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与职业英语准衔接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2015-04-0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课程学习者

尹 扬 帆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信息技术系, 上海 200438)



建构与职业英语准衔接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尹 扬 帆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信息技术系, 上海 200438)

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而职业英语中相关的通用英语知识则可以搭建起学习者简易的职场英语学习环境。本文简要地分析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对通用职业英语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为理论依据,认为建构主义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对职场通用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的准衔接。

职业英语; 准衔接; 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方法

0 引 言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对接、十衔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高职英语课程也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300个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听得懂“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能够 “就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还能够“借助词典将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职业英语教育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处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高职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不是那么的深入和具体。广大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公共基础课程课时被压缩得越来越少,学生生源水平越来越低的今天,在有限的高职基础英语课时里不可能真正地实现“有效衔接”,而只能是 “准衔接”,也就是基础英语为职业英语的学习阶段所能够起到的有限的过渡作用。

1 什么是职业英语?

职业英语(Workplace English)也就是职场英语,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针对某种特定的职业所进行的英语教学。职业英语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英语语言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强调从典型的职业工作环节或情境出发,更加接近职业的实际,确保语言输入和产出的一体化。职业英语注重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方式应当与未来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保持一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行业工作内常用的英语语言交际内容和交际形式。

2 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准衔接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通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职业英语中的通用英语阶段和职业岗位群的行业英语学习阶段。这三个阶段贯穿高职英语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受高职英语课时的限制,往往只有通用基础英语的学习阶段和行业英语的学习阶段。而在通用基础英语的学习阶段,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教师们往往更重视学习者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果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在授课内容里引入相关的职业英语中的通用英语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未来的职业英语(行业英语)学习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梁,引导学习者掌握一些通用的职业英语学习内容,使其在最后进行真正的职业英语(行业)学习时,能够自然地、顺利地进行过渡。基础英语中融合职业英语中通用英语内容的学习阶段,应该称之为准衔接阶段。下面,我们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来探讨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实现准衔接的教学模式。

3 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准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

3.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情境性教学。在此理论框架下,学习者的知识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构成了构建主义理论的理想学习环境。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观点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的至关重要的手段;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则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者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另外,建构主义者还强调学生经验的差异性。教学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和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背景知识紧密联系。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学习社群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充分沟通,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的关于学习者本身存在差异性的理论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纲要中的“以人为本,培养兴趣,关注差异,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陈述相一致,能够更科学地指导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

3.2 设计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的准衔接的课堂教学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目前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虽然三种教学方法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体现了建构主义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那就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下面我们就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来演示基础英语与职场英语的准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好比是建筑工地上搭脚手架的材料,学习者要研究的主题就好似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学习者在情境主题中的独立探索以及分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便是为了学习者对主题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分解学习者复杂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地引向深入。

下面我们以《新职业英语教程》第二册第二课《会议关乎宝贵的时间》(Meetings are a matter of precious time)来展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衔接中的应用。

虽然这个单元的主题(Theme)是商务会议(Business Meeting),但是主课文《会议关乎宝贵的时间》却是一篇普通的议论文。文章的大意就是劝说人们不要随随便便地召集没有效率的会议,要担负起责任,召开高效的会议,努力达到会议的目标。这是一篇普通的英语短文,如何能够把它转化为本单元的主题:商务会议 (Business Meeting)? 我们知道,商务会议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会议形式。它可以是新产品宣传推广会、大型的培训沟通会议、企业庆典、 新闻发布会、巡回展示会、答谢宴会、商业论坛、项目说明会、项目发布会等等。而上述这些会议的内容对于高职的学习者来说都过于职业化了。

让我们拿新产品的介绍会举例说明吧。如果用职业英语的行话,那么内容要涉及到产品的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等。也就是说新产品的介绍会不仅要介绍整体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还要介绍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造型、商标和包装等,最后还要把整体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包括运送、安装、维修、保证等在消费领域所给予消费者的好处给介绍出来。上述这些职业英语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的专业化,对于高职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内容显得过于深奥了。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高职英语的学习者只需要具备与职业英语相关的通用英语的知识,而不是职业英语或者是行业英语的知识。这就是说产品的介绍会只需要学习者介绍与新产品相关的通用职业英语内容就可以了。因此在介绍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结合过去在课程中所了解的知识,对产品的某一个点或者某几个点进行介绍就达到要求了,也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这就是说“点”到与职业相关的内容的就可以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准衔接”的内容。

下面我们利用建构主义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借助于高职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经验和知识:商务礼仪(Business Manners)、商标(Brand)、产品设计(Industrial Design)以及商务会议议程(agenda)等通用职业英语的内容,来设计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的准衔接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学习者搭建一个简易的准职业英语学习的课堂环境。

首先搭建脚手架: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会议为主题,让学习者设计一次商务会议。商务会议的概念框架是支架教学的基础,是学习者进行进一步学习的脚手架。

然后引导学习者进入情境:商务会议的主题就是学习者学习的情境,他们在这个大情境主题中根据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经验,进一步设想一些小的情境主题:产品LOGO的发布会议,某种产品的介绍会议,公司的颁奖会议,公司的招待会议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对某一情境主题的兴趣,把他们分成小组。这便是将学习者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启发学习者进行独立探索:这个过程就是让学习者独立探索。教师首先要对情境主题进行任务分解,让小组的每一个学习者承担不同的任务角色,以利于任务的完成:会议的主持人(chair of the meeting)、会议的组织者(person who is in charge of meeting arrangements)、书写会议日程的人(person who writes the agenda)、会议记录员(person who writes the minutes)以及会议的主角:产品介绍人等。学习者的工作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需要通过互相协商和讨论才能够完成各自的任务。

虽然商务会议与普通会议两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又有些许不同。如果是商务会议,会议主持人需要使用商务会议的正式用语(formal business languages)宣布商务会议的正式开始: “Good morning. It looks like everyone's here, so let's get started.” , 然后主持人开始介绍本次商务会议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today’s business meeting is...” 。他可能还会介绍到本次商务会议的时间安排:“We’ve scheduled two hours for this business meeting.”。 最后以简短的解释结束:“We’re here today to discuss last quarter's sales figures. ”。在本次商务会议进行之前,根据惯例,会议主持人还需要回顾一下上一次商务会议内容。此时会议记录员的工作开始了。介绍当前会议日程和会议主题的时间就是进行新的商务会议(New business)的时间了,这些是负责商务会议日程的学习者和产品介绍人的工作。而商务会议时间地点的确定、人员的接待、安排等又与会议组织者的工作脱不了关系。这种任务角色的分配几乎适宜于任何形式的商务会议。

在确定了各自的会议角色之后,学习者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分析和确定自己情境主题的内容和特点,而这些主题的内容也仅仅是与职业英语相关的信息而已。比如,产品logo介绍会的成员们要发掘产品logo 的历史,象征意义以及logo所承载的产品信息等;而新产品介绍会的组员们只需要回忆和整合过去的经验,对产品的商标和包装(Brand, Package)的内容进行大概的介绍。如果有的学习者对前一学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运输”(Transportation)的主题还记忆犹新的话,五种常见的商品运输方式还可以出现在介绍会的内容里。学习者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对主题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他们,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利用已知的经验和信息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含义,引导他们沿着商务会议的情境概念的框架慢慢地攀升。

分组协商,协作学习:在学习者把各自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各个小组就各自的情境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由于各商务会议的情境主题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并且是经过独立探索学习所得到的,因此他们对于商务会议的内容形成了真正的、深刻的和灵活的理解。通过与组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甚至是相互争辩和讨论之后,大家合作完成了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了一定的问题,最终实现了对商务会议的意义建构。

最后进行的效果评价可以有效的检验出普通会议的主题内容是否已经完成了与职业英语商务会议的准衔接。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是学习者个人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也可以是他组组员来进行评价。方法如下:①各小组成员自己展示学习成果。每一组的成员在组内分别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介绍,然后由组内成员打分评价。②各组商定某一个人来展示学习成果。每一个小组在讨论之后选定一人进行公开介绍,这位组员不仅要介绍自己所完成的任务情况还要详细地介绍组内其他成员的角色以及他们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组内交流和讨论的情况等,然后由他给每一个人打分进行评价。持不同意见的本组成员可以在他的介绍之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③由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完成评定工作。教师在各小组成员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安排他组的成员(巡查员)进入各小组对每一个任务角色进行询问,检查他们所完成的原始材料,听取他们每人对小组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的陈述。巡查员需要做好笔记,然后根据检查的情况给每一个成员进行评价。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幻灯、PPT等,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组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三个方面。

4 结 语

由此看来,以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基础英语向职业英语过渡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它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学习者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了对通用职业英语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者自主学习通用职业英语的能力,解决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难题,最终实现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的准衔接。

[1] 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 2011.

[2] 教指委,《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2009.

[3] 戴炜栋,刘春燕.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 外国语,2004(4) : 10-16.

[4] 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5] George W. Gagnon & Michelle Collay. Designing for Learning: 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M].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INC. ,2001.

[6] 陈素红. 构建以职场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英语教学模式[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论坛),2011(09): 105-107.

[7] 丰玉芳.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6) :33-36 .

[8] Kafai Y, Resnik M. 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 Designing, 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 M ].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1996.

[9] 吴晓燕.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33-35.

[10] 徐向平. 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职场模拟学习加工的有效策略[J]. 职教论坛, 2013(6) :12-18.

[11] 戴立黎,邱瑞年. 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30-32.

[12]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002(3):58-60.

[13] 刘小兵. 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J]. 教育与职业, 2011(2):121-122.

[14] 崔 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32-34.

[15] 呼亚玲.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 2011(2):110-111.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l from General English to Workplace English

YINYang-f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IT., Shanghai Technical College of Urban Management, Shanghai 200438, China)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workplace communication ability effectively is the key objectiv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s, and the general vocational English may contribute to set up a workplac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briefly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hammering the general workplace English knowledge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Based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 author holds the point that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fully embodies the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helps to promote students’ interest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educators realize the quasi-cohesion of general English and workplace English.

workplace English; quasi-cohesion; teaching model;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2014-03-03

尹扬帆(1966-),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理论与实践。

Tel.: 13761165728; E-mail: yyf2232708@163.com

H 319

A

1006-7167(2015)01-0230-04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英语课程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