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胜利灌区引黄闸前泵站建设经验

2015-04-07李雪东营市水利灌溉管理处山东东营257091

山东水利 2015年8期
关键词:基坑支护泵站流量

李雪(东营市水利灌溉管理处,山东 东营 257091)

东营市胜利灌区引黄闸前泵站建设经验

李雪
(东营市水利灌溉管理处,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通过分析胜利灌区引黄闸前泵站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闸前泵站在冬季水位高、温度低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采取的先进施工工艺,为类似引黄灌区解决引水困难问题提供借鉴经验。【关键词】胜利灌区;泵站;流量;施工围堰;基坑支护;蒸汽养护

1 灌区概况

东营胜利灌区引黄闸位于黄河下游,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3万hm2,年均引水9500万m3,其中农业用水4000万m3、非农业用水4500万m3。引黄闸位于黄河右岸大堤桩号210+385处,设计流量40m3/s,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闸底板高程8.8m,闸前设计水位11.66m,灌区有干渠1条,长38.4km,设计流量20~40m3/s,沿渠有节制闸3处、泄水闸4处,支渠48条,干排1条,2001年完成干渠衬砌建设。

2 泵站建设的必要性

2.1保障灌区应急引水的需求

东营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黄河是主要的客水资源,90%以上的用水量来自黄河,胜利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占50%,近五成的农田没有达到节水灌溉模式,供需水矛盾突出。2001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时,由于黄河调水调沙以来,主河床下切,同流量水位降低,使得引水出现困难。据统计,2005—2010年黄河流量分别为150m3/s、200m3/s时,胜利闸前水位较调水调沙前分别下降了1.17m、1.31m。利津水文站流量分别在80m3/s、100m3/s、150m3/s、200m3/s、300m3/s情况下,胜利闸引水能力对应为1.3m3/s、2.3m3/s、5.0m3/s、10.5m3/s、16.2m3/s,2010年2~5月份黄河流量小于150m3/s的天数为47 d,占春灌引水天数的40.8%,也就是说春灌期间引水能力在5m3/s以下的概率为40.8%,已经严重制约着灌区春灌用水。

2.2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灌区属于自收自支单位,农业用水水费收缴标准为0.0552元/m3,水费收缴率不高,工业用水量少,水费仅能维持年度收支平衡,胜利灌区长期低水位、小流量引水导致渠道挟沙能力降低,造成渠道淤积严重。进行清淤工程需要投入人力、财力,长期循环加重灌区经济负担。

2.3引黄闸前泵站建设的可行性

1)政府重视,资金到位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该工程建设,核定总投资2301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760万元,其余市政府筹集,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2)黄河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协作是关键。胜利闸前泵站与黄河大坝相衔接,工程建设等事关大坝安危,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必须经黄河部门审批同意。黄河部门大力支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与水利部门密切配合,从设计方案到施工环节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3 工程建设总体布置、泵站规模和效益

3.1总体布置

胜利引黄闸前泵站工程位于胜利引黄闸前首,泵站主体由连接段、自流闸、泵室、出水池等部分组成。连接段:布置在泵室两侧,平台高程13.40m,采用浆砌石护砌,护坡采用干砌石。自流闸:考虑流量大时采取自流引水的方式,自流闸设计流量40m3/s,自流闸布置于中间,长13.0m,底板高程8.60m,孔口尺寸为2.8×3.0m,3孔,底板厚0.8m,中墩厚1.0~0.6 m,配平板铸铁闸门。泵室:布置在自流闸两侧,每侧布置3台水泵,水泵机组成“一”字型布置,工程平面呈正方形。泵室底板高程为5.51m,底板厚0.8m,两侧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方便检修,在泵室和闸室顶部布置排架柱,设置双梁桥式起重机。出水池:为减少对原引黄闸前护坡的冲刷,泵站为侧向出水,出水池长6.0m,为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底板高程为8.60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2泵站规模

泵站规模确定的前提是满足黄河利津水文站最小流量80.0m3/s时,基本满足春季灌区需水要求,确定泵站设计流量为24.0m3/s。安装型号为1200Q2B-125型6台潜水轴流泵,单泵设计流量4m3/s,配套电机280 kW,总装机1 680 kW。

3.3效益分析

闸前泵站建成后,经过运行实测,提水成本每立方米水价增加0.012元,但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闸前泵站建成,引水不再受工程建设的制约,实现了黄河有水引得出,灌区用水送的到,保证了灌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彻底解决了因黄河水位低、不能及时引水的状况,避免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上下游之间争水矛盾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灌区内相继建成的大批高效农业产业园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社会效益显著。

2)经济效益。闸前泵站的建成,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带动灌区走向了良性运行的发展轨道,改善灌区灌溉面积2.33万hm2,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 750万kg,新增籽棉574万kg,年增效益3 185万元;灌区实施集中大流量供水,可减少渠道淤积,年节约清淤经费120万元左右。

3)生态效益。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面的、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胜利灌区每年为东城中心城水系及生态建设供水约3000万m3,极大地改善了东营中心城的生态环境,为东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供水方面提供了有利保障。

4 主要施工经验

4.1施工围堰填筑

施工围堰首先要确定围堰的高度,采用施工区施工期内多年黄河平均水位加0.5m超高,确定围堰高程13.4 m;二是围堰外坡采取防冻措施,由于围堰外坡靠近主河槽,围堰填筑完成后,在围堰外坡设置钢管与钢板相结合的防护层,减少冰凌对坝体的直接破坏;三是围堰留有加高的余地,当外水位高于设防水位时,可随时加高围堰;四是围堰与高喷桩平台一起填筑,平台高度为13.4m。

4.2基坑支护和截渗

为减少开挖对黄河大堤的影响,采用高压旋喷桩截渗墙进行基坑支护和截渗,基础处理也采用高压旋喷桩,在基坑四周布置四排高喷桩,内侧两排,内插钢管增加高喷桩强度。高喷桩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土方置于围堰外侧以加固围堰。为确保在泵室及闸底板浇筑时基坑无水,在每侧泵室各打2眼直径50 cm的渗井备用,若高喷桩截渗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安装潜水泵进行基坑降水。

4.3高温养护

工程2012-10-22开工,2013-02-05完工。由于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大坝内侧,当年黄河水量较往年同期相比偏大,水位居高不下,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和风险,再加上遇到严寒降雪天气,施工难度倍增。工程施工人员采取严格的冬季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采用高温蒸汽养护措施,即用塑料布覆盖,布下充高压蒸气,保证温度60℃以上,持续时间达24 h,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5 结语

胜利引黄闸前泵站工程建成后,为灌区引水供水争得了主动权。既保障了灌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使农业增产丰收;同时又能做到科学调度、大流量集中供水,减少干渠泥沙淤淤,节省管理运行成本,使灌区发展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责任编辑迟明春)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8-0009-02

收稿日期:2015-04-08

作者简介:李雪(1964—),女,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基坑支护泵站流量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寻找书业新流量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基坑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的关键施工技术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泵站数量
五位一体流量平稳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