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峄城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06狄延文

山东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枣庄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狄延文

(枣庄市峄城区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300)

峄城区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狄延文

(枣庄市峄城区水利和渔业局,山东 枣庄 277300)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峄城区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建设科学完备的水利设施体系,强化基础设施管理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枣庄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改对策

枣庄市峄城区总面积628km2,现有耕地2.92万hm2,平原涝洼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3,有效灌溉面积2.28万hm2,旱地6400hm2。有胜利渠灌区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6处。全区共有小型水库20座,其中小(I)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17座;塘坝126座;灌溉机电井947眼;提水泵站180处;输水灌溉渠道522.9km。这些工程的建设曾为峄城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灌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维护资金缺乏及管理不善,目前这些工程完好率只有51%,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已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

峄城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大多属村集体所有,基本上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兴建的,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配套不齐全,维修投入资金少,老化失修,抗御旱灾能力不足,并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如胜利渠灌区、贾庄闸灌区骨干输水渠道大多跑水漏水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45,田间工程无配套。部分工程无专人管理,即使有人管理,有些也由于报酬低等问题,不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其保护不力,造成严重损坏。有些工程缺管护房,电源保证率低,输水设施不配套,配套功率过大或偏小。因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严重退化,效益衰减严重,难以为继。

1.2用水难与水费收取难并存

用水难,表现在多数渠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小型水库、塘堰蓄水量减少,再加上水资源浪费严重,群众习惯用“大锅水”,对资源不加珍惜,浇地大水漫灌,水利用率不足40%。由于农民没有水是商品的观念,每年有90%~95%应收水费收不上来,水费收取困难,致使水利工程的再建和维修缺乏资金来源,形成恶性循环。

1.3产权不明晰,改革滞后

由于年代的沿革,农田水利设施难以确定明晰的产权关系,只是模糊地说产权的主体属于集体,群众因传统观念影响,积极性不高,加上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优惠政策少,除了荒山、荒滩部分拍卖,其它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没有改制。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责、权、利不明,建、管、用脱离的现象,个体化农户与已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之间缺乏衔接。

1.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水利投入,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不足。当前峄城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机制主要是“从上级争取一块、区、乡投一块、农民集一块”的格局,还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这就决定了峄城区的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不仅是农民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也严重不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两工”的取消,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将更为不足。

2 整改对策

针对峄城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为保障峄城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持续水利灌溉,特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对策:

2.1推进灌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在开展区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明确灌区重点水利工程,将目前实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区域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国土整治等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发挥“水源—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系统改造的综合效益。

2.2合理规划,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编制完成的《峄城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峄城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峄城区水利十二五规划》等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2.3建立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任务,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投入作保障。要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投资规模、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要把水利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次,制定水利建设奖励扶持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采取多干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办法,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大力发展民营水利不仅可以弥补水利投入不足,改善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促进节约用水,而且可以盘活水利资产,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三赢”,即政府省钱、省心;投资者挣钱、可心;群众受益、称心。第三,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提倡和鼓励外商、企业和个体,采取自办、联办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建水利工程,这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值得推广的办法。

2.4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及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坚持拍卖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纽带,进一步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经营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走上以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路子。

2.5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创新管理办法

落实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和责任,创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确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和保养的权责,村集体要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列入到村委会公益事务中。依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地投工投劳。推广由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对用水工程的管护,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效管理。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体系,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2.6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水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7加强水利宣传教育

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

3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已发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已奏响,通过峄城区全体水利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区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将得到扭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蓝图将在不久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3-0061-02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狄延文(1972—),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枣庄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