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西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2015-04-07金钢
金 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一、引言
2010年底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正式全面启动,意味着中国东盟经济要走向一体化,而广西处在中国对东盟开放开发的桥头堡,因此广西经济面临着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此外,广西属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国策也惠及广西,区政府也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诸多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面前,广西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要发展金融要先行。然而,广西金融业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各项金融发展指数不仅大大低于东部发达省份,即使与同处于西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相比也是非常落后的。落后的金融业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广西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金融业的大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全面腾飞。
二、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理论界多数专家的共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是指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已经清晰地论述了这种影响途径。根据AK模型 g为经济增长率,A为边际产出率,s为储蓄率,θ为储蓄投资转化率,δ为折旧率。金融发展是通过影响私人储蓄率s、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θ、资本边际产出率A这三个变量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即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经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资本投资等渠道引导经济增长。因此,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实质就是要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改善金融结构,以金融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广西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金融相关率(FIR)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是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人们常用金融相关率去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或金融发展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广西金融相关率只有2.31,远低于东部地区3.21的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广西自身所处的西部地区2.85的平均水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地区存款和贷款以外的金融资产数据很难准确地获得,所以本文在计算金融相关率时没有加入其它金融资产。本文用年末存款余额与年末贷款余额之和代替金融资产总额,而用GDP总量代替各地区经济活动总量,以此粗略计算出各地区的金融相关率。这虽然是次优选择,但是同样可以说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考虑各地区其它金融资产(主要是证券资产),则广西的金融相关率相比而言差距将会更大。这是因为东部地区证券业发达,股票发行和债券发行规模都比较大,真实的金融相关率比本文计算的金融相关率肯定还要高,而广西的证券业却比较落后。在西部省份中,由于广西证券规模排名比较靠后,因此广西的金融相关率与西部地区的金融相关率的真实差距也会更大。这说明广西金融发展程度相对是比较落后的。
表1 2014年广西的金融相关率
(二)金融业结构不合理
(1)银行机构体系不合理。首先,在广西地区,全国性的大型银行机构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地方性的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在分支机构的数量方面还是业务总量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截至2014年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全国性的银行类机构(包括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的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数占比51.5%,从业人员占比57.9%,资产总额占比56%。这说明,广西金融业实力最为雄厚的仍然是全国性的银行机构,如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服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是其它中小银行类金融机构无法企及的,这一点单从其从业人员数量占比便可以看出。其次,在广西地区,财务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没有发展起来。根据《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14年末广西总共只有2家财务公司,55位从业人员,而信托投资公司个数为0。合理的银行体系应当是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和谐共存、均衡发展,不应跛腿。显然,广西银行业体系结构并不健全。
(2)社会融资结构不合理。广西自治区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融资的依赖程度过高,而通过发行证券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过低。2014年广西通过国内A股融资只有区区43.2亿元,仅占当年社会融资总额的1.39%。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比率不仅大大低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广西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并不高,广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发展资本的能力非常弱。另一个问题是,广西年度社会融资总额(包括贷款、债券和股票)多年来也只有区区的2、3千亿元的规模,与发达地区近万亿的规模相比实在太小,社会融资的不足,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表2 2014年全国各地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情况(%)
(3)保险业比较落后。反映保险业发展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一般来说,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越大,表明该区域保险业越发达,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强。从下表可以看出,2013年、2014年广西的保险密度在同为西部地区的12个省级行政区划当中排名第10,而保险深度则排名第11,两项指标在西部省份中的排名均处于绝对落后地位。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2014年全国的保险密度为1479.3元/人,广西只有626.6元/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保险深度为3.18%,而广西只有2%,差距亦十分明显。这说明保险业在广西的发展还非常落后,其对广西经济社会的保障作用比较弱,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表3 西部各省份2013、2014年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对照表
(三)金融服务质量低
广西银行机构服务质量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柜面服务人员每笔业务的办理时间过长,体现出业务技能差。在江浙发达地区,即使是县级银行网点,对柜台每笔存取款业务的办理时间有一个上限规定,业务办理高效快捷。但我们调研发现在广西办理银行存取款等基本业务时,平均每个人办理的时间几乎相当于江浙等发达地区的两倍甚至更久。二是普遍存在怠慢客户的现象,例如银行职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转身跟同事聊天,打私人电话,先整理自己的账目后办客户业务等。三是工作人员还不习惯使用文明用语,银行制订的“微笑服务”规则也束之高阁,有的态度还很差,对客户的有些问题显得不耐烦。四是银行职员有些“懒”,在江浙,客户存取款能享受“免填单”服务,填单由银行职员代劳,而在广西都是由客户自己填单,没有体现出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精神,而且由客户自己填单会导致业务办理时间过长,因为客户对银行业务毕竟不如银行职员熟悉。五是网点数量和柜台员工数量满足不了需要,特别是业务量集中的时段,有些银行网点也不考虑增加服务窗口,这使得客户要等待很久才能办理业务,浪费了客户大量的宝贵时间。六是银行职员业务素质不高,比如有时候我们发现银行职员对客户提出的一些不算偏的问题都不能正确的回答,甚至有些职员错误地进行回答应付了事。
四、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广西金融发展相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因此,促进广西经济腾飞的重要思路是:金融先行,以金融业的超常发展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
1.努力扩大广西地区的金融规模
广西的金融规模较小,这必然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金融业自身来说,一定的金融规模也是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各项功能的基础。因此,努力扩大金融规模,尽可能多地筹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广西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
扩大金融规模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储蓄动员功能,优化投资转化效率;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特别是要培育一批上市公司,扩大从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三是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出台金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源转移到广西;四是推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广西进一步扩大分支机构数量,完善其组织服务体系,加大在广西的贷款投放规模,增强其信贷扶持能力。
2.积极完善金融结构,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
广西失衡的金融业不能满足经济起飞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因此,广西金融结构必须优化。一是政府金融政策要向中小金融机构倾斜,鼓励广西本土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比例;二是要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如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的发展,全面优化广西金融组织结构;三是培育广西金融市场,提高广西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比例;四是加快广西保险业的发展,扩大保险保障社会经济的范围和力度,增强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鼓励创新金融工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满足广西经济社会所需的金融工具。由于广西经济金融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企业规模弱小,信用能力不强,又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地区,所以除了股票、债券、存单、票据等传统的金融工具外,广西金融市场更迫切需要资产证券化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创新型的金融工具。
二是合理布局金融服务网点,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在业务集中时段增加柜台服务窗口,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
三是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包括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业务能力的培训旨在促进员工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更好掌握,使员工的业务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要求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坚持热情服务、微笑服务。
4.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提高金融效率
首先,作为特殊企业的金融机构,其内部管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摆脱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让金融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经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其次,商业性的金融机构要重视和加强自身风险防控,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亦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共同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最后,金融机构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着力改革冗长缓慢的决策程序,以便显著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
5.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广西地区信用等级
广西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挫伤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以及资本市场的再融资能力。治理措施包括:(1)加快完善广西地方金融法律环境,为广西地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2)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企业购并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从而提高它们的信用水平,增强它们的融资能力。(3)完善信用征信体系,为更多的企业和居民建立信用档案,进一步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与各商业银行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力度,“政、银、企”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经济决策的准确性,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为金融部门、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1]Gurley,Edward Shaw.Financial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
[2] Patrick.Hugh 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1966,14(2,January).
[3]李苗苗,肖洪钧,赵爽.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02期.
[4]周炯,魏佩佳.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张萍,陈福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财经论从,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