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初中美术课程的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
2015-04-03牛临虹宋静
牛临虹++宋静
初中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某初中部分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探讨对策,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能关注到美育对学生的情感、气质及人生的积极影响。
美术课程价值定位审美趣味初中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其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05年,温家宝在北京大学与青年学生座谈时讲到一个观点,即学理工的要学点文史、学点艺术,学文史的要学点理工。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实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普通制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美术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在增加,为缓解这种状况,除加强学生德育外,还应加强美育。鲁迅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其深刻含义在今天同样有重要意义。长治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市属重点中学,本文对实验中学初中美术课程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中学生美育中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关注到美育对其情感、趣味、气质及人生的积极影响。
一、美术课程实施的现状
选取长治市实验中学学生300人,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9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态度、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态度。统计数据用Excel2007和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显示,目前在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美术课程的地位较低
调查发现,有92%左右的学生认为,美术课没有其他的中考科目重要,对美术课“有兴趣”的仅占18%,“不太感兴趣”的占6.5%,约80%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就学”,其中,为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和“陶冶情操”的学生占65%。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较单一
就教学形式而言,调查显示,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很少,“范画加步骤演示”的现象比较普遍。初中六册美术课本的教学内容包括绘画动手、训练技巧、名作欣赏,其中名作欣赏的内容占20%。教学课时少,每周一般只有一个学时,期末考试前就基本停课。
(三)家长对于孩子美术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根据调查,有47%的家长会利用周末或假期将孩子送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如画室等)学习美术,带孩子去看过美术展览的占4.2%,基本没有去的占27.3%,其中没时间陪同、出行不方便、觉得没必要是阻碍家长带孩子看展览的主要原因。
二、对策与探讨
(一)清晰美术课程的价值定位
从现实情况看,的确存在着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是功课学的很好的学生,但他们为人冷漠、骄傲任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情感心理因素,从社会方面来说,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对审美情感教育的重视。美术是实施学生审美情感教育的重要课程,以往只注重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转向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趣味为主,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和创造美,这也是美术课程的价值所在。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在美术作品中有很多的表现。如初一美术课本中有一幅罗中立的作品《父亲》,画家通过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父亲的脸,生动传神地反应了一个时代人民心灵的历史。教师通过讲解这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再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让学生讲讲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通过美术作品直接的视觉感受,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作品带来的美感,而且使学生学会正视自己、关爱自己的家人,这是一般空洞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目的。
(二)拓展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审美趣味有高低、雅俗之分,美术课通过其特殊的审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高雅、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首先,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针对美术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比如,在教学生练习运用线条表现不同的“云”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彩动态效果图以及大量的风景图片欣赏,体验到大自然所表现出的美感,避免学生的画面有模式化、概念化的技巧倾向。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删除一些单一、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美术中“美”的桥梁作用,增设重视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使美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例如,教师在讲授手工制作内容时,可以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长治的“堆锦”有“立体国画”的美誉,是目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的民间手工艺品种。学生通过了解堆锦的工艺程序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精致之美,打破以往单纯的课本式的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弘扬了地方传统艺术。
(三)消除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误区
审美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艺术与生活的日趋融合,社会要求人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当今中国和世界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股审美生活化的潮流。由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无法连贯性的实施。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审美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美术孩子总应该学会“画”点什么,这样的认识在家长中非常普遍。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以往教育的狭隘性,美术教育不只是一笔一划的绘画学习,而是将审美教育融入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发挥多种美术教育的要素,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健康的合乎人性的生活都有美的存在,如果能以审美的眼光去看生活,将生活艺术化,那就是美育。每到寒暑假,国内地方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都会推出各种美术展览等公共教育活动,家长不妨带孩子去看看展览,孩子既悦目悦耳又悦心悦意。笔者认识的一名学生在高一暑假同父母参观上海世博会,回来后,他深有感触,成绩后来居上,去年考上了一所大学。改变人生的力量,也许就在一次展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3
[2]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73-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