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教育学研究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5-04-07陈勇崔腾宇刘文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

陈勇 崔腾宇 刘文娟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对体育教育学领域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和高被引频次专著等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研究,以此评价体育教育学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反映体育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体育教育学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体育期刊把握体育教育学领域的动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术影响力;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6-0114-05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体育教育学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育科研中研究人员最多且分布最广泛、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也是我国体育科研中研究历史最长的领域。截至2013年底,中国知网(CNKI)共收录体育方面的论文64万余篇,其中体育教育学的有10万4千余篇。前期的研究表明[1],在体育学术期刊高被引的前50篇论文中,有20篇为体育教育学;前10篇中有5 篇。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学的研究及其成就在我国体育研究中的地位。

前期的相关研究,按照教育学科划分,对体育教育训练学领域学者进行了学术影响力的分析[2],其中将体育研究领域中的两个重要的且有明显区别的方向—体育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合在一起研究,不利于对各自方向学术影响力比较分析的反映,也会为参考者所混淆。因而,很有必要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学分别进行专门的梳理,以把握其研究状况和动态。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综合前期对体育学中各个学科的系列研究的方法及指标对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和高被引频次专著等进行多方位的分析研究[1-3],以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体育教育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反映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体育教育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体育期刊把握体育教育领域的动态提供量化的辅助性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数据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国体育教育学研究领域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和高被引频次专著。

1.2数据的来源与收集

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网(CNKI)。筛选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和高被引频次专著5项指标的前60名作者和文献,应用秩和比排出前20名。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文献计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该领域学者的学术影响力。采用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对学术期刊、论文、著作等分析对象的引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多个角度对其影响力进行展示,从而找出其特征。

1.3.2数理统计对检索出的发文量、被引量、高被引频次论文等文献讲师指标的相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归类和排序,并进行数据分析。对检索各项指标前30名的学者数据,采用秩和比法(RSR)排序。通过秩转换,获得无量纲的统计量RSR,以RSR值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

2研究分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6期2014年12月 陈勇,等我国体育教育学研究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No.6 20142.1体育教育学学者发文量

发文量反映了学者高水准的科研产出量,发文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经过多年的相关研究,发文量已成为评价学者影响力的一项基础指标。

发文总量只能简单地反映出研究者的科研产出量,对其发表的文献深入的分析,或可对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科研水平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献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表明其在研究中居主导地位;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可反映出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基金项目论文可反映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也可部分地反映出其研究内容在所研究领域的前沿性[6]。对上述因素的统合分析,可以对研究者的文献分布状况有更准确的把握(见表1)。表1体育教育学学者发文量(秩和比)前20名

序号学者单位文献篇数第一作者篇数核心期刊论文数基金论文数RSR1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1541005918107.52邵伟德浙江师范大学1209329201043季浏华东师范大学1362975661004黄汉升福建师范大学60284529845汪晓赞华东师范大学65213037826董翠香华东师范大学5436282481.57曲宗湖首都体育学院8064333778谢冬兴广东培正学院9776119749陈雁飞北京教育学院553923126910于素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74661586211姚蕾北京体育大学5332271161.512须晓东江苏科技大学53402266113王华倬北京体育大学483319206014吴燕丹福建师范大学4031192556.515李小伟中国教育报刊社8378105416袁玉涛河北农业大学622212953.517刘昕北京体育大学534317850.518钟秉枢首都体育学院48392034519张海平沈阳体育学院6357554520吴纪安上海市宝钢第三中学62619044.520何志林上海体育学院377232044.5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2014年3月30日(下同)。

2.2体育教育学学者被引频次

发文量反映的是研究者科研产出的量,而其被引频次则反映了其科研成就的质。被引频次是其研究成果受关注程度的反映,也是对相应研究领域的支持和被借鉴程度的体现,由此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其学术水平。总被引频次高,说明研究者在相应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学术地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引频次高,说明该领域或方向进行高水平的研究比较广泛,可看作是研究的热点;二是被引用的文献多,说明其观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所以总被引频次可作为研究者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体育教育学学者总被引频次及H指数前20名

序号学者作者单位总被引频次h指数RSR1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237825592季浏浙江师范大学195826593黄汉升福建师范大学178321564姚蕾北京体育大学119616535曲宗湖首都体育学院15201552.56刘海元首都体育学院9331548.57陈琦广州体育学院9451344.58董翠香华东师范大学7711443.59殷恒婵北京师范大学6821440.510王华倬北京体育大学1068124011杨贵仁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7341339.512邵伟德浙江师范大学6981338.513沈建华上海体育学院6751336.514汪晓赞华东师范大学660123015王宗平南京理工大学802102816陈雁飞北京教育学院534122717吴燕丹福建师范大学449122518林少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48122419于秀沈阳体育学院83182220于可红浙江师范大学4271222

将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进行比较(见表1、表2)可以看出,毛振明、季浏、黄汉升的位次变化不大,反映出他们的成果既多质量又高,而姚蕾的发文排名第11被引却排在第4,则反映出其成果的高学术价值;发文量排在前20名的学者有几位在总被引量中未进入前20名,如邵伟德、谢冬兴、于素梅等,这可能与从事其同一研究方向的研究者相对较少有关或研究方向过于分散有关。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对学者学术贡献的不同反映。

2.3H指数

发文量高不一定被引频次高,而总被引频次高也不一定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都高。而H指数将发文量与每篇文章的被引量相结合进行评价,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对研究者研究成果的绩效结合进行评价。前期对体育学中其他学科的系列的相关研究对H指数的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3]。H指数的特征是既要有高的发文量,还要有多篇文献具有高的被引量。即发文量高但高被引量的文献少,被引量虽高但发文量少均不能得到高分。H指数可以排除发文量大但欠影响力和虽有影响力的成果但未见持续研究成果的研究者。H指数反映的是高质量文献的数量,H指数高,不仅说明其科研成就高,更能反映其在该研究领域或方向研究的持续性和活跃程度。因H指数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出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活跃程度,正被越来越多的评价所采用。由表2可见,学者的总被引频次与H指数不是完全对应的;从表3可见,以519被引频次排在第二位的文献作者范立仁,其H指数为3。由此可见H指数的作用与不足。

2.4高被引频次论文

高被引频次论文能够准确地定位其学术价值,间接地反映研究热点和研究动态,从而体现出作者的学术地位。

体育教育学高被引论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发表时间比较久远(见表3),最早的5篇均发表于1998年,最晚的发表于2007年。与2012年的相关研究[1]对比发现,时隔仅一年半,排名前列的体育教育学高被引频次论文有80%被引频次的增幅超过20%。被引频次高且被引频次增幅靠前的有:刘海元的“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罗振宇的“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范立仁的“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刘一民的“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王华倬的“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王波的“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虞重干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值得一提的是,罗振宇的“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在2012年的研究中未进入前20名。从上述变化中可以部分地反映出体育教育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其热点相对持续较长的特点。体育教育学本身研究面偏窄,又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而绝大多数的研究者为体育教学一线教师,这些因素决定了其研究多围绕体育教学展开,这些都导致了体育教育学研究热点持续、变化缓慢的状况。

体育教育学高被引频次论文从内容形式上看分为两种类型:绝大多数为评述性的文章,体育学科相关的研究及其他某些学科的研究也反映出了此特性[1,4-5];其余的一少部分均为现状调查分析,这是体育教育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特点。表3高被引频次体育教育学论文

序号题名作者来源刊及发表时间被引频次1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 曲宗湖等 体育科学1998/08554 2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范立仁等体育科学2000/02 5193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海元等体育学刊2007/11 4664体育教学模式论 毛振明 等 体育科学1998/08 451 5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刘一民等中国体育科技2001/01 3826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 王波 体育科学2000/07 313 6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 罗振宇体育科技文献通讯2007/11 2928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王华倬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1 2919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上) 赖天德 中国学校体育1998/01 28210“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虞重干等 体育科学2006/06 278 11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黄香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27412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 陈琦等体育科学199810 26513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于振峰等体育科学1998/06 24914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贡娟等体育科学2000/05 22815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宗平等体育科学2001/01 22716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黄汉升等体育学刊2003/03 22217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 邹师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1 22218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设想 杨贵仁 体育科学2000/05 21519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 陈希等体育科学2004/0521220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 姚蕾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 2102.5高被引体育教育学编著和专著

相比学术论文而言,专著虽同样具有探索性,但更加全面系统;而编著则是将已有的研究成果编撰成书,具理论性、学术性,更强调应用性,因而观点更加成熟。著书立说需要对学科和研究方向有很好的把握,要具备很高的学术水平。编著和专著的被引频次高,说明其是研究者的主要学术参考资源,著作具有权威性。

从表4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学高被引编著和专著有两个特点:一是编著多,专著少;二是出版年代相对更早(比期刊论文相比)。这一方面说明体育教育学学科相对成熟稳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体育教育学学科未见重大突破。表4高被引频次体育教育学专著和编著

序号题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时间被引频次1体育教育展望季浏,胡增荦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972学校体育学金钦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5873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曲宗湖,杨文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3294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吴志超等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2575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546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毛振明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407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218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毛振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759中国体育社会学卢元镇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94110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周登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2011学校体育学周登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85512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毛振明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6713域外学校体育传真顾渊彦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74614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季浏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3815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赖天德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1616体育教学论樊临虎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0517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7918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1719课余体育新视野李伟民执行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9420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陈小蓉;顾渊彦执行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58

2.6体育教育学学者综合秩和比排名

对前述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及高被引频次专著和编著5项指标进行秩转换,将秩转换结果累加得出体育教育学学者影响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他们是体育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他们的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大。表5体育教育学学者影响力的综合评价

序号学者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著总被引频次h指数文献篇数总和1毛振明27302019201162曲宗湖30271715.515104.53季浏29192019874黄汉升151418189745刘海元281315.556.56邵伟德19810.51855.57姚蕾11516175548陈琦191410.543.59王华倬231550.543.510杨贵仁 138910.540.511董翠香1013.5730.512王宗平16112813虞重干2132414汪晓赞55132315于振峰1842216殷恒婵713.520.517谢冬兴171718沈建华610.516.519李小伟161620陈雁飞25815

从表5可以看出,这20名学者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综合性院校,三分之一来自于体育院校。其单位构成接近于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训练和体育人文有很大的不同,运动训练85%的学者来自于体育院校,体育人文三分之二来自体育院校。

3小结

对于学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而言,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的因素和可能性,都会以评价的目的取向而有所取舍,而且评价对象是动态的,所以难以形成结论。因此,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体育教育学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H指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及高被引频次专著和编著分别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的分析,以展示体育教育学学者的研究成就及其受关注程度,反映其学术影响力,尽可能多地为体育教育学领域研究动态的把握提供可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刘文娟,等.体育期刊高被引频次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3(3):228-232.

[2]刘文娟,等.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9-14.

[3]韩冰楠,等.我国运动训练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47-52.

[4]黄青,等.综述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30-1131.

[5]丁佐奇,等.中药类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80-384.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体育教学实效性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