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阳市实施“河长”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2015-04-07

山东水利 2015年8期
关键词:海阳市水源地河长

于 泳

(海阳市水利局,山东 海阳 265100)

海阳市地处胶东半岛南端,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3.9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92.9m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4,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境内河流为山东沿海诸河直流入海水系,有中小型水库116座、总库容1.51亿m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面源污染加剧,农村河溪池塘污染、富营养化严重,甚至局部水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的破坏。为加强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自2013年以来,海阳市从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御、水生态安全、水网络构建、水污染防控等方面,积极落实“河长”制管理工作机制,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洁有序,取得了可喜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应。

1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夯实工作基础

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现场观摩会、现场调度会进行研究部署、调度工作进展情况。针对需重点治理保护的河道,建成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监管有力的河道及水源地保护联动机制,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2014—2015年“双重点”“惠民利群”工作与《海阳市2014—2015年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中,予以重点考核、督查,实行每月通报。在成立海阳市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市“河长”制管理办公室,组织各镇区街道建立“河长”制管理工作机构,由市级领导、镇区街道负责人担任 “河长”与“河段长”,并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河道及水源地的水生态、水环境整治负主要领导责任。全市组建河道及水源地专兼职巡查队伍16支、保洁员2202名、河道保洁员281名,实行全天候、无缝隙巡查,采取村收集、镇街区统一运输处理的方式,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有力地保障了河道及水源地水环境秩序。全市在重点河段安装竖立了80个《河长制管理公示牌》,制定了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工作目标。

2 认真排查,制定方案,摸清水体信息

海阳市把制度落实作为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为摸清工作底数,掌握水体信息,组织相关单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河道及水源地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排查出排污口、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非法采砂堆砂点、畜禽养殖、水毁建筑工程等重点隐患治理点282个。对河道及其支流环境状况进行登记造册备案,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推进目标。组织镇街供水协会、村级保洁员、村级水利员和部分群众代表成立河道及水库专兼职管理队伍。全市河道落实巡查责任,水利、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累计巡查河道6000多公里,封闭排污点39处、关停养殖场57处,查处水事违法行为23起,有力地维护了水工程安全和水事秩序。环保部门每月对26个河流监测断面进行一次监测,建立了河流水质变化动态数据库。水利部门投入50万元,建立9处水情监测点,纳入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并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情、雨情、工情等水环境信息平台。

3 突出重点,抓住源头,推进环境整治

1)抓河流整治。为构建蓄泄得当、引排顺畅、丰枯调剂的河道工程体系,全市3条列入国家投资的河道治理工程均坚持生态治理的理念,着力提高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以及水生态修复能力,建设内容主要为河道疏浚、浆砌护坡、两岸绿化、拦蓄补源等,总投资7160万元。其中留格河治理工程河段总长10.225km,于2014-04完工;纪疃河治理工程河段总长10.34km,于2015-05底完工;昌水河治理工程河段总长10.38km,计划于2015-12底完工。镇村级投资的河道整治工程着力抓好小流域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三大工程,2014-11至2015-01,累计投入1.84亿元对15条河道进行了系统整治,累计出动人数2.1万人/次,投入机械车辆5623辆,清理整治河道长度250km,清除垃圾淤泥86.88万m3、清理“三大堆”4万余处,关停养殖场43处,水系绿化面积435hm2。

2)抓源头治理。海阳市有两座城区污水处理厂,两座镇级污水处理厂,通过管网配套和更换,将生活污水纳入管网。新城区的两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截至2015年底,全市将有13座镇级垃圾中转站配备集中式生活垃圾箱、生活垃圾收集桶(箱)、垃圾池等,并落实专业保洁队伍,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模式,实现了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的“三改善”和文明水平、保障水平、管理水平的“三提高”。

4 加强督导,定期考核,严格控制审批

海阳市把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整治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中予以重点考核,通过对水质、水情等数据定期检查监测,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所属镇及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对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针对大沽夹河、五龙河海阳段环境治理,2013-11至2014-11,累计投入3522万元,整治河道57km,出动人员5240人/次,出动机械1850台/次,清理河道垃圾及淤泥8万m3,关停养殖场21处,水系绿化42.92万株,保障了烟台市区和下游群众的用水安全。针对留格河饮用水源地治理,建设了两处污水处理设施,对河两岸的生活污水和石材废水进行处理,并铺设管道将处理后的废水排出,彻底杜绝了饮用水源地污染隐患,保障了沿岸群众的饮水安全。

环保、水利等部门完善监测站网布局,强化监测监管,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污染重、水耗大的项目,鼓励发展技术起点高、低耗、高效、无污染的产品和产业,规定在重点保护河段及水源地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一律不审批建设水污染项目。在此项工作推进中,海阳市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载体上设置曝光台,对群众反响强烈的隐患点源进行曝光,充分利用和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促进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广泛宣传河道及水源地保护政策法规与“河长”制管理工作有关规定,以及取得的各项进展,引导市民增强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识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 结语

河道及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通过落实“河长”制管理工作机制,海阳市河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蓄水、行洪、排涝等综合功能得到恢复和提高,为建设美丽海阳、实现由“中等县”向“强等县”跨越提供有力的水环境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海阳市水源地河长
“晒”责任,“亮”承诺——海阳市推行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海阳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海阳白黄瓜种植技术研究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浅谈加快公路建设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图说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