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4-08廖雪梅

河北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志心理评分

杜 芳 廖雪梅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体检保健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宁、胸闷胁胀、失眠及易怒善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与预后[1]。有研究报道,脑梗死急性期有24%~26%的患者可伴随抑郁发生[2]。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先进科学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熏陶和心理磨练,鞭策患者在最好心理状况下接受护理与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3]。2011-01—2013-05,我们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护理干预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2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61.7±7.7)岁;病程1 ~6.5 个月,平均(3.14 ±1.24)个月;脑出血13例,脑梗死23例;病灶部位:左半球14例,右半球22例。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62.5±7.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5±1.16)个月;脑出血 15例,脑梗死21例;病灶部位:左半球15例,右半球21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卒中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相关内容[4],且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抑郁诊断标准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中相关内容[5]。选择卒中首次发病,无昏迷,无失语或严重认知障碍,既往无精神病史及心理情感障碍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卒中后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及对症治疗,如降低颅内压、调控患者血压及营养神经治疗,并开展疾病健康教育,开展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指导患者饮食、睡眠、安全管理及健康宣教等。

1.3.2 护理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

1.3.2.1 情志制约 根据中医学五行相克“喜胜忧”的理论,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从而使不良情绪淡化甚至消除,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并且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指导患者听风趣幽默的小品或故事,回忆平时生活中开心的事情,并将其陈述出来,用心中的喜悦来代替抑郁、忧伤的情绪。同时列举成功病例,结识病友,相互鼓励,并要借助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怡悦开怀,获得心理解放。

1.3.2.2 音乐疗法 根据患者特点开展音乐疗法,即借情疗法,以借助音乐来舒缓患者抑郁的情绪[6]。可在患者入院1周后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同时进行心理疏导,还可教患者做一些放松性的动作,如平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握紧拳头的同时深吸一口气,然后徐徐将气吐出,再慢慢松拳,自此来缓和负面情绪,以达到情志治疗的目的。住院2周后再给予欢快的乐曲,或结合患者的喜好,给予民歌、民乐或网络歌曲,以振奋情志而达到情志舒畅。

1.3.2.3 移情易性 古代多数医者认为,只有怡悦开怀,心情畅快,再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顾名思义移情就是将注意力从自身疾病上面转移,用其他的方法,如采用言语诱导、行动、舒缓音乐等,解除患者思想上忧虑,从而心情舒畅。可在每日医护查房以后,指导患者观看悠闲或陶冶情操的电视或已录制好的节目,如歌舞、电视剧、欢快幽默的相声和小品等,每日1~2 h。同时鼓动患者多下床行动,主动实行康复锻炼,出院后也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广交朋友,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分关注,进而减少抑郁的程度,达到身心喜悦。

1.3.2.4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古老而悠久,且暗示心理人皆有之,对患者来说尤为明显,因为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采取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疑虑,也可促进身体康复。护理工作中可采取多种不同方法给患者以暗示,首先要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感觉、认知、态度及行为,多介绍一些最佳治疗效果的病例,讲述语气要亲切,避免不良暗示,如唉声叹气或治疗上有为难表现等,使受暗示患者产生积极信念,从而使其解除思想负担,在这种积极信念的基础上引起机体行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1.3.2.5 安神静志 《内经》中有“静则神藏,臻则消亡”、“使志安宁”及“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说,可见静养安乐可起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的功效。在安静没有精神负担及体力负荷的条件下,充分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紧张、焦虑情绪,平和心境,可使患者更易于接受治疗,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7]。患者入院2周病情趋于平稳后,可以依据患者自身的特点,诱导患者静坐、静卧或静立30 min。且平时护理工作接触中用不经意间的语言、行为等方式来肯定患者的进步,从而激发患者的自信心,不为自己患病而忧虑不宁,恬淡无求,顺从自然,心情舒畅,并且将这项活动延续到出院后的生活中。

1.3.2.6 穴位按摩 中医学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对机体、脏腑起到整体调治的作用,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促血液循环,祛邪扶正。患者住院1周后可辅助或辅导患者及其家属按摩百会、胆俞(双侧)、肝俞(双侧)、太冲(双侧)、合谷(双侧)等穴,每个穴位按摩5 min,每日2次,按摩时用拇指端内面掐揉,由轻到重,至痠、麻、胀、痛尚能忍受为度,期间同时辅以心理暗示,疏导其意念和呼吸。在患者住院期间也要教会家属正确的取穴及揉、按手法,掌握操作重点,这样可在出院后由家属接替给患者实行穴位按摩。

1.3.2.7 饮食调护 护理人员可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调配饮食,再匹配饮食禁忌来选择合适的食物,以食代药,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根据患者消化功能及吞咽状况,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质饮食,予低脂、低盐、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进食新鲜瓜果、蔬菜,多饮水。

1.3.3 疗程 2组均护理干预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方法 采用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8]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并比较疗效,采用SF-36生理健康评分量表(PCS)和心理健康评分量表(MCS)[9]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观察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PCS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及总体健康4个维度评分之和;MCS包括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生活活力4个维度评分之和。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5 疗效标准 显效:抑郁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社会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抑郁症状减轻,SDS评分减分减少50%以上;无效:抑郁症状不减轻,SDS评分无变化[8]。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CS及MC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2 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CS及MCS评分比较分,±s

表12 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PCS及MC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PCS评分 187.55 ±49.55 247.12 ±53.56*△ 188.98 ±49.43 276.56 ±51.32*MCS 评分 188.87 ±50.57 234.11 ±63.54*△ 189.32 ±50.46 280.13 ±57.31*

由表1可见,2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PCS 及MC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及 MCS评分均有增加,且护理组干预后增加更明显(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卒中后抑郁也是其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抑郁状态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影响患者机体功能康复进程。卒中后抑郁属中医学中风、郁证范畴,是在中风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热交搏郁结,致使气机郁滞,情志不舒,导致情绪低落,剧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必将打乱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出现郁证[10]。中医学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调节情志是中医学保健治病养生的基本方法[11]。我们在常规护理干预中增加情志制约、音乐疗法、移情易性、暗示疗法、安神静志、穴位按摩及饮食调护综合的中医情志护理,疏导经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理筋整身,疏解患者抑郁情绪,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心态,同时促使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起到单纯药物不能达到的效果[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加PCS及MCS评分,促进患者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1] 满玉红,李立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48-1749.

[2] 忻琪君,张克翰.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124 -126.

[3] 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46.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203.

[6] 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七情致病及中医情志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07 -108.

[7] 郭怀保.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67.

[8]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23-224.

[9] 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10] 何锦坚,雷慧.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122-123.

[11] 石国凤,杨硕,吴雁,等.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9 -150.

[12] 刘向龙,岳红霞,杨玲,等.情志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6-1637.

[13] 王晓玲,唐永祥,贺君,等.中医情志护理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9):1416-1418.

猜你喜欢

情志心理评分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我给爸爸评分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