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5-04-08邱建文王禹燕麦少云
邱建文 王禹燕 李 岚 麦少云 麦 杰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广东 深圳 51803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表现的一系列症状[1],临床以头痛、眩晕、耳鸣及视觉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针灸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一指禅手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以柔和深透为特点,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法之一[2]。2011-03—2013-03,我们应用一指禅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并与普通按揉推拿手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科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 16例;年龄 35~60岁,平均(38.8±2.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 2年,平均(12.1±2.4)个月。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60岁,平均(41.2±3.1)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年,平均(15.1±3.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②多发于40岁以上,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的中年人,如长期低头工作者;③头痛,头晕,视觉障碍,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引颈试验阳性,前屈旋颈试验阳性;⑤X线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钩椎关节增生,横突间距变小等;⑥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5~70岁,能配合完成治疗的患者。排除颈椎病其他分型,其他原因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合并严重疾病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一指禅手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一指禅手法从安眠穴到风池穴往返操作。其要点是沉肩垂肘,腕关节悬屈,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经络穴位上,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在安眠穴和风池穴两处重点操作,以患者有痠麻感为度。施术过程中在结节处或压痛点重点刺激,双侧先后进行,每侧操作时间约10 min,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予普通按揉推拿手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按揉手法从安眠穴到风池穴往返操作,在安眠穴和风池穴两处重点操作,以患者有痠麻感为度。施术过程中在结节处或压痛点重点刺激,双侧先后进行,每侧操作时间约1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个疗程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德力凯TC9-NB)测定椎动脉颈段第2、3横突孔之间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头痛、头晕等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头痛、头晕等症状程度减轻,时间、次数减少,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使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1个疗程后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1个疗程后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1个疗程后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Vs(cm/s) 32.45 ±3.21 36.36 ±3.57 42.45 ±3.21*△ 33.16 ±2.89 35.52 ±3.48 39.16 ±3.64*Vd(cm/s) 13.74 ±1.20 17.61 ±2.41 23.74 ±1.20*△ 13.52 ±1.49 16.52 ±1.53 20.52 ±1.49*RI 0.67 ±0.17 0.61 ±0.17 0.55 ±0.12* 0.65 ±0.12 0.62 ±0.09 0.56 ±0.11*
由表1可见,2组首次治疗后Vs、Vd及R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1个疗程后Vs、Vd及RI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s及V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复杂,主要可归为两大类,动力性因素及血管因素。动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及变位而波及侧方上下横突孔,使其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移位、旋曲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痉挛、狭窄或折曲改变。这与颈伸肌慢性损伤、黄韧带肥厚、颈韧带损伤、椎体旁有关肌肉的损伤均有密切关系。血管因素则包括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椎间隙间距改变对椎动脉的影响、血管变异等。这些因素最终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症状如颈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偏头痛、迷路症状耳鸣、听力减退及聋、前庭症状眩晕、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精神症状神经衰弱、发音障碍、猝倒等自主神经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眩晕范畴。多因风寒外侵,劳损外伤,老年退变所致。一指禅手法属于推拿手法中摆动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散积功效,属于平补平泻手法,其接触面积小,但渗透力大,适应范围广。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临床手法操作遵循“循经络,推穴位”的原则,将意气集定于“指”(主要是拇指),在经络穴位上施术,以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我们以一指禅手法为主要手法,施法于经络穴位上,使气血通、经络畅,改善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血供。其机制可能在于:一指禅手法一方面对于局部不同层次的筋膜粘连进行了松解,缓解了肌肉痉挛和软组织粘连,消除椎动脉受压;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血管周围神经末梢的刺激,缓解血管痉挛,使血管舒张,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供;再者,颈椎钩突椎小关节紊乱在一指禅手法的作用下能逐渐微调复位,解除了因椎体移位对椎动脉挤压而造成的血流障碍。总之,一指禅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血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根据本研究结果可见,在首次治疗后,椎动脉血流情况无明显改善;在治疗1个疗程后,2组椎动脉血流情况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Vs、Vd均加快,RI降低。2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Vs和Vd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得出结论,一指禅手法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且疗效优于普通按揉手法。
[1] 金群雷.推拿联合补肾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速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36(2):247 -249.
[2] 钱鸿钧.“一指禅”推拿手法心得[J].按摩与导引,2002,18(2):9 -1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