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69例疗效研究*

2015-04-0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710003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射频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710003)

赵琳辉 杨晓芸 谢 晴 万贝贝 庄贵华△

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69例疗效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710003)

赵琳辉 杨晓芸 谢 晴 万贝贝 庄贵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 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 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射频消融术(RFA)已成为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RFA术后准确评估射频消融疗效,对于预防术后复发,确保治疗的完整性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术疗效的价值,并与同期增强CT结果进行比较。

资料与资料

1 一般情况 收集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经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为肝癌的患者69例,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男45例,女24例,年龄37~84岁,平均(59.4±12.2)岁。肝癌病灶共92个,其中最大8.7cm×7.9cm,最小0.5cm×0.6cm。

2 仪器与方法

2.1 造影剂和超声设备:超声诊断仪为ALOKA a-10型彩超仪,探头为3.5C,频率2~4 MHz。在超声造影过程中彩超仪的条件包括深度、增益、TGC等不变,机械指数定为0.08。造影剂采用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气体微泡,每次经外周静脉以团注法注射2.4ml微泡混悬液,然后以5 ml生理盐水冲管。超声造影前患者首先进行常规腹部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然后对肝内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等进行详实记录;用彩色多普勒探测病变的血流信号,选择合适切面和造影条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区的血流灌注特点,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射频仪采用美国RITAl500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仪,发射频率460 kHz,主机能量150 W,在超声引导下将14G绝缘电极针经皮肤插入肝内病灶,其内置9根可“伞状”展开的细电极针;通过高频电流,可以产生离子震荡并摩擦产热高达100℃,进而形成直径2.5~5.0 cm 大小可调控的球形热凝固灶,从而达到肿瘤组织灭活。

2.2 方 法:入选患者在RFA治疗前均行彩超检查及超声造影,在首次RFA 治疗后10min行超声造影,若显示肝癌病灶局部有异常增强者, 针对造影增强部位, 再次行RFA , 并于治疗后10min再次行超声造影, 病灶各期均无增强而结束该次治疗。射频消融术后1月,待炎性水肿区消退后方可进行消融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初次评价,来判断肿瘤是否残留,发现消融灶有局部增强者, 针对肿瘤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疗效。

2.3 射频治疗:在实时动态超声引导下,全部病例均由同一超声诊断医师操作,射频治疗针完全伸展后针尖到射频针中心位置的距离为5cm,若肿瘤<3cm单针穿刺;肿瘤>3cm,便采用上述方法逐点烧灼同时,采用多点穿刺结合逐点烧灼的方法;射频治疗时间15~30min,平均22min。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组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10min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结果59例患者74个病灶在造影剂灌注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三期均未见增强,即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其中10例患者18个病灶动脉期周边部分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即局部有残留。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行超声造影,可见18个病灶中有5个三期均未见增强,余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1个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比较两者结果:本研究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均表现为无增强,即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CEUS与CECT判断不同:CEUS判断此4个病灶为残留,其中3个周边呈“宽带”增强,另1为周边“环状”增强。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均高增强,延迟期为稍低增强;而CECT对上述4个病灶判断均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近年来RFA作为肝癌非手术治疗手段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射频消融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彻底损毁肿瘤,所以准确评价射频消融疗效尤为重要[1]。虽然目前认为增强CT是评估肿瘤消融治疗的金标准,只能在1个月后进行评价[2]。本组研究69例患者92个病灶在射频消融术后1月,进行消融的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初次评价。因为坏死组织影响或者肿瘤小均可导致CT和普通超声难于准确诊断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后早期的凝固性坏死区域残存的较小肿瘤病灶,所以增强CT不适于RFA术后即刻检查判断消融疗效,且不宜在短期内多次反复检查。但是现代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可明显增强血液的回声信号,显示组织的灌流情况,更加有助于肝脏肿瘤血流灌注的动态显示[3]。超声使用的造影剂与CT或MRI造影剂不同,它不会弥散到细胞的间隙,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肿瘤的血供情况,还能配合谐波成像技术,明显提高肝脏实质和病灶之间的声学差异,影谐波成像不仅能明显提高超声检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的信噪比,还能敏感地显示肿瘤内的低速血流,并且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肿瘤内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的全过程[4]。超声造影可以较客观的评价肿瘤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状况,可为评估肿瘤形态学及肿瘤局部微循环等方面提供帮助[5],更为RFA治疗后是否存在残留提供了超声评价的可能性。在注入造影剂后增强CT(CECT)与超声造影(CEUS)两者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明显增强,但门脉期前者仍呈等增强,而后者则明显减退。CEUS完全消融者表现为治疗区各时期均未增强,延迟期廓清范围无扩大;消融不完全者大多数表现为治疗区周边或内部在动脉期呈灶状、环状、宽条状以及半圆形等不规则快速增强,因此动脉期是观察肿瘤有无残留的最佳时相。本研究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与CECT判断一致,均表现为无增强即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CEUS判断为残留,而增强CT对此4个病灶诊断为完全消融。因此对上述4病灶增强区域进行穿刺活检。得出病检结果为周围组织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由此CEUS的误诊分析, 造成此4例假阳性的原因是超声医师对RFA术后炎症充血带的认识还有欠缺。在RFA术后1月,虽然大多数病灶周边的炎症充血带消失,但也有少数患者因多种因素而导致充血带消失较晚。超声医师应注意区别充血带的动脉期高增强与肿瘤残留的动脉期高增强。本研究中我们以增强CT为标准,通过69例肝癌患者92个病灶RFA术后CEUS和CECT的比较研究,初步结果提示,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具有无不良反应、可反复操作的特性,能够准确提供肝癌病灶的血供状况,可为消融提供精确的定位,有利于与射频技术结合提高效率,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 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1] 叶永强,马宽生,李 锐,等.超声造影检测原发肝癌消融术的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50-653.

[2] Kisaka Y,Hirooka M,Kumagi T,etal.Usefulness 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 with abdominal virtual ultrsonography in assessing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ablation[J].Liver Int,2006,26:1241-1247.

[3] Chami L, Lassau N, Malka D,etal. Benefit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liver lesions: Comparison with histologic findings[J]. AJR Am J Roentgenol, 2008, 190(3):683-690.

[4] 丁 红,王文平,黄备建,等.肝脏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测[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4(1):28-31.

[5] 陈敏华主编. 消化系疾病超声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13-118.

(收稿:2015-01-06)

*西安市卫生局科研教育资助项目(市卫发[2013]500号)

肝肿瘤/治疗 超声检查,多谱勒,彩色 脉冲射频治疗 血管造影术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R445.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7.024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