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整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免疫功能30例
2015-04-05吕雅妮刘志诚
吕雅妮,刘志诚
(1.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9)
针灸调整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免疫功能30例
吕雅妮1,刘志诚2
(1.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9)
目的:观察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根据“辨证论治”基本原理,给予毫针和耳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在肥胖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免疫功能症状积分、INS及Leptin水平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灸调整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免疫功能有良性影响。
针灸;单纯性肥胖病/针炙疗法;免疫功能;肥胖指标;痩素;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临床观察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者上呼吸道感染机率、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及严重性、外科手术后并发症、某些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均较非肥胖者高,提示肥胖者的免疫功能异常。降低体重常常能提高肥胖者的免疫功能。然而肥胖影响免疫功能的具体途径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脂肪组织及瘦素可能是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键之所在。2005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针灸调整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免疫功能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减肥专家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30例。女性27例,男性3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27 a,最短1 a;合并高血糖1例,脂肪肝1例,高脂血症5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①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即肥胖度≥20%;体重指数(BMI)大于26;脂肪百分率(F%)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②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可除外症状性肥胖(继发性肥胖)。临床病证积分评分法参照参考文献[2]自拟反映免疫功能的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反映免疫功能的临床病证积分评分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完全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②针灸治疗前1个月及治疗期间未采取其他减肥方法治疗。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继发性肥胖病:下丘脑综合征,垂体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等。③不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4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指导原则》[3]的标准。遵循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采用耳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4.1 胃肠实热型(14例)
主症:形体肥胖,多食易饥,口干舌燥,怕热多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治宜清泄胃肠腑热。耳穴:外鼻、小肠、大肠。体穴:内庭、上巨虚、天枢、曲池、足三里。
4.2 脾虚湿阻型(11例)
主症:肥胖,纳少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肢肿,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或细。治宜清热利湿。耳穴:三焦、脾、肺。体穴:水分、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
4.3 肝郁气滞型(5例)
主症:肥胖,性情急躁,胸胁胀满,月经不调,闭经,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细或弦。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耳穴:肝、心、胆。体穴:肝俞、膻中、太冲、行间。
4.4 操作方法
耳穴埋藏掀针或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3~5 d更换1次,针灸体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或灸均30 min,针刺得气后,实证者以泻法为主,虚者多用补法,寒盛可加温灸。耳针与体针同时进行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肥胖度、体脂百分率(F%)。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食欲、口渴、摄食量、饮水量、精神状态、大小便等以及反映免疫功能临床病证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的血清Leptin、INS,用ELISA方法测定。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痊愈:病证总积分为0分。显效:疗效积分减少≥67%(治疗后总积分减少≥2/3)。有效:疗效积分减少≥33% <67%(治疗后总积分减少≥1/3、<2/3)。无效:疗效积分减少≤33%(治疗后总积分减少≤1/3)。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3个疗程的疗效对比
见表2。3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18.0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个疗程的疗效对比
8.2 针灸治疗前后患者肥胖指标对比
见表3。
指标例数治疗前治疗后体重(kg)3078.92±10.6371.52±10.35**WHR300.91±6.903E-020.89±6.973E-02BMI(Kg/m2)3029.56±2.7627.32±2.69**F%3050.00±9.4840.24±8.2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
8.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4。
疗 程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306.57±2.116.07±2.122306.07±2.124.03±1.95**##3304.03±1.952.30±1.24**##
注:与同一疗程治疗前对比,**P<0.01;与不同疗程治疗后对比,##P<0.01。
8.4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临床病证积分对比
见表5。
疗 程例数治疗前治疗后1301.73±1.531.60±1.382301.60±1.381.10±0.993301.10±0.990.57±0.73*#
注:与同一疗程治疗前对比,*P<0.05;与不同疗程治疗后对比,#P<0.05。
8.5 治疗前后INS、IAI及Leptin水平对比
见表6。
指标治疗前(30)治疗后(30)INS14.06±7.659.78±3.72**IAI-4.23±0.55-3.79±0.61Leptin18.04±5.6815.06±5.36*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
9 讨 论
沈丕安教授在《现代中医免疫病学》中指出现代免疫学是以内科为基础,涉及许多临床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大部分疾病可属中医学的内伤虚劳范围,并认为脾胃学说和肾命学说可以指导对其的临床治疗。而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主要是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或肾气不足、精气失藏。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由脾胃虚弱而生,这正说明脾胃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即为防病,实际上其生理功能很广,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免疫、血液、能量代谢、水液代谢、内分泌等,脾胃虚弱则其防病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现代研究同样表明脾虚病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比正常人为低。另外肥胖病人大多贪食“肥甘厚味”,一则其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二则“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矣”。内热滋生,同样可导致免疫力的下降。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述的:“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综上所述,肥胖患者或者先天禀赋不足或者脾胃虚弱或者饮食不节,终致免疫力较正常人低下易滋生疾病。因此调整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是治疗的关键。针灸治疗时应主要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足三里是最常用的穴位,不仅因为它是胃经的合腧,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而且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西医近年来对于肥胖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于免疫炎症方面。如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其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等。它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起桥梁作用。遗传性肥胖小鼠缺乏瘦素或瘦素受体;非遗传性肥胖小鼠常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肥胖可因缺乏瘦素或患高瘦素血症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量研究表明Leptin 对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均有促增殖作用[4-5]。而且体外实验的研究表明Leptin 对细胞的这种促增殖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6]。不仅如此,瘦素与免疫细胞的激活亦有相关性。Zarkesh[7]等发现,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存在一定的OB-R RNA 的表达,高剂量的Leptin 通过白细胞膜上的OB-R 直接激活白细胞的免疫应答。吴颖[8]等认为瘦素能增加机体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性。本研究显示肥胖患者血清Lepti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这与以往的结果一致。肥胖机体持续处于高瘦素血症状态,则可能诱导体内免疫系统激活,炎症因子释放,而在平时细胞并不释放这些炎症因子,因此,肥胖机体处于一种潜在的炎症状态,针刺后患者体重减少的同时,血清Leptin水平明显回降,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刺可通过降低肥胖患者较高的Leptin水平,从而改善其炎症状态。
事实上,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观点已得到共识,肥胖的一些并发症,例如胰岛素抵抗,也被认为与慢性炎症有关[9]。肥胖、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均以胰岛素抵抗为其共同发病基础。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证据均说明炎症是IR 的主要致病介质[10]。肥大的脂肪细胞分泌大量促炎或炎症因子,炎症因子与脂肪内分泌、氧化应激、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IR 和β细胞功能障碍,并可导致2型糖尿病。许多学者认为肥胖病人所并发的2型糖尿病与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前肥胖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IR;针灸治疗后,INS含量明显回降,同时Leptin的水平也明显降低,说明针灸通过纠正高INS血症及高Leptin血症,对抗IR和LR,从而改善肥胖患者的潜在炎症状态。
总之,肥胖是一种潜在的炎症状态或者慢性亚临床炎症甚至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观点已经得到共识,近年来研究表明,一些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 )等,都参与介导了肥胖的炎症反应,针灸对这些炎症因子是否有良性的调整作用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10 参考文献
[1]刘志诚,孙凤岷,韩燕,等.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8,23(1):69-75.
[2]刘志诚,孙凤岷,袁锦虹,等.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并发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 (47):78-8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
[4]Torpy DJ, Bornstein SR, Chrousos GP, et al.Leptin and interleukin-6 in sepsis[J].Horm Metab Res, 1998, 30(12):726-729.
[5]Jane K.Howard, Graham M.Lord, Giuseppe Matarese,et al.Leptin protects mice from starvation-induced lymphoid atrophy and increases thymic cellularity in ob/ob mice[J]. J.Clin.Invest, 1999, 104(8):1051-1059.
[6]Consuelo M,Jose S ,Raimundo G,et al .Human leptin enhances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irculating T lymphocytes[J ].Cell Immunol ,2000 ,199 :15.
[7]Zarkesh E Hamid, Pockley G,Russell A Metcalfe ,et al.High-Dose Leptin Activates Human Leukocytes Via Receptor Expression on Monocytes[J].Immunol,2001,167(8):4593-4599.
[8]吴颖,高晓明.瘦素与自身免疫疾病[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61-1062.
[9]王旭方,刘志红.肥胖与免疫炎症[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20(5):455-460.
[10]Linglin X, Ortega MT, Silvia M, et al.Interactive changes between macrophages and adipocytes[J].Clin Vaccine Immunol, 2010, 17:651-659.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7-0031-03 ·临床报道·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7.16
2015-01-13;
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