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颈部淋巴结炎1例

2015-04-04王新华宋允胜

山东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皮疹血常规

王新华,宋允胜

(山东黄河医院,济南250032)

患者女,58岁,因“发现颈部及左耳后肿块并疼痛11 d、发热7 d”于2014年5月9日第1次入住本院。患者于入院前11 d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左耳后肿胀疼痛、颈部肿块,肿块始发时1.5 cm×1.0 cm×0.5 cm,后逐渐增大,且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2℃,自服头孢羟氨苄霉素治疗2 d无效即到本院就诊。查体见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3 cm×3 cm×2 cm;未见其他阳性体征。检测血常规:WBC 4.06 × 109/L,N 63.30%,L 33.7%,RBC 4.84×1012/L,PC 132×109/L。颈部 B 超示:左侧腮腺内淋巴结肿大、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即诊断为颈部急性淋巴结炎,门诊给予静脉点滴头孢哌酮舒巴坦、利巴韦林治疗。3 d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考虑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过敏,改为阿奇霉素静滴。阿奇霉素应用2 d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不能耐受而停用。经以上治疗,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变小,但仍发热,体温37.5~38℃,全身皮疹明显,且伴心慌、胸闷,故要求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 37.7℃,R 16 次/min,P 96 次/min,BP 120/75 mmHg。全身见散在皮疹,压之不退色,未高出皮肤;左耳后可触及2 cm×2 cm×1.5 cm肿大淋巴结,双侧颈部颌下均可触及1 cm ×0.5 cm×0.5 cm肿大淋巴结;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无异常。血常规WBC 9.7 ×109/L,N 54.20%,L 34.9%,MONO 6.7%,EO 4.61%,BASO 0.1%,RBC 4.84 ×1012/L,PC 132 ×109/L;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异常;心电图示ST-T改变,除 aVR 导联外,ST下移0.1~0.15 mV,T波低平。入院诊断为:①急性颈部淋巴结炎;左侧腮腺炎(可疑);③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④冠心病(可疑)。入院后给予静滴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及其他对症处理(未应用糖皮质激素)。实验室检查:ALT 138 U/L,AST 45 U/L,GGT 121 U/L,ALP 279 U/L,CRP 23 mg/L,WBC 10.49 ×109/L,N 59.7%,L 25.4%,MONO 8.2%,EO 6.6%,ESR 50 mm/h。IgA 5.34 g/L(正常值 0.70 ~4.00 g/L),IgM 8.83g/L(正常值0.40 ~ 2.30 g/L),补体 C40.444 g/L(正常值0.100 ~0.400 g/L),抗核抗体(ANA)113.40 Au/mL(参考区间<40 Au/mL)。IgG、IgE及补体C3正常。腹部B超示脾轻度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双肺下叶斑片状高密度影。住院第6天,患者体温37.6℃,肿大淋巴结、全身皮疹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变化,要求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出院诊断:①急性淋巴结炎;②肺炎;③迟发性药物过敏反应。患者于2014年5月14日转入某三级医院,检测血常规:WBC 10.68 × 109/L,N 63.0%,L 19.4%,MONO 8.5%,EO 9.1%;CRP 30 mg/L;IgA 4.61 g/L,IgM 14.10 g/L,D-二聚体 3.69 mg/L,ANA阳性;ESR 34 mm/h。入院拟诊: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疑);②药物热(可疑)。给予甲泼尼松龙40 mg/次静注,2次/d;利巴韦林口服150 mg/次,2次/d;泛昔洛韦口服0.25 g/次,2次/d;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反应。入院第5天检测结核抗体阴性、抗EBV衣壳抗原抗体IgG阳性、抗EBV衣壳抗原抗体IgM阳性、抗EBV核抗原抗体IgG阳性。入院第9天复查抗EBV衣壳抗原抗体IgG阳性,抗EBV核抗原抗体IgG阳性;2014年5月24日查EB病毒DNA定量1.94×104 copies/mL(参考范围﹤5.0×103copies/mL)。患者住院治疗13 d出院,出院时体温降至正常,肿大淋巴结消失,皮疹大部分消失,仅在颈部可见散在斑丘疹,伴瘙痒。出院诊断: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②药物热。患者因担心病情反复,于某三甲医院出院后再次入住本院。住院后继续给予甲泼尼松龙静注,20 mg/次,2次/d,3 d后停药。停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明显,颈部皮肤发红,但无皮疹再现,局部皮肤脱屑,无色素沉着,给予氯雷他定缓解瘙痒症状,予中药内服,综合治疗14 d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无发热,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无异常。

讨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在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9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有EB病毒感染,其中绝大部分在1岁前感染[1]。近年来,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有所增加,临床症状与体征呈多样性和不典型性,且易累及多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其误诊率达69.2%[2]。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可同时出现肝脾大,或仅肝或脾大;躯干、面部斑丘疹,常为多形性,伴轻度皮肤瘙痒;偶见心包炎、心肌炎、肾炎、神经系统受累见急性无菌性脑膜炎、周围神经炎等。

本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入院后查体发现腹股沟等处浅表淋巴结亦肿大,持续时间3周;患者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8.2℃,为不规则热;发病第4天开始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用药后4 d出现皮疹,以斑丘疹为主,伴轻度瘙痒。患者有脾大、肝功损害并伴有胸闷、心慌症状。血常规初期正常,发病第12天时复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单核细胞持续增高、嗜酸性粒细胞间断增高;发病3周以后,EB病毒抗体测定阳性,且复查后各项EBV抗体仍为阳性,EB病毒DNA定量超过参考范围高限3倍多。综合分析,该患者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另外,患者药物疹诊断应该成立。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皮疹一般3~7 d消退,无脱屑。该病例皮疹反复出现,持续时间1个月,皮疹局部皮肤有脱屑。对于药物热诊断,笔者认为不成立,因为患者在未用药治疗前就已有发热;而药物热大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在39℃以上,一般停用致敏药物,体温可以下降。

本例误诊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该病不是常见病,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3]。②本病多呈散发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呈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单纯淋巴结肿大或扁桃体肿大而无其他伴随症状时很难想到本病[4~7]。③该病例无典型的咽峡炎,仅咽部轻度充血。④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比例未见升高,且主治医师未关注是否有异常淋巴细胞存在。⑤该病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不能应用易引起过敏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等[8]。但该患者发病后自服头孢羟氨苄霉素,就诊后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4 d后出现皮疹,使病情变得复杂。⑥首诊医生对患者血常规正常与临床症状、体征不一致的情况未细致分析,没有考虑到病毒感染的可能。该患者的诊治可得到以下提示:①应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演变规律的认识,对起病急、发热、淋巴结肿大、有咽峡炎、肝脾肿大者,或高热伴某一器官或组织受损诊断不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应血涂片镜检异型淋巴细胞及查EB病毒抗体。②在无明确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即无抗生素临床应用适应证时,不应给予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

[1]覃肇源,李剑波,刘美娜.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476-1478.

[2]童雷,吴国民,叶秀菊,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4):265-266.

[3]杨静.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46(27):53.

[4]耿志强,刘华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8):2879.

[5]陈叶青,周国华,周友乾.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二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9C):141.

[6]王红芳.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58-59.

[7]高静.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4):9.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皮疹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85-3p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