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引养生专书《卫生要术》考略

2015-04-04焦振廉禹思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易筋经内功图说

焦振廉,禹思宏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3)

《卫生要术》为清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导引养生类医书。本文拟对其作者、版本、内容及学术价值进行探讨。

1 作者与版本

《卫生要术》为编述性质的导引养生类医书,最早版本为清咸丰八年(1858)刻本,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有藏,《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为徐鸣峰撰,潘霨编。徐鸣峰,名文弼,字勷右,号荩山,又号鸣峰,江西丰城人,约生活于清康熙、乾隆间,乾隆六年(1741)举人,历官鄱阳教谕、永川知县、伊阳知县,著有《汇纂诗法度针》《新编吏治悬镜》《萍游近草》等。好养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集成《寿世传真》八卷。其书卷一为修养宜行外功,卷二为修养宜行内功,卷三为修养宜宝精宝气宝神,卷四为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卷五为修养宜四时调理,卷六为修养宜饮食调理,卷七为修养宜提防疾病,卷八为修养宜护持药物。潘霨,字伟如,吴县(今属苏州)人,以捐输仕宦,历官福建布政使、贵州巡抚等职,同治甲戌(1874)处理日本侵台事件时帮办台湾事务。好医学,辑《伤寒论类方》《医学金针》《女科要略》(附《产宝》)《理瀹外治方要》《外科症治全生集》《十药神书》《韡园医书六种》。咸丰八年本《卫生要术》无徐鸣峰题署及序跋,有潘霨作于咸丰八年的序,称“兹编取丰城徐鸣峰本,参之医经各集,而略为增删”而成,但实则仅取《寿世传真》中修养宜行外功第一中分行外功诀、合行外功歌诀,与修养宜行内功第二中内功图、内功诀有关内容,以导引养生功法为主,不涉该书其他内容,另增《寿世传真》中所无的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十二图、却病延年法等,因而《卫生要术》非出徐鸣峰手,称“徐鸣峰撰”不妥。另,潘霨序称“兹编取丰城徐鸣峰本”,“兹编取”即“此书取”,并未明言书成己手,而序文中常见的“兹取”为“今取”,即“(我)如今取……”之意。潘序之末又称“爰泚笔而为之记”,亦不似自序口吻,因而潘霨可能只是出版者而非编撰者。

另有《内功图说》与《卫生要术》实为一书。该书有王祖源作于光绪七年(1879)的序。王祖源出身仕宦之家,其父王兆琛官至山东巡抚。王祖源虽在仕途,但并不显达,好古,辑有《天壤阁丛书》,其子王懿荣为近代著名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祖源序称自己在咸丰四年(1854)“诣嵩山少林寺,住三越月,尽得其《内功图》及枪棒法以归”(《内功图说》序),则早得《内功图》之书,只因时方多事而无所措手。至“去岁(光绪六年,1878)同年吴县潘尚书以其家蔚如(伟如,即潘霨)中丞所刻《卫生要术》一册寄余,摹刻甚精,审视之,即余少时之所业《内功图》也”(同上),于是“爰重摹一帙……摹者德州武通守文源,刻在成都郡斋,并复其本书原名曰《内功图说》”(同上),此即《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的《内功图说》清光绪七年刻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综上,《卫生要术》与《内功图说》实系一书,编撰者应非潘霨,亦非王祖源,而是另有其人。《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卫生要术》为徐鸣峰撰,潘霨编,著录《内功图说》为潘霨编,应再商榷。《卫生要术》由潘霨初刊于咸丰八年(1858),后有刻本及抄本、石印本若干。《内功图说》系王祖源据《卫生要术》摹刻于光绪七年(1879),另有光绪八年刻本等。

2 内容及渊源

《卫生要术》篇幅较短,内容精炼,且多有渊源。《卫生要术》首列五言歌诀体“十二段锦总诀”及“十二段锦图”,应源自明代朱权《臞仙活人心方》中的“导引法”。朱权为明太祖第十六子,字臞仙,封宁王,多才艺而著述众,多表现道教思想。《卫生要术》中的“十二段锦总诀”,应是徐文弼先引《臞仙活人心方》之“导引法”并对结尾处略作删改,易名为“十二段锦歌”,辑入《寿世传真》。《卫生要术》则取“十二段锦歌”易名为“十二段锦总诀”,仅个别文字略有出入。《臞仙活人心方》“导引法”图八幅,作道士装,《寿世传真》“十二段锦图”图十二幅,作僧人装,《卫生要术》图十二幅,仍作僧人装。“十二段锦总诀”后有“以上系通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先要记熟此歌,再详看后图及各图详注,各诀自无差错,十二图附后”语,亦录自《寿世传真》。

“十二段锦总诀”后为“分行外功诀”,属外功,采自《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外功第一》,包括心功1条,身功4条,首功3条,面功1条,耳功2条,目功4条,口功4条,舌功1条,齿功2条,鼻功3条,手功5条,足功5条,肩功2条,背功1条,腹功2条,腰功2条,肾功2条,凡44条,每条各有解说,如心功条作“凡行功时先必冥心,息思虑,绝情欲,以固守神气”。

“分行外功诀”下为内功部分,先列内功正面图、内功背面图,两图皆见于《寿世传真》,画法略有不同。其下录五脏生理及病证,取自《寿世传真·修养宜提防疾病》。如“心脏(形如未开莲蕊,中有七孔三毛,位居背脊第五椎,各脏皆有系于心)属火,旺于夏四五月,色主赤,苦味入心,外通窍于舌,出汁液为汗,在七情主忧乐,在身主血与脉,所藏者神,所恶者热。面赤色者心热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怔忡善忘者心虚也。心有病,舌焦苦,干喉,不知五味,无故烦躁,口生疮作臭,手心足心热”。

再后为“神仙起居法”,为五言体歌诀,作“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痛快时,两手腹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此法至晚出现于五代,今传世有五代杨凝式小幅行草《神仙起居法帖》,署为“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乾祐为五代时期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年号,乾祐元年即948年,该年正月刘知远卒,其子刘承祐即位,仍用乾祐年号。杨凝式生于唐末,卒于五代后周时,被视为书法史上承唐启宋的人物,《神仙起居法帖》(现藏故宫博物院)为其代表作之一。从杨凝式所署看,《神仙起居法》系其受于华阳焦上人尊师,则渊源更早。

“神仙起居法”下为“易筋经十二图”,该图见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间来章氏辑本《易筋经》。《易筋经》成书年代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作者系明末天台道士紫凝道人宗衡。《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易筋经》有清道光刻本两种,而《卫生要术》成书于清咸丰间,则《卫生要术》自《易筋经》摘取“易筋经十二图”的可能性较大。清咸丰以后《易筋经》传本渐多,多有增演的内容,且彼此多有差异,甚至有名为“易筋经”而实与原书无关者。《卫生要术》中“易筋经十二图”与来章氏辑本《易筋经》卷下中的“图势”内容基本相同,列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出爪亮翅势、倒拽九牛尾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工尾势,凡十二势,唯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二势前后互易。至于图下解说文字,则二书有所互异。如“摘星换斗势”,来章氏辑本《易筋经》作“单手高举,掌须下覆,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卫生要术》则作“双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应是在前者基础上改四言体为七言体。再如“韦驮献杵第二势”,来章氏辑本《易筋经》图下无文字说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黄竹斋本《易筋经》有“足指拄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的说明,《卫生要术》除“拄”误作“挂”外,余皆同。可知《卫生要术》中的“易筋经十二图”应来自《易筋经》较早的版本,文字虽异,但内容略同,承袭关系亦较清晰。

“易筋经十二图”后为“却病延年法”,系据清康熙、雍正间方开《延年九转法》而成。方开为新安(今属安徽)人,精于医学及养生,著有《摩腹运气图考》,曾向颜伟传“延年九转法”,后经颜伟绘图列说,由叶志诜编入《颐身集》中。叶志诜为清代学者、藏书家,汉阳人,辑《摄生消息论》(丘处机)《修龄要旨》(冷谦)《勿药元诠》(汪昂)《寿人经》(汪晸)及《延年九转法》成《颐身集》,于清咸丰二年(1852)刊行,则《卫生要术》中“却病延年法”可能系取《颐身集》中“延年九转法”易名而成。“却病延年法”凡九图,图下有文字说明,如第一图下有“以两手中三指按心窝,由左顺揉团转二十一次”的说明。《延年九转法》中的“全图说”则经删减后附于第九图下。

3 导引的渊源及《卫生要术》的特色与价值

我国导引术源远流长。《灵枢·官能》称“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素问·异法方宜论》称“中央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工笔彩绘四十四个人物全身像……人物姿态、动作各异,有坐式者,亦有站式者,有徒手运动者,也有持器械操练者”[1]。《后汉书》载华佗创五禽戏“以当导引”,实为导引之一法。《隋志》称陶弘景“好阴阳五行、风角星算、修辟谷导引之法”[2],寇谦之得“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2]。《新唐书》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3]。《宋志》著录有《导引养生图》《十二月五藏导引》《太清导引调气经》《六气导引图》等。《明史》载“梁高辅自言能导引服食”[4]。《清史稿》载“甘凤池……善导引术,同里谭氏子病瘵,医不效,凤池于静室窒牖户,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5]。《新唐书》载唐玄宗称“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3]。《旧五代史》载“李鏻年将八十,善服气导引”[6]。唐代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称“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7]。由于对养生的意义,导引在文学中也常被提及。唐代王建《赠太清卢道士》诗有“修行近日形如鹤(一作‘稺’),导引多时骨似绵”句[8],李洞《圭峰溪居寄怀韦曲曹秀才》诗有“巴猿学导引,陇鸟解吟诗”句[8]。宋代刘学箕《沁园春·叹世》词有“有真仙秘诀,飧霞导引,丹砂铅汞,早与身谋”句[9],曹勋《大椿·太母庆七十》词有“导引冲和气,觉春生酒面”句[9]。苏辙在《龙川略志》记述了“导引行气数年”治愈癞疾的事例[10]。《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西晋以后导引气功类医书100余种,导引之源远流长及其对养生的意义可见。

《卫生要术》为导引养生专书,虽然晚出,但仍有特色。首先在于综合各家。十二段锦总诀远承《臞仙活人心方·导引法》,近取《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外功》。分行外功诀及内功部分取自《寿世传真·修养宜提防疾病》。神仙起居法原为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影响较大,《卫生要术》载其文字,作为其书的一部分。易筋经十二图取自来章氏辑本《易筋经》。却病延年法取自《颐身集·延年九转法》。虽各有渊源,当将之融合为一个新的系统并得以广泛流传,实为独特的创举。其次为拣选精炼。全书除图以外不过万字,所选则皆属经验之法和精要之文。养生类医书有内容繁多者,如《遵生八笺》等。即简练如《寿世传真》亦有八卷,涉外功、内功、宝精宝气宝神、知忌知伤、四时调理、饮食调理、提防疾病、护持药物等,《卫生要术》仅拣选其导引养生部分,不及其他。来章氏辑本《易筋经》内容较多,《卫生要术》仅取十二图及说明性文字,文字亦有删减。将《延年九转法》中“全图说”前半部分理论论述的内容删去,仅摘录摩腹的有关规则。简练则易行,此为《卫生要术》流传较广的原因之一。再次为版本较多,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卫生要术》实有两个流传系统,一为《卫生要术》,一为《内功图说》。《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卫生要术》有各种版本15种,其中民国苏州振新书社重印清咸丰八年本与原本可视为同一版本。《内功图说》除清光绪七年刻本外,尚有光绪八年福山王氏刻本。内容简要,版本较多,是《卫生要术》流传较广而影响较大的重要原因。

4 小结

《卫生要术》为清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导引养生类医书,与《内功图说》实系一书,编撰者应在潘霨、王祖源之外另有其人。导引术在我国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于养生却病有重大意义和实际效果。《卫生要术》以导引养生为旨,能综合各家,拣选精炼,虽篇幅较短,但内容实用,且图文并茂,因而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对中医养生学术的普及与推广有贡献,对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养生保健亦有参考价值。

[1]周一谋.马王堆医书考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3.

[2]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 093.

[3]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 245,5 859.

[4]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 638.

[5]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 922.

[6]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1 689.

[7]吴受琚.司马承祯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9.

[8]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0:3 411,8 285.

[9]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2 436,1 209.

[10]苏辙.龙川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4.

猜你喜欢

易筋经内功图说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图说
“练好内功”;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武器
中国易筋经与印度瑜伽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