-12]。为此,我们聘请学校各学科的知名教授和管理专家,成立了技术顾问团。技术顾问团参与中心重大技术决定,对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提出建议。中心最新购置的X单晶衍射、场发射透射电镜和核磁三台大型仪器,正是在技术顾问团的参与、决策下,使仪器选型、配置和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技术顾问团的成立,不仅促进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作用,使教学科研的“需求”与服务平台的“供给”紧密联系起来。

2 小组化管理,并要求“一专多能”

随着仪器种类的增多,在现有工作人员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仪器的开放使用,越来越成为中心发展的问题。为此,中心将种类相近的仪器组成小组,要求每位主岗老师在精通一种仪器技术的基础上,必须熟悉组内其他仪器的原理、操作和结果分析。这样,当主岗老师不在岗时,副岗老师也可以接替该仪器工作,从而提高仪器的使用率。目前中心有四大仪器小组:色谱组、结构组、电镜组、细胞组。中心还引入“轮岗”制度,要求每位成员在组内的每台仪器都工作一段时间,做到“一专多能”。这样,不但熟悉了仪器操作,而且同事间互相学习,达到了交流、协作、团结的效果。“轮岗”的实施,改变日常单调的工作环境,增添新鲜感。实践证明,仪器小组化管理,对于仪器多、人员少的实验室,是非常好的管理方式,既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仪器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高效率,避免了人浮于事的现象。

3 实行严格的预约上机制度

为了让测试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行预约“排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同的仪器对样品的要求不同,针对活细胞样品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上机预约都只能提前一个星期,否则学生一旦“爽约”,几乎不可能再安排其他同学接替该时间段,从而造成仪器的空置,使用效率下降。这两台仪器限制预约时间以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前来预约,1周的登记表格很快就被预订满。他们非常珍惜自己预约的上机时间,基本上都能准时“赴约”,甚至经常要求临时插队补实验。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预约制度保证了仪器每天满负荷的运行。

4 增加晚班制,延长服务时间

随着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生物医学实验的增多,以及细胞活性的特殊性,研究生经常在非上班时间做实验,中心现行的工作时间已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要,因此,增加开放时间已成为他们最迫切的要求,中心及时调整上班时间,① 开放中午时间,让上午没测试完的样品继续检测;② 增设晚班制,使下午的测试时间延长到晚上九点半,这样可以充分保障下午样品的检测时间,这对一些需进行长时间观察的样品检测非常重要,或者安排2位同学分别在下午和晚上上机也是非常方便。总之,增加开放时间,更好地服务于科研。

5 建立入职导师制

提高仪器的管理,最终要通过提高仪器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来实现。分析测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随着仪器数量的增多,需要招聘新的技术人员。而新进人员一般都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如何培训他们尽快了解中心的工作性质、规章制度,尽快熟悉入职岗位的内容、职责,以及尽快融入仪器小组的团队协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心选择有技术专长、资深和品行优秀的老员工担任导师,对新入职人员的技术和实验室规范等全方位指导,期满后由中心考核小组进行理论、技术水平等业务能力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从最近3年新进人员的培养情况表明,“入职导师制”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入职导师“传、帮、带”的指导下,新进人员均能迅速转变学生身份,进入服务角色;均能独立上岗,承担测试任务。入职导师制既缩短了新进人员的过渡适应期,又使实验室较快地培养出合格员工。

6 开设专题讲座

分析测试中心集中了各学科的大型精密仪器,为了全校的师生了解这些仪器技术,并应用于其科研实验中,中心要求50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必须每年开设一次面向全校的仪器技术讲座,通过讲解主管仪器的原理与应用,拓宽师生们的视野和对新研究技术手段的了解。近几年的专题讲座深受师生欢迎,每次均座无虚席,有的讲座还吸引了外校的同学前来学习。开设专题讲座,不仅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了仪器技术,而且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7 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分析测试工作以提供准确、真实、公正的结果为服务宗旨,同时在为社会服务时必须提供合法的数据,因此高校分析测试实验室有必要通过计量认证[13-15]。为了达到国家计量认证的标准要求,学校成立了主管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有效整合相关的资源,积极准备。先后聘请校外专家培训5次,全员培训11次,内审员培训7人,量值溯源不确定度的培训2人,经过系统的培训、建立了计量认证的理论认识。接着,对评审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撰写和修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等质量体系的管理文件8次以上。然后,围绕着组织与管理、质量体系、人员、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和校准、检验方法、记录、证书和报告、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等19个要素进行了质量体系试运行。2008年,中心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现场评审,并于2008年12月获得证书。通过计量认证工作,使我们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深了对分析测试工作的理解;规范了分析测试的流程,成立了业务室、样品室、资料室等,并投入到每天的样品检测工作中;使我们提高了检测水平,实验室管理和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3年来,中心一直严格运行质量体系,已于2011年12月顺利通过换证评审。

8 结 语

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已经达到分析测试仪器较系统、完善,环境条件规范,功能分区合理,管理科学,特色明显的分析测试中心。但仍有许多不足,例如分析测试任务重,学习机会少;年轻人多,经验有限;计量认证实际运行的经验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结合学校学科建设重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预约信息化,结果报告信息网络化;结合科研团队,互相学习,介入科研过程,了解科研需求,并能为其提出合理的科研建议,将中心建设成为优质的公共分析测试平台。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 陈容容, 石雪芹.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提升教学科研整体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1): 200-202.

[3] 洪 霞, 韦须祥.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7): 232-235.

[4] 易国顺, 赵邦枝. 强化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3): 158-161.

[5] 毕卫民, 王连之. 构建多元化共享服务体系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6): 100-103.

[6] 张国林, 张景辉.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8): 201-203.

[7] 薛玉珍. 提高大型仪器管理水平和利用率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7): 197-199.

[8] 朱立才, 孙 峰. 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与效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7): 176-179.

[9] 顾凤岐, 陈立君. 构建开放共享大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7): 328-330.

[10] 俞琛捷.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开放与共享[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6): 174-177.

[11] 俞琛捷.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2): 185-187.

[12] 徐 杰, 薛长湖. 高校院级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10): 158-160.

[13] 钱大益, 刘亚东. 高校开展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对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3): 321-324.

[14] 刘国根, 白 兰. 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全面提高实验室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 116-119.

[15] 王小逸, 客慧明. 将计量认证实验室服务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6): 145-146.

Improving the Use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LAIXin-qiang,HANFeng-xian,OUYun-fu,YINPing-he

(Analytical and Testing Center,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To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we have made many attempts, for example, to set up a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with professors; to establish group management, and to call for "multi-skill"; to implement strict reservation system of the machine; to set up the night shift system, to extend the service hours; entry tutorial system; to open semina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metrology authentication actively. These measures improved the level of the laboratory in an all-round way etc, and made Analysis & Testing Center become a unique public platform.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use efficiency; entry tutorial system; metrology authentication

2014-04-15

赖新强(1978-),男,广东兴宁人,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与管理。

Tel.: 020-85227787; E-mail: xinqianglai@126.com

G 482.0

A

1006-7167(2015)01-0277-03

猜你喜欢

分析测试仪器计量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简介
铁路通信网络安全的分析测试与可信防御研究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关于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思考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