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15-04-08段玉红张田田

河北中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心理

张 赟 段玉红 张田田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抑郁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伴发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3倍[1]。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可导致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波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控制及生活质量。健康干预是一种变被动治疗为主动管理的干预方式,是对人体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已经成为西方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2]。如何调动患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自我关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糖尿病及抑郁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是临床共同关注的问题。2009-04—2012-06,我们对4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并与未实施健康干预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21分[4],患者知情同意;③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病史等,3个月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8~65岁,平均(52.5 ±10.2)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5.62±5.43)个月。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2~67岁,平均(50.5±11.1)岁;病程 7~22个月,平均(16.49±6.8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2组患者均予降糖治疗。对照组只实施糖尿病知识和抑郁症健康知识的宣教。干预组实施已定的健康干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疗效。

1.3.1 系统化专科护理教育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育进度。其次,针对全体糖尿病患者制订周密的教育计划,根据计划每周召集全体患者进行一次集体教育,意在加强患者对每项教育内容的学习效果。整个教育结束后进行命题,对患者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将每个患者考核弱项记录于本人健康档案中,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回访。上述2种教育方式均需向患者强调其自身才是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承担者,从而使患者充分发挥其自身能动性,最终达到知—信—行合一的目的,进而达到较佳的治疗目的。

1.3.2 心理干预

1.3.2.1 支持性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痛苦和顾虑耐心解释,真诚劝导,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告知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反复波动、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让同疾患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自信。

1.3.2.2 放松疗法 ①思维转移法:指导患者在看电视或做某项活动时,强制自己的思维跟随电视情节或周围环境不断转换,促使外部环境转移患者的定向思维模式,使其内在的病态思维得以屏蔽,正常思维得以重建。②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用力吸气,缓慢呼气。每次训练5 min,早、晚各1次。③冥想训练:播放柔美轻音乐,患者思绪随着音乐节奏而展开联想,将自身置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万物一切生灵,体验内心的平静。

1.3.3 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力度 护理人员应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尽可能地为患者与家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并向其说明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预后具有明显的正性作用,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地关心及支持,使患者感到被关注、重视。此外,医院定期组织一些文娱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这样既能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早日回归,又能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4 观察项目 观察2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变化情况,HAMD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5]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2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FPG及2 hPG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FPG及2 hPG水平变化比较mmol/L,±s

表1 2组干预前后FPG及2 hPG水平变化比较mmol/L,±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干预组(n=40)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干预前 干预后FPG 9.05 ±1.98 7.36 ±1.54*△9.37 ±2.42 8.16 ±1.90 2 hPG 15.43 ±2.72 13.38 ±2.21*△15.65 ±2.23 14.48 ±2.56

由表1可见,干预组干预后FPG及2 hPG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

2.2 2组干预前后HAMD及GWB评分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HAMD及GWB评分变化比较分,±s

表2 2组干预前后HAMD及GWB评分变化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P <0.01;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 <0.05

干预组(n=40)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0)干预前 干预后HAMD 评分 26.56 ±3.17 7.64 ±3.01**△ 27.17 ±4.12 9.35 ±3.30**GWB 评分 64.20 ±14.30 77.13 ±16.25*△ 62.67 ±15.32 69.72 ±15.55*

由表2可见,2组干预后HAMD及GWB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改善 (P<0.05,P<0.01),且干预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二者互为因果,彼此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已经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发现,对患者进行全面专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心理放松和社会支持干预是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的较佳选择。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可以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达到系统化学习和全面掌握,消除了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意识到规范治疗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从而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自主配合治疗,使患者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通过思维转移法使患者从封闭、消极的病态心理逐渐过度到正向、积极地思维模式,暂时摆脱压抑的心理感受。通过训练时间延长,病态心理状态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甚至消失,取而代之以积极乐观的正向思维,使抑郁症状得以控制,患者心情得以放松,血糖得以控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腹式呼吸及冥想训练,能够平复患者心境,促进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6],使患者产生愉悦感及舒适感。加强家庭成员及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支持,可帮助解决患者的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同时可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抑郁症状改善,患者幸福指数上升。说明通过系统化专科护理教育、心理干预、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力度等措施,使患者血糖水平得以控制,抑郁症状得到改善,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患者的幸福感。综上所述,健康干预是一种快捷、易于操作的干预方式。一方面,使患者在获得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陆雪梅.10年以上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C):81-83.

[2] 张赟,韩晶,李小玉.健康干预对糖尿病伴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90-539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35.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9:107-108.

[6] 胡明,孙振球.生活质量测评在糖尿病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1):99-101.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心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心理感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