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痈通乳汤治疗哺乳期乳腺炎114例临床观察

2015-04-08庞耀军陈建怀乔世美

河北中医 2015年5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乳汁

庞耀军 陈建怀 乔世美

(河北省张北县公会中心卫生院普外科,河北 张北 076471)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也是产褥期妇女常见病之一,初产妇尤为常见。统计显示,哺乳期妇女急性乳腺炎发病率达9.5% ~16%[1],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易耐药,所以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常导致炎症浸润发展,形成脓肿,且因哺乳需要,存在哺乳期用药安全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哺乳期生活及婴儿健康。因而,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的重点。2012-01—2013-12,我们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消痈通乳汤治疗急性乳腺炎114例,并与单纯抗生素治疗11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外科学》中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乳房结块,乳汁不畅,患者感觉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随着炎症的发展,患者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增高[2]。中医辨证为气滞热壅型,证见乳房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皮色不变或微红,排乳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闷泛恶,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3]。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哺乳期妇女;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局部肿块成脓肿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产褥期其他疾病者;已接受相关治疗,影响本研究疗效观察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228例均为河北省张北县公会中心卫生院普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4例,初产妇98例,经产妇16例;年龄24~38岁,平均(28.5 ±6.3)岁;发病时间:产后16 h~1个月36例,1~2个月20例,2~3个月19例,3~6个月28例,6个月以上11例,平均为产后(43.34 ±11.71)d;病程3 ~7 d,平均(4.5 ±1.3)d;单侧病变82例,双侧病变32例;肿块直径1.6 ~8.2 cm,平均(4.5 ±1.6)cm。对照组114例,初产妇87例,经产妇27例;年龄23~35岁,平均(30.7 ±7.1)岁;发病时间:产后 21 h ~1个月33例,1~2个月后发病23例,2~3个月19例,3~6个月26例,6个月以上13例,平均为产后(37.38±12.46)d;病程 2 ~9 d,平均(4.2 ±1.5)d;单侧病变90例,双侧病变24例;肿块直径2.0~8.1 cm,平均(4.3 ±1.2)cm。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头抱拉定胶囊(孢克,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399)0.5 g,每日3次口服,连续服用7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消痈通乳汤。药物组成:柴胡6 g,赤芍药15 g,生甘草6 g,瓜蒌仁 15 g,蒲公英 30 g,王不留行 15 g,路路通 10 g,制乳香10 g,制没药8 g,黄芩 9 g,栀子12 g,连翘12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7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主要观察乳汁排泄、乳房胀痛、局部肤色灼热及恶寒发热症状积分,按照各症状轻重程度进行分级计分,比较治疗前后总得分变化情况。症状积分评价标准参考文献[4]。同时观察2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肿块大小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乳汁排出顺畅;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乳汁排出欠通畅;未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14例,治愈89例(78.07%),好转 21 例(18.42%),未愈 4 例(3.51%),总有效率 96.49%;对照组 114 例,治愈67 例(58.77%),好转 17 例(14.91%),未愈30例(26.31%),总有效率73.68%。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肿块大小比较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肿块大小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肿块大小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积分(分) 6.41 ±2.69 1.55 ±0.79*△ 6.95 ±1.34 2.57 ±0.88*肿块大小(cm) 4.54 ±1.60 0.25 ±1.79*△ 4.33 ±1.02 1.63 ±0.45*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肿块缩小(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症状改善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2 组症状改善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d,±s

表22 组症状改善及疼痛缓解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治疗组 114 3.76 ±0.25* 5.52 ±3.14*对照组 114 4.27 ±1.84 7.47 ±4.55

由表2可见,治疗组症状改善及疼痛缓解所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3~4周,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产妇乳汁分泌过多,婴儿无法吸空,导致乳汁淤积成块;二是细菌侵入,乳头破损或皴裂,加之产后产妇抵抗力差,使细菌直接侵入乳腺管。因此,控制感染,及时排出淤积的乳汁是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西医临床多以抗生素治疗,头孢拉定为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但不能有效控制伴有乳汁淤积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病情,反而因大量使用寒凉的抗生素,更易导致局部结块质硬难散。此外,由于患者个体局部症状表现不同,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使局部症状掩盖。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发生于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乳痈之名首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接,乳根主之”,“乳痈有热,三里主之”。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姬乳候》提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名吹乳,因喜作痈”,“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外科正宗·卷之三·乳痈论第二十六》指出“乳子之母,不能调养,以致胃汁浊而变滞为脓,又有忧郁伤肝,肝气滞而结肿”。《外科大成·卷二·乳吹乳毒》载:“有儿食乳为外吹,又名乳毒,由肝气滞也。”由此可见,产后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气不疏,则肝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肝气犯胃,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起乳汁淤滞,宿乳蓄积,气血瘀滞,化热酿脓,终成乳痈。肝郁气滞、热蕴内结为病机之关键,其治疗注重疏络通乳,以消为贵,治宜疏肝清热,通乳消痈。消痈通乳汤以此为原则拟定,方中柴胡味辛,入肝经,疏肝理气,疏散肝经之邪;黄芩、栀子清火养阴,泻火解毒,清上焦之热;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为治乳痈之要药,其中蒲公英入肝入胃,解热凉血;瓜蒌仁、王不留行、路路通通络催乳消肿;乳香、没药调气活血止痛;赤芍药行气活血,解毒止痛;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纵观全方,疏肝清胃,通乳消肿,药简力专,且不寒凉,标本兼治,体现了外科疾病早期以消为贵的治疗原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有抗炎、抗多种致病菌、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5];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解热作用[6]。因此,以上诸药在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疗效确切。此外,针对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其产后护理也很重要,产妇要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保持乳头清洁,及时排空乳汁。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疏导,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解除其思想顾虑。

[1] 周敏,李欣,程亦勤.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2):1130-1133.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5 -308.

[3]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15-218.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8-282.

[5] 杨鹏.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5):24.

[6] 雷秋香,单彪,胡小倩,等.连翘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24):3802 -3804.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