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2015-04-07马淑华
马淑华
摘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同一班级的学生编组分层。在学生编组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评估测试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公平合理的个性化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在小学里,学生大多数时候接受的是统一化的教学,统一进度,统一难度,这样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可能会觉得学得太慢、太浅,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又会觉得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小学的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所以,采取分层教学手段非常必要。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和必要性
所谓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也叫做能力教学或分组教学。在小学高年级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那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一定层面上能解决高年级数学老师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歧视差生的教学手段,不应该提倡。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分层教学,不存在任何歧视,反而是为了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推广分层教学。通过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确实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我们倡导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人分三六九等,学生也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资、基础、成长环境等等的差异,造成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也分成了三六九等。对于天资聪颖的学生来说,一节课的内容并不难,而对于稍显愚笨的学生来说,很多问题理解起来并不是十分容易,则需教师及时发现,放慢速度。然而,教材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制订都是只针对大部分中等学生,对于上等和下等的两个极端并没有确切体现,这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仔细观察每一名学生的表现,将他们分门别类,当然,这个过程教师要在暗中进行,以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二、学生编组分层
学生编组分层就是在保持原来班级不变的前提之下,根据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情况、原先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使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实现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在对学生的编组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悟性高的学生属于高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能力一般、学习刻苦的学生属于中层;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弱、厌学的学生属于低层。然后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分组编排,可以是高层学生和低层学生交叉编排、各个层次的学生集中编排,学生自行选择所在分层,以便于同学之间相互辅导和帮助学习。编组分层时,可事先征得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或是老师自行进行编组,甚至不告诉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对分组进行调整,做到不同分组之间人员有流动,引入符合实际的竞争机制。
三、分层次提出教学要求
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提统一的要求,因为这个统一的要求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怎么也达不到,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又太容易。所以,对于每一位学生应该根据他们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践表明,能够通过自己的自学完成学校的基本教学目标的学生人数占到30%,而通过课堂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人数占到60%,而剩下的10%则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提出教学要求时,既不能按照最高要求来,也不适宜使用最低要求,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在作业和检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同样一张试卷,我们可以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完成整张试卷的全部内容,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是否完成最后的附加题则不作要求。
四、评估测试分层
评估测试分层是分层教学中很关键的一部分,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可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进步和提高的大小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帮助各层次的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力。在考查中,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定不同的题目,如低层次的学生做基本大纲题,中层次的学生加试综合题,高层次的学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如教师在让学生练习“比例的应用”的时候,可以将题目设置的有层次性。基础题:光明服装厂4天加工衣服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中等题:一个三角形3条边的比是2∶4∶5,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6厘米,求三角形的周长。提高题: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当两车在途中相遇時,甲车行的路程与乙车行的路程比是8:7,相遇后,两车立即返回各自的出发点,这时甲车把速度提高25%,乙车速度不变,当甲车返回A地时,乙车距B地还有6/5小时的路程。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扬长避短。短板效应告诉我们,一个群体的力量并不在于最强的个体,而在于最弱的那个个体,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分层教学收获显著,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艳平.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4,(02).
[2]叶静.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小学科学(教师),2014,(07).
[3]周丽娜.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