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改的建议与思考
2015-04-03何丹
何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内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的教学改革,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前沿性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某校《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原理》课教改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绩统计与分析
随机选取了2009~2011年级,共8个大班的学生成绩来进行分析。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3个学分。考试试题分为单选题30%,多选题10%,简述题20%,分析题20%,论述题20%;难度方面,容易题35%,中等难度40%,难题25%,应得分数为75~85。考试时间为课程完成后1周。通过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等能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成绩的分布特征,进而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8个大班的总体情况来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个大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值均在75~85之间,说明8个大班对该课程的掌握总体较好,较好的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差介于6~13之间,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水平较为平衡。
图1为不同班级考试平均分与标准差的相关性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级考试分数平均值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平均值与标准差成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班级个体来说,班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反应在平均分上,而且反应在标准差上。以信科2011为例,该班级对知识的掌握较差,则平均分较低,班级整体发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从不同年级来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顺序,平均分呈现下降趋势,标准差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风逐年下降所引起的,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图2为不同班级考试各个分数段的分布率。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的成绩分布率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信科2011班级的成绩,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原理》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学时有限而需要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尽量向同学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在主要和重点等问题中使用相关的录像视频和图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但从课堂效果和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来看,高校的《原理》课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所反感,学生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不合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原理》课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课教师的深思。
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案例-探究-反馈-探究-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角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发言;为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发言完毕后,应由老师点评,总结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
2.内涵式提高
教师应该提高对《原理》课的认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任课教师团体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讲课比赛,观看学习优秀的政治理论课的视频公开课等。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网络平台比如创建教师个人主页,可以让老师更好的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应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视频和图像资料,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考试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观性的命题原则,设计开放式的考试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从教学经验出发,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综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主要建议如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丹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03):58-62.
[2]李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8):148-150.endprint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内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的教学改革,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前沿性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某校《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原理》课教改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绩统计与分析
随机选取了2009~2011年级,共8个大班的学生成绩来进行分析。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3个学分。考试试题分为单选题30%,多选题10%,简述题20%,分析题20%,论述题20%;难度方面,容易题35%,中等难度40%,难题25%,应得分数为75~85。考试时间为课程完成后1周。通过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等能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成绩的分布特征,进而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8个大班的总体情况来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个大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值均在75~85之间,说明8个大班对该课程的掌握总体较好,较好的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差介于6~13之间,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水平较为平衡。
图1为不同班级考试平均分与标准差的相关性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级考试分数平均值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平均值与标准差成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班级个体来说,班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反应在平均分上,而且反应在标准差上。以信科2011为例,该班级对知识的掌握较差,则平均分较低,班级整体发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从不同年级来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顺序,平均分呈现下降趋势,标准差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风逐年下降所引起的,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图2为不同班级考试各个分数段的分布率。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的成绩分布率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信科2011班级的成绩,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原理》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学时有限而需要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尽量向同学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在主要和重点等问题中使用相关的录像视频和图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但从课堂效果和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来看,高校的《原理》课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所反感,学生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不合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原理》课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课教师的深思。
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案例-探究-反馈-探究-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角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发言;为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发言完毕后,应由老师点评,总结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
2.内涵式提高
教师应该提高对《原理》课的认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任课教师团体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讲课比赛,观看学习优秀的政治理论课的视频公开课等。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网络平台比如创建教师个人主页,可以让老师更好的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应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视频和图像资料,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考试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观性的命题原则,设计开放式的考试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从教学经验出发,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综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主要建议如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丹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03):58-62.
[2]李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8):148-150.endprint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课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内涵式提高案例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的教学改革,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项前沿性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某校《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原理》课教改的几点具体建议。
一、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绩统计与分析
随机选取了2009~2011年级,共8个大班的学生成绩来进行分析。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3个学分。考试试题分为单选题30%,多选题10%,简述题20%,分析题20%,论述题20%;难度方面,容易题35%,中等难度40%,难题25%,应得分数为75~85。考试时间为课程完成后1周。通过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等能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成绩的分布特征,进而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8个大班的总体情况来看,除了信科2011外,其他7个大班的考试成绩平均值均在75~85之间,说明8个大班对该课程的掌握总体较好,较好的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差介于6~13之间,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水平较为平衡。
图1为不同班级考试平均分与标准差的相关性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级考试分数平均值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平均值与标准差成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班级个体来说,班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反应在平均分上,而且反应在标准差上。以信科2011为例,该班级对知识的掌握较差,则平均分较低,班级整体发展不平衡,其中不及格率竟然占到23.85%。另外,从不同年级来看,按照2009,2010,2011的顺序,平均分呈现下降趋势,标准差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风逐年下降所引起的,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图2为不同班级考试各个分数段的分布率。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的成绩分布率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信科2011班级的成绩,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原理》课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原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学时有限而需要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尽量向同学提供更多的信息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在主要和重点等问题中使用相关的录像视频和图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但从课堂效果和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来看,高校的《原理》课教学效果不甚乐观。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所反感,学生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所关注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不合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原理》课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值得高等院校《原理》课教师的深思。
三、《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案例-探究-反馈-探究-总结”。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多角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发言;为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发言完毕后,应由老师点评,总结出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
2.内涵式提高
教师应该提高对《原理》课的认知程度,熟悉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任课教师团体的理论修养,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讲课比赛,观看学习优秀的政治理论课的视频公开课等。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网络平台比如创建教师个人主页,可以让老师更好的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教师应该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并使用视频和图像资料,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考试方式的改革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把握主观性的命题原则,设计开放式的考试方式,形成一整套新的考核方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原理》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从教学经验出发,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原理》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综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主要建议如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内涵式提高,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考试方式的改革。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原理》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丹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3(03):58-62.
[2]李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效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8):148-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