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年以来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演变规律*

2015-04-08李庆雷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位次入境云南省

李 芳,李 伟,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赚取外汇,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主,政府对国内旅游采取“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的政策,国内旅游只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20世纪90年代,因为金融危机使得国内旅游成为旅游业抵御风险的主要力量,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国内旅游以扩大内需,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崛起,尤其是从2000年起实行的黄金周进一步加速了国内旅游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确立了国内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国内旅游人数从1994年的5.24亿人次增加到2012年 的29.5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1 023.5亿人民币增加到22 706.22亿人民币。随着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国内旅游规模越来越大,对国内旅游流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深入。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流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在国外,Lundgren提出旅游者在城市间的相互流动以及大城市向旅游地的垂直流动模式[1];Prideaux B和S kim研究了旅游流的双向不平衡结构[2];Douglas Pearce对欧洲的日本客流作了分析[3];Miyuki Mitsutake对日本游客在中欧的流动模式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4]。在国内,马耀峰首先进行了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5-6];张凌云用普洛格理论分析了旅游流的空间模型[7];胡巧娟、褚玉良、刘宏盈都对入境旅游流的空间转移与旅游经济联系进行过分析[8-10];李创新分析了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效应的时空动态演变[11-12];林岚等运用数据库网络分析技术研究了台胞的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13]。与入境旅游流相比,国内旅游发展较晚且国内旅游流的相关数据搜集比较困难,故有关国内旅游流的研究文章尚少,主要集中在空间结构[14-17]、时空演变动态[18-21]、空间场效应[22-24]等方面,而在这些研究中,以研究发达地区的居多,对西部的研究少。

云南作为西部传统旅游大省,以其优美、神秘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旅游者。为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旅游业再次得到迅猛发展,正在向旅游强省迈进。文章以云南省2002-2012年这11年间的数据为依据,对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国内旅游流研究持续向前,增补欠发达地区国内旅游流研究的空白,完善国内旅游流的研究体系,同时为云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旅游流

旅游流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单向及双向旅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集合[25]。旅游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流包括游客流、信息流、物流,狭义的旅游流仅指游客流[26]。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流是旅游流的核心内容,是产生其他流的基础,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都是随着游客流的流动而产生的,并随着游客流的停止而结束。

(二)流质

流质指的是特定规模旅游流的质量,即特定旅游流能否带来与其相对应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等[27]。由于对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的研究没有量化的标准,根据李振亭等人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旅游流流质具体指一定规模旅游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与客流规模的比例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中,Q表示流质指数,ai表示第i个旅游区旅游收入的市场份额,表示第i个旅游区第t年的旅游收入,bi表示第i个旅游区旅游人数的市场份额,表示第i个旅游区第t年的旅游人数。李振亭等人根据Q的取值分为3种情况:Q<1,特定规模旅游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小于客流规模,属于低质旅游流;Q=1,特定规模旅游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等于客流规模,属于良质旅游流;Q>1,特定规模旅游流所带来的资金流规模大于客流规模,属于优质旅游流;Q值越大,旅游流的流质越高[27]。

二、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时空演化分析

(一)全省国内旅游流流量的变化

根据表1我们可以知道,2002年时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只有0.51亿人次,到2012年时已增加到1.96亿人次,11年间增长了3.84倍,平均每年接待1.02亿人次,平均增长率为14.18%,但在全国的排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增长率跌宕起伏,2003年时为最低。从图2可以看出,云南省占全国接待人数的比重变动不是很大,总趋势是在上升。在全国的排名在2003年时最高。以2003、2008年为分割点,可以分为3个阶段:(1)2002—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只增长了0.01亿人次,增长率由10.87%降到了1.96%,成为这11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但占全国接待人数的比重却由5.80%上升到了5.98%,这是因为200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减少了0.1亿,不少省份国内旅游人数也下降了,但云南省却增加了0.01亿,使云南省国内旅游人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到了第11位,为10年来最高;(2)2004—2007年,国内旅游得到迅速恢复,全省旅游业步入快速、稳定发展时期,全省国内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增长率和占全国接待人数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在全国的排名一直稳定在第13位;(3)2008—2012年,尽管2008年受到冰冻、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当年全省国内旅游人数还是突破1亿人次,占全国接待人数的比重突破6%,此后全省国内旅游人数继续快速增长,到2012年时已达到1.96亿人次,增长率也上升到2012年的20.25%,但是在全国的排名却一直在下降,已经降到了2012年的第18位。

表1 云南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排名增长率及所占比重大小的变化

图1 云南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及增长率变化

图2 云南省占全国接待人数的比重及在全国的排名

(二)各州(市)国内旅游流流量的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在云南省16个州(市)中,昆明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最多,年均2 683.86万人次,占了全省的1/4,但是所占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其次是大理,年均968.50万人次,但是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下降;玉溪和红河二者接待人数差不多,年均800万人次左右,但是玉溪所占比重变动幅度较红河稳定,红河所占比重先升后降;丽江、楚雄二者在同一个档次,年均600万人次左右,二者所占比重是稳中有升;曲靖和版纳年均550万人次,曲靖所占比重是在慢慢下降,而版纳却是在上升;保山年均480万人次,所占比重是先升后降;昭通、文山、德宏、迪庆年均在350万~400万人次之间,昭通和迪庆所占比重在上升,而文山和德宏却是先升后降;普洱、临沧、怒江年均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分别 为300万、200万、100万 人 次 左右,三地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属于最后一梯队,临沧和怒江所占比重是先升后降,普洱是先升后降再升。

表2 16个州(市)2002—2012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平均值(单位:万人次)及占全省的比重(%)

从图3可以看出,位次一直没变化的有昆明和怒江这两个地方。11年来,昆明一直保持首位,而怒江则一直位居末位。位次比较稳定的有丽江、大理和临沧这3个地方。丽江除了2002年、2008年和2012年外都是保持第6的位次;大理除2008年外都是保持第2的位次;与大理情况相似的是临沧,除2007年外都是保持第15的位次。

位次排名在上升的有昭通、楚雄、红河、迪庆和丽江这5个地方,昭通在2002—2005年的时候位次是下降的,但在2005年以后就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更是上升到第8位;楚雄位次也是先下降后上升,在2004年的时 候 是 第11位,在2002—2003年、2005—2007年这5年间一直是第9位,但从2007年起就一直保持第5位;红河从2002年的第6位一直升到2011年的第3位,并且在2006年以后长期保持第3的位次;迪庆在2002—2010年这9年间排名一直在第10位以后,2011年以后上升到第9位;丽江近年来旅游持续升温,在全省的排名不断靠前,到2012年已经跃居到第3位。

位次排名在下降的有曲靖、玉溪、保山和德宏这5个地方。曲靖以2008年为分界点,在2008年以前位次都很靠前,2008年就降到第8位了,到2012年则降到了第10位;玉溪在2002—2006年这5年间一直保持第3的位次,在2007年时降到第4位,到2012年则下降到了第5位;保山自2003年以后,位次就在逐渐下降,一直降到2012年的第12位;德宏只在2005年的时候排到第8位,此后位次就一直下降,一直降到2011年的第14位。

普洱、西双版纳和文山这3个州(市)则比较特殊,位次更是跌宕起伏不断。普洱的位次是先升后降再升,从2002年的第14位升到2004年的第9位,之后就降到2007年的第15位,最后又升至2012年的第11位;西双版纳是先降后升最后稳定,从2002年的第7位降到2005年的第10位,之后升至2008年的第6位,最后就一直保持第7的位次;文山是先稳定后上升再下降,从2002—2005年一直是第12位,之后上升到2008年的第10位,最后降到2012年的第14位。

图3 16个州(市)2002—2012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排名的变化

三、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质的时空演化分析

(一)全省国内旅游流流质的变化

根据流质计算公式,得到全省及其16个州(市)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如表3所示。近11年来,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一直在1以下,旅游流流质指数为0.94,属于低质旅游流,且增长速度比较缓慢,11年时间只增加了0.07。但是从总体趋势上看,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质在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0.90上升到了2012年的0.97,这说明不但云南省国内旅游人数在增加,与其相对应的国内旅游收入也在上升。这11年间,除了2004年外,旅游流流质指数一直是在平稳中上升,其中2005—2009年这5年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是保持不变的。可以预测,未来云南省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将会不断提高,且正在由低质旅游流向良质旅游流迈进。

(二)各州(市)国内旅游流流质的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大理、德宏、迪庆这6个地方的流质指数平均值超过1,这说明这6个地方的旅游流从总体上来说是优质旅游流,但是也只有昆明、丽江、西双版纳这3个地方的流质指数11年来一直在1以上。其他地区平均值都在1以下,从总体上来说是低质旅游流。特别指出文山平均值为0.99,应视为良质旅游流。

从图4来看,昆明、楚雄、西双版纳流质指数在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昆明从2002年的1.31降到了2012年的1.10,楚雄从2002年的0.71降到了2012年的0.45,西双版纳从2002年的1.64降到了2011年的1.34。玉溪、昭通、保山、普洱、临沧、红河、文山、德宏等地区的流质指数在总趋势上是不断上升的,文山在2002—2004年这3年时间里一直是低质旅游流,到2005年时开始进入优质旅游流行列并持续到现在(其中2007年除外,流质指数只有0.80);而德宏在2004年时流质指数就已经超过1了,直到现在一直属于优质旅游流;除此之外其他地区的流质指数一直在1以下,属于低质旅游流。曲靖的流质指数是先升后降,从2002年的0.51上升到2008年的1,由低质旅游流进入良质旅游流,但流质指数很快就下降了,在2012年时降到了0.90。

丽江的流质指数一直很高,最高时达到1.88,平均值也是1.66,是全省旅游流流质最高的地方。大理、怒江、迪庆这3个地方流质指数在某个年份都会达到一个高值,达到高值之后就会下降,然后又会达到一个高值,之后又下降,如此循环反复,流质指数很不稳定。所不同的是,大理从最初的低质旅游流行列进入了优质旅游流行列,怒江基本没变,还处于低质旅游流行列,迪庆在2002年时就属于优质旅游流行列,在2005年时流质指数一度高达1.40,到了2012年时流质指数居然降到了1以下只有0.90,已经沦为低质旅游流了。

表3 全省及其16个州(市)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表

图4 16个州(市)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变化图

图5 16个州(市)旅游流流质指数图

四、结论

本文对云南全省及其16个州(市)近11年来的国内旅游流流量与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全省国内旅游流流量在不断上升,增长率变动起伏较大,旅游流流量在全国的排名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全省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仍在1以下,属于低质旅游流,但流质指数在不断上升,正在由低质旅游流向良质旅游流迈进。(2)16个州(市)国内旅游流流量也是不断上升的,关键是各个地区旅游流流量在全省的排名位序发生了变化,其中昆明、怒江、大理、临沧这4个地区的变化不大,在全省的排名位序比较稳定,其他地区变化就很大。(3)16个州(市)之间国内旅游流流质指数差异很大,其中只有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大理、德宏、迪庆这6个地区的流质指数平均值大于1,从总体上来说属于优质旅游流,文山地区流质指数平均值为0.99,接近1,属于良质旅游流,其他地区的流质指数平均值小于1,大部分地区仍属于低质旅游流。

[1]Lundgren J.Geographical concep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earch in Canda[J].Geo-Journal,1984,9(1):17-25.

[2]Prideaux B,Kim S.Bilateral tourism imbalance:Is there a cause for concern:The case of Australia and Kroea[J].Tourism Managemant,1999,20(4):523-532.

[3]Pearce D.Japanese tourists in Europe[J].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1995,68(1):63-74.

[4]Mitsutake M.Japanese tourist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of Central Europe:Present behavior and future trends[J].Tourism Managemant,1998,19(5):433-443.

[5]Ma YF,Li YJ.Spatial analysis of the inbound tourism flow to and in China[J].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0,28(3):121-124.[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21-124.]

[6]Ma YF,Li YJ.Research on spatial region-division of inbound tourist flow in china[J].Human Geography,2001,16(6):44-46.[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46.]

[7]Zhang LY.Spatial distribution model of tourist flow:Plog theory in the spread of quantitative study[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88,7(3):41-42.[张凌云.旅游流空间分布模型:普洛格理论在定量研究中的推广[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7(3):41-42.]

[8]Hu QJ,Ma YF,Zhang YJ,et al.Analysis of coupling between inbound tourist flows transfer and tourism economy link intensity:Taking transfer of Shanxi province to 15typical provinces and cities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40(6):41-42.[胡巧娟,马耀峰,张岩君,等.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陕西向15个典型省市转移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6):41-42.]

[9]Chu YL,Ma YF.Research on space transfer and relation of tourism economy:Taking Beijing to Silk Road as an example[J].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2010,26(5):451-454.[褚玉良,马耀峰.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旅游经济联系研究:以北京向丝绸之路转移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51-454.]

[10]Liu HY,Ma YF.Coupling analysis of the linkages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flows and tourism economy:A case study of the westward diffusion of tourists through Shanghai[J].Resource Science,2008,30(8):1162-1168.[刘宏盈,马耀峰.入境旅游流空间转移与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耦合分析:以上海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为例[J].资源科学,2008,30(8):1162-1168.]

[11]Li CX,Ma YF,Zhang Y,et al.Dynamic analysis on field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inbound tourism flows in dual view of diachronism and synchronism: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ypical district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ilk Road[J].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39(2):81-88.[李创新,马耀峰,张颖,等.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空间场效应时空动态分析:基于丝路东段典型区的实证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81-88.]

[12]Li CX,Ma YF,Zhang Y,et al.The spatial field effect and regional structure of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inbound tourism flow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Case of typical district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ilk Road[J].Geography Science,2012,32(2):176-185.[李创新,马耀峰,张颖,等.时空二元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集散空间场效应与地域结构:以丝路东段典型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2):176-185.]

[13]Lin L,Kang ZL,Gan MY,et al.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field effects of tourist flow of Taiwanese visiting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airports[J].Geography Research,2007,26(2):403-413.[林岚,康志林,甘萌雨,等.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2):403-413.]

[14]Chen ZJ.An analysis of evolutionary spatial structure models of regional tourism:A case study of Jiangxi Province[J].Tourism Tribune,23(11):35-41.[陈志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1):35-41.]

[15]Liang B.Theoretical analysis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t flow:A case study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J].Tourism Forum,2011,4(2):77-81.[梁滨.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空间结构理论分析[J].旅游论坛,2011,4(2):77-81.]

[16]Wang YQ,Yang H.Study on analysing national tourist flow spacial structure of Xinjiang area[J].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28(4):487-490.[王亚奇,杨涵.新疆地区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分析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487-490.]

[17]Dong PH,Li W.The study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about domestic tourist flows to Yunnan 2010[J].Tourism Forum,2012,5(4):95-102.[董培海,李伟.2010年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J].旅游论坛,2012,5(4):95-102.]

[18]Ding ZS.A research on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the domestic tourist flow in Nanjing[J].Tourism Tribune,2004,19(2):37-40.[丁正山.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2):37-40.]

[19]Fan SQ,Ma XD,Zhao J,et al.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ourist flows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ourism in northern Jiangsu[J].Tourism Forum,2008,1(3):415-420.[范淑青,马晓东,赵洁,等.苏北旅游流的时空演变分析及旅游战略调整[J].旅游论坛,2008,1(3):415-420.]

[20]Dong SQ,Gao J.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tourist flows in Anhui[J].Tourism Forum,2010,3(2):157-162.[董淑倩,高峻.安徽国内旅游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旅游论坛,2010,3(2):157-162.]

[21]Li W,Hu J,Lu RR,et a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flows in special-term based on different tourism purposes: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J].Economic Geography,2013,33(1):180-186.[李伟,胡静,陆汝瑞,等.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1):180-186.]

[22]Zhang JH,Zhang J,Li N,et al.An analysis on spatial field effect of domestic tourist flows in China[J].Geography Research,2005,24(2):293-303.[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2):293-303.]

[23]Dong PH,Li W.Analysis on space tourist flow field effect of domestic tourist flows[J].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2011,27(5):467-470.[董培海,李伟.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研究评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5):467-470.]

[24]Dong PH,Li W.Analysis on the competing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ourist flow in the field-effect:A case study of northwest Yunnan eco-tourism zone[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12(1):15-24.[董培海,李伟.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演变中的竞合关系分析:以滇西北生态旅游区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5-24.]

[25]Ma YF,Li TS.Study on the inbound tourism flow in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1999.[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6]Tang ST,Guo LX.Study on tourism flow system[J].Tourism Tribune,1998,13(3):38-41.[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13(3):38-41.]

[27]Li ZT,Ma YF,Li CX,et al.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the inbound tourism flow to China in the latest 20years[J].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40(1):94-99.[李 振亭,马耀峰,李创新,等.近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变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94-99.]

猜你喜欢

位次入境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步:圈定备选院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浅谈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之位次法
“列”义释疑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