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过程中的应用

2015-04-07刘师兵徐冶于洋李松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刘师兵 徐冶 于洋 李松岩

摘要: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性、多元化、多层次地评价学生的科研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和习惯养成,同时对其科研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每个教学阶段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形成性评价 科研素养

随着社会对医学科研高精尖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医学高校的教学投入逐年加大,教学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也成为各教学单位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形成性评价成为了教学方法的热门研究方向,强调教学是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都体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医学本科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逐渐接触实验课,在大学三年级可以申报大学生课题并在教师指导下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科研课题,也有一些专业的毕业课题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科研论文。从各大医学高校加大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投入上,我们不难看出,医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医学从业人员的科研素养是从大学本科阶段就应当着重培养并应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所以,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的科研素质培养极为重要。科研素养包括正直的思想品德、良好的科研习惯、扎实的理论知识、超前的科研意识、清晰的表达能力等方面。无论是不同专业的实验课,还是指导大学生课题、毕业论文,都不能简单地将实验结果或论文作为学生科研效果的评价指标,更不能以此评价学生的科研素养。教师都应认清这个过程是学生科研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都应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状态对学生做出客观的阶段性评价,并将这些反馈应用于下阶段的教学措施的实施和改进中去,师生利用实时和动态的评价形式来调整教学和学习行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方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成思想品德、习惯养成、理论与实践、创新意识、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并分别占不同的比重进行评分,再根据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验,培养其科研素养。

一、形成性评价与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对医学生的培养强调“德才兼备”,即把品德教育放到教育的首位。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不仅仅包括求知与探索的精神,还要强调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理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可见,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道”与“德”必须同时进步,同时强调“德”的重要地位。“知行合一”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观点,“知”为“良知”,强调学习、做事的出发点必须受道德的约束和指引。科研工作对从业者的道德标准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还要求他们有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实事求是、“慎独”的道德情操。近年来常见有学术论文抄袭、实验结果造假等报道,从此类事件也可看出,一些科研人员的科研动力是在金钱或职务晋升的功利心驱使下,这与科研工作本身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对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严密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介绍科研杰出人物,使学生们以他们为偶像,热爱医疗事业,热爱科学实验。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把对本科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当作诸多教学评价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们出现的消极心理、抵触心理和功利思想,只有态度端正才能保证后续的科研素质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学生上课态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踊跃、思考是否认真、实验记录是否充分、操作是否认真等。

二、形成性评价与科研习惯培养

良好的科研习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科研素养,并且伴随其整个科研生涯。在整个科研过程当中,教师应为人师表,将良好的实验习惯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科研习惯的形成性过程当中,要先立规矩,即明确实验流程和规章制度,并详细解读,之后把这些流程和制度应用到具体的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科研习惯,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科研态度,还能反映出学生做科研的严谨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科研习惯给予肯定和鼓励,也可以通过否定不良科研习惯使学生们改进实验方法和习惯。科研习惯的养成不仅仅表现在实验前、中、后的操作,还体现在实验动物管理、实验器械管理、实验耗材环保处理以及实验资源集约型管理等方面。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实验方法,还要养成爱护实验资源的习惯,做到不浪费实验物资,并注意环境保护。形成性评价在科研习惯的培养方面是一个全程跟踪的过程,教师应时时刻刻观察学生们的习惯养成,随时做出评价,并指导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其改正或改进。

三、形成性评价与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将理论应用到科研实践中去却是当前医学生急需培养的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能够发现有的学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教师在授课和带教过程中,要观察学生们的实验状态,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状态做以评价。同时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的分配以理论强与实践强各半的形式,使学生们充分利用优势互补,协同完成实验或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以实验项目或阶段为节点,先指导学生互评,再评价各组学生乃至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由于大学生是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较快,教师分阶段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从而提高科研综合能力。

四、形成性评价与创新意识拓展

无论是从医疗卫生事业的国际化还是商业化来看,医学专业与科研的关系日益紧密。医学本科生应认清,科研工作不是暂时的,而是伴随医务工作者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面对于现有的实验课,也不仅仅应用于大学生课题和毕业论文。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以长远的规划。而在科研领域能做得足够长远,重要的是能够有创新意识,只有经常接触前沿领域报道的学生才可能产生更多的科研想象。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的过程最能体现出形成性评价这一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势。教师可以针对现有的实验课或课题,向学生推荐相关领域的优秀文献,可以先从中文文献入手,由浅入深,待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科研方向后,再大量阅读国际精品论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篇或几篇文章作为一个阶段,按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阅读文献的任务。学生阅读文献后,要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做以总结和叙述,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归纳性地总结和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价交待下一批阅读任务。在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比如,对于英文基础好、医学专业基础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其英文文献的阅读量;对于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让其多阅读中文论文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让他们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学生只有接触更多前沿的论文报道,才能激发其对科研更多的想象力,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发问,努力改进实验方法,并将前沿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科学实验和实验设计中去。

五、形成性评价与表达能力训练

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科研实践能力,还要具有精准的表达能力。科研工作的表达主要在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外向,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的优势则在于书面表达。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实验课后或完成课题的某一阶段后进行总结交流,先让学生们对本阶段的实验情况做自我评价,再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之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应在每个实验步骤之后,监督学生计划下一阶段的科研实验,对于偏离课题设计方向的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

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连续且持久的过程,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明显不适合于素质教育。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和方式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医学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培训当中,能够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思想、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和吸收前沿知识、精准表达自己的科研设想和成果等方面才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伟,张连双,王东.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3):1043-1045.

[2]闻德亮.医学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2(1):36-38.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