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园城市: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新模式
2015-04-08陈清硕
陈 清 硕
(扬州大学 环境资源学院,江苏 杨州 225009)
1 霍华德田(花)园城市理论的启迪
Ebenezer Howard(1850—1928)是英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1898年他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一个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1]。田园城市是一种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强调面积不能太大,应被乡 村所包围,其理论要点并不是单纯一种形式上的或图面上的城市规划,不但要包括城市总体布局与周围 城市的关系,而且要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要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其做法是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三者比例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将人类社区包围在田地或花园的区域中。
查英汉词典,Garden 一词可译为花园、菜园、果园、庭园、公园等,Carden City 一词在我国一般译 称田园城市或花园城市。Carden City的提出,很快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99年英国就成立了一个 花园城市协会,1903年和1920年相继建立了二个试验性质的花园城市,此后美国、加拿大、澳洲、阿 根廷、德国都建立了一批花园城市。二战后英国提出《新城镇结案》(The New Town Art)拉开了大量建 设花园城市的序幕。今天,在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花园城市,这些城市至今仍然是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社区,其特点是在城市建设的工程技术或细部方面把城市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的美丽,把注意力集中在园林艺术的手法上,只重视城市绿地和花园社区的建设,在实施上都未触及社会改革方面的问题。本来,在一些杂乱、拥挤的现代城市中,谁不想有一个花园般的生活环境?而把霍华德田(花)园城市对城乡结构形 态改革的伟大理想,降低为一般人常有的憧憬目标,这未免是对霍华德思想的误解和曲解。
其实,霍华德的中心思想是一种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模式,要使每户居民最方便的接近乡村的自然 空间。花园城市的面积规定为 2 430hm2,在这个城市和乡村的综合体中,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住宅区 域的面积规定大约各占 1/3,总人口规定为 3.2万人左右,如城市人口超过规定,就要另建新城。各个区 域的土地都要尽可能的种植树木花草,打扮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
但笔者认为,建成花园般的城市固然是人心所向,但这种城市只能说是“富人的城市”。在我国欠发 达地区,“三农”问题还很严重,当前迫切要求改变长期造成的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要通过体制改革消 除城乡之间的樊篱,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要更多的关注农村、农业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切实改进农民的经济生活,把城乡融合一体化的思想融入空间布局规划中,真正落实到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上。
本来,我国的城乡关系一直都未能走出分割对立的困境,城乡间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空间环境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城乡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这种差异应体现在各自的特色上[3]。城市 和乡村应构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乡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使城乡的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合理的组合,实现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固然有赖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辐射力的加强,在欠发达地区,更要侧重乡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满足乡村生产和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首要的问题不是把城乡建成花园式的美丽,而是要尽快实现现代农业的产业化。
2 现代农业产业化是建设农园城市的基础
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或《花园城市》中的“田或“花”字改为“农”字。这一字之改,能更鲜明的道出农园城市应具备的特点,就是要彻底纠正过去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应把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向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本来,城市就是依靠农村才发展起来的,农村对城市的贡献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中的人每天都要吃,主要依靠农村;②农村是城市劳动力的源泉;③农村是城市工业产品最广大的市场;④几千年来农村都是城市粪便的处理场所,没有农村的土壤净化功能,就不可能构成一个城乡物质交换的生态循环。但“三农”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粮食生产的低效益。在发达地区,因忽视农业许多农田都出现撩荒的现象,农业的投入不足,国家用于农业的基本建设扣除价格因素甚至出现过负增长;农村土地经营细碎化,阻碍了农村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新技术的推广。不从 根本上根除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不仅农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就是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也失去了支撑。
在欠发达地区,要解决城市发展滞后的问题,首先应从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入手。查汉语词典,所谓“产业”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或部门,农业本来就是一种产业,为 什么还要提出“现代农业产业”的概念?这是因为这种产业和传统的农业有很大的区别。现代农业产业可视为一种新的经营体制,其生产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温饱,而是为了让农产品进入交换市场,而且这里所理解的农业产业概念,不仅包 括了所谓“大农业”,即农、林、牧、渔业,而且还包括了工业和商业,甚至还包括了文教、卫生和其它 服务行业,即包含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这是一个广义的系统农业的概念,它 所要求的农、工、商“一体化”,不是“体”的联合和结合,而是“质”的归一,要把工业、商业都“化”到农业中去,这是我们理解的所谓“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意思,而不是限于传统的说法把“化”仅理解为 普遍的推广。
现代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不是什么人杜撰出来的,而是从实践总结的经验中得到的一种发展农 业有效手段的总和[2]。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最初是在山东省做出成绩的。1986年山东枣庄市为解决 羊毛产销脱节的矛盾,试行了农民养羊、农行贷款、工厂贴息、建立基地、搞好服务、完善供销合同,厂农挂钩的办法,探索出了一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的调节,进行了农、工、商、产、加、销 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后来发现,全国不论何地,凡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都和山东省的做法相似。因 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尽管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有各种大同小异的观点,但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法则可简化为以下几点:一要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村经济;二要按产业系列组织 发展农村经济;三要实现农、工、商一体化;四要以提高数量为中心。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各个主体所 追求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各个主体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凡是违背了这几条原则,任何农业改革发展都难以持久,最终会导致失败。
由此看来,农业产业化的运行,必须把城市和乡村联接起来,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使农产品的生 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产品的商品化、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的企 业化,经营的规模化都离不开城市的引导,要依靠城市提供信息、提供技术手段,提供生产资料、提供 信贷支持,提供农业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与其它的社会化服务,完全可以说,城市不但是农业产业 化的领头羊,而且也是调节和发展产业化的神经枢纽。在欠发达地区,为了彰显城市的诸多功能,就要 求把对“花园城市”的向往改造成为一种建设“农园城市”的理想。
农园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中组建农业咨询策划业的机构。农业产业化首先要有市场,但农民居 住分散,活动空间小,文化低,社交能力差,也受到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分散的农民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所以特别要求政府构建咨询策划机构。要有较多的人专门打听收集信息以供决策,大到基地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农产品集散地,小到城市中那几个宾馆需要什么新鲜食品,统统都要了解。向农民宣传,积极鼓励他们乐于和勇于挤入市场,这个高级的咨询机构,应有专家参加,办成了应给予 较高的奖励,不奖励会使人产生事不关己的思想,他们的积极性难以持久和发扬。
第二,农园城市的工业应向支农工业倾斜。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改变传统农业手工劳动的情景,要求实现机械化、电动化和高效化。在农园城市中,应有农用机械的研究制造厂、农产品加工研究制造 工厂,农业建材和农田水利排灌器材制造厂、高效包膜复合肥料的制造厂、高效低毒的广谱农药制造厂 和发展沼气利用的组织等,没有这些城市支农工业的支撑,农业的产业化就难以进行。
第三,农园城市的环境绿化和传统的做法有所不同,应提倡一种季相演替式的绿化。城市中所有的空地,除被树木和灌木占地外,草本植被一律要改为食用或饲用的经济作物。笔者回忆过去在杭州嘉湖 平原考察得到的一个美丽印象,就是由绿肥紫云英的红花和金黄灿烂的油菜花与绿油油的麦苗构成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组成的地毯式图画。农学家和园艺学家应当合作,共同策划出一种季相演替的绿化方式,实行不同季节的开花农作物的轮种或间作。城里人都应参与这种美化城市的劳动。农园城市中的人,都 要把农业劳动视为应尽的义务,何况适度的体力劳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全体魄的良方,当前在发达地 区,心脑血管病已上升为老人病亡率的首位。
第四,农园城市应有序分散分布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可节约土地,一座 10 层楼的公寓,每层住一家就可节省 90%的土地,而且也体现出现代文明城市的气氛。
3 农园城市是理想的人类的家园
城市的本质在于城市能够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对人类的吸引力。城市对人类的吸引力仍在于为人类能提供创造机会,提供文化、文明活动的场所,提供整个社会群体平等和融合,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一句话,城市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家园。但从城市的发展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在聚集了大量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厄运,空气污染、嘈杂的噪声、环境恶化、水资源不足,交通事故频发等,现代城市的增长往往与人的基本需要背道而驰,在发达地区城市中伴随着 物质财富的堆积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贫困化,人与车发生冲突,人行路越来越少,车行路越来越宽,大街小巷都成为修车场。近年来许多城市都被掩盖在大面积的雾霾中,使人们的呼吸系统遭到损害。雾霾的形成原因虽然复杂,但和城市中的大气污染有关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传统的城市化过程,往往会使获得的财富难以补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在人类历史上,有关城市研究的各种理论,如早期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莫尔的乌托那,不论是太阳城还是基督城[4],直到现代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思想都是要求城市和乡村结合,要消除城市和农村二者的弊端,形成一种集城乡优势之大成的生活方式。现代新兴的城市学指出,城市 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使人类更舒适生活的手段,凡是以人为本,按人的需要来建设的城市才 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一个使人能健康舒适生活的城市,必须是一个美丽、宁静、柔和、绿视率很高的城市,人人都应参加农业劳动,这只有建设成农园城市才能达到目的。过去我们强调农村城市化,现在应采用城乡一体化的口号来代替,城市和农村必须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城市的拥挤、杂 乱,使人的物质消费与精神需要错位。城市异化的后果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失衡,使人心神烦燥,身心健 康受损,致使许多人都想搬到郊区去住。广义的城市概念看来除市区外,还要包括城市边缘区和部分郊 区。在边缘区或郊区,就可以根据条件发展小城镇,进一步安排组织建成农园城市。理想的农园城市应 当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鲜、鸟语花香和各种地方特色小吃丰富的地方,在这样的城市中,伴随着建 立起公正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人人都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最终摆脱城市异化的威胁,才能真正体验到城市是人类家园的本质。
[1]郭闱祥.统筹城乡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2]陈清硕.对江苏省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化的思考[J].扬州致公,2005(1):2.
[3]仇保兴.新兴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M]//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