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山小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与经验

2015-04-07丁明波高静仁

山东水利 2015年8期
关键词:莒南县项目区水土保持

丁明波,高静仁

(1.莒南县水利局,山东 莒南 276600;2.莒南县兴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莒南276600)

凤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实施规划的石河峪项目区10条小流域之一。工程于2014-06按计划完成了全部治理任务,并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评估和竣工验收。该流域治理中,坚持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今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提供了典型的模式与经验。

1 工程基本概况

凤山小流域位于莒南县涝坡镇驻地东南,流域呈南北走向的桑叶形,总面积20.54 km2,海拔91~476 m,地质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地貌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受大陆季风气候及复杂的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合理的人为生产活动致使区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地表径流调控和水资源连续利用等为重点内容进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 km2,其中整修土坎梯田862 hm2,新建维修石坎梯田57 hm2;营造水保林99 hm2,发展经济林24 hm2,封禁治理188 hm2,筑拦砂谷坊7座,堰坝1座,修建生产道路6.06 km。凤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5.3%提高到32.2%,植被覆盖度达到77.3%,已建立起水土保持生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各类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将原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改造成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2 工程实施后效益分析

2.1 生态环境效益明显改善

工程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有效水源,形成生态湿地,减少土壤流失。经计算,每年可就近入渗水量68.16万m3,就近拦蓄增加水量1.62万m3,径流拦蓄率达到58%;减少土壤流失量2.3万t,减沙效益达79.1%。增加林草覆盖面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并有效改善区间生态小气候,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轻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对下游河道等水利设施的不利影响,避免了土地砂化和石化,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减轻了洪水、泥沙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或淤积造成的危害,降低了由于干旱所造成的农业减产损失。

2.2 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综合治理后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40.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7 924元/人提高到8 650元/人,提高9.2%。随着工程治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2.3 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各项措施完成后,小流域内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得到较大提高,抗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加强,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产出增长率增加了15%,大幅度提高了土地承载能力。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由此推动了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主要建设经验和做法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首先,成立莒南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负责组织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其次,成立莒南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环保、林业、国土等有关部门领导及各乡镇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作为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机构,为以后工程建设宣传发动、土地流转、资金配套、施工环境协调等提供行政支持和帮助。同时通过落实工程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3.2 加强前期工作,优化项目设计

工程实施前,预防监督工作就已经开始。在流域内进行广泛宣传,禁止乱砍乱伐,乱垦乱挖,散牧开垦,实行圈养,定点放牧,对流域内所有25°以上的陡坡地一律按县政府“禁垦”公告,实行退耕还林,禁止开垦,实行封育,并立牌公告,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于人为造成损毁水土保持设施的行为,依法行政处理,从而确保治理成果。

在工程设计之初,广泛征求镇村意见和建议,结合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设计治理任务。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深入项目区,通过座谈走访、现场勘查等方式,详细了解项目区的有关情况,摸清了现状,为前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收集了第一手资料。项目设计阶段,协同设计单位在认真总结以往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态、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坚持“综合、快速、科学、有效”的原则和“全面规划,综合配套,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科学合理的措施配置,将因设计与实际不符对项目生态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了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益最大化,使项目区群众得到了实惠。

3.3 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监测制、项目公示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等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快速有序地进行。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资金管理制度和工程资金审批程序,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建设所需。

3.4 加强宣传引导,健全管护机制

结合项目建设,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宣传中央、省、市给予的优惠政策,宣传在梯田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示范典型,宣传依托梯田工程促进产业开发、实现增收致富的有效做法,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重视宣传,加强引导。搜集了小流域影像图文资料,增强受益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委托当地乡镇政府组织开展荒山绿化学习班,使水土保持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加强建后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制定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管护制度和乡规民约等政策措施,狠抓治理后的管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程效益的发挥。

3.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解决山区群众的生态问题、生存问题、生产问题、发展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把梯田工程和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流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第一,经项目区政府群众要求,对经济林区内一条沟道进行护岸衬砌、修建蓄水谷坊。不但为经济林区提供灌溉水源,而且形成生态湿地,为小流域娱乐游憩提供水面景观;第二,硬化经济林区到农家乐酒店的山间道路,形成集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餐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为美丽幸福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了助力,为实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的目标提供了示范。

猜你喜欢

莒南县项目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星空下的我们
闲散生活
水土保持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水土保持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