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87例

2015-04-0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毫针口角眼睑

来 明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康复科,重庆 奉节 404600)

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87例

来 明

(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康复科,重庆 奉节 404600)

自2010年起,笔者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87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49例,女38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8个月。

诊断标准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常规对症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好转,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或不对称,睑裂变大,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患者不能额、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露白,不能鼓腮、吹口哨,口角斜,面部表情肌呆滞或面部瘫痪肌挛缩面肌痉挛。

2 治疗方法

针刺疗法。①眼部眼睑上部周围取穴:适宜顽固性眼睑闭合不全者。选取25mm毫针,针刺局部常规消毒,右手将上眼睑轻轻提起,右手持针,分别从两端沿眼轮匝肌横向向内进针5mm,或眼睑正中向下进针5mm(注意针刺的角度,防止针尖刺入内眼睑而伤及眼球)。②面部两侧同时取穴:适宜口角歪斜、或有“倒错”者,即患侧面部不瘫反紧,口角歪斜向患侧,与初发相反,甚至于有的患者闭嘴时口角斜向健侧,说话时又歪向患侧。首先选取健侧迎香、地仓、颊车、夹承桨;局部常规消毒,斜刺进针稍深,行捻转泻法。之后选取患侧同样腧穴宜轻浅刺入,行捻转补法。然后连接6805-2电针治疗仪,两侧腧穴一组,选取疏密波,时间20min,有轻微感觉为度。③配用四肢及背腧穴:适宜患病时间长,休质虚弱者。选取足三里、太冲或肝俞、脾俞、肾俞。局部常规消毒,直刺,行捻转补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mm×40.00mm毫针,以单手进针法快速进针得气,依据胖瘦体质及穴位的不同,毫针刺入相应的深度,将约2cm长的艾条段点燃后插于针柄上施灸,每穴灸2炷,以感觉局部温热为宜。

隔药饼灸疗法。用白附子、肉桂、丁香、白芷、地龙、全蝎、蜈蚣、川乌、红花各等量,共研末 ,再用鲜姜汁调拌成软泥状,用时制作成直径2cm、厚0.8cm药饼。取患侧面部迎香、地仓、颊车、夹承桨、太阳、阳白、攒竹、四白、翳风等穴,每次选取4个穴放药饼,在药饼上安放自制的艾灸筒。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20~30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先仰卧针完颜面及四肢穴后,或俯卧加温针灸背俞穴,再行隔药饼灸疗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5天,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面部表情正常,眼睑闭合,鼓腮如常,鼻唇沟对称,肌痉挛停止,面部瘫痪肌挛缩恢复正常。显效:无明显不适感,面肌表情动作有轻度不对称,面肌痉挛基本消失,偶有抽动。好转:患侧面肌有一定进步,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4 治疗效果

痊愈46例(52.9%),显效27例(31.0%),好转11例(12.6%),无效3例(3.4%),总有效率96.6%。

5 体 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后大多可痊愈,如果感邪较重、失治、误治或体质虚弱以及没有很好的休息导致气血俱虚、气虚血瘀、经脉失养,则成顽固性面瘫。面瘫最常见症状是眼睑闭合不全,长期眼睑闭合不全会致眼睛局部炎症,充血、流泪、视力下降。因此,前期常取睛明、承泣,用短毫针浅刺上眼睑,疗效甚好。后期常见后遗症是面部“倒错”,面部两侧同时取穴,加用健侧穴位有利于防止单刺患则而致“纠正过度”。正所谓“补患侧,泻患侧”,“求对称,防倒错”。而背腧穴是脏腑气血输注腰背的特定穴位,温针灸选取肝俞、脾俞、肾俞,同时配足三里、太冲,具有补脾益肾、熄风止痉、益气养血之功。隔药饼灸疗法具有起到温中散寒、祛风通络作用,能加强开通经络之功。诸法合用,可使面部经气流注,肌肤舒展,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从而面瘫得愈。

R245.825.12

B

1004-2814(2015)05-0444-01

2014-11-24

猜你喜欢

毫针口角眼睑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