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课程改革内蕴的复杂关系

2015-04-03赵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逻辑改革

赵旭

课程改革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内蕴着很多复杂的关系,既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有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还有形式与实质的关系等,它们受制于诸多现实条件,因而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体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必要前提。

体育课程 改革 复杂关系1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关系

1.1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课程改革。体育课程从1922年的“体操”改为“体育”,1978年后更名 “体育与健康”,追溯历史,体育课程在这种变更中有明显的理论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成长,1999年,国家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同的时期,课程改革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那么,这场历经了11年的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是什么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第一,满足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力求改变单纯追求增强体质和片面追求锻炼身体为目标的模式,拓宽体育的适应范围,重视体育在情感与意志方面的价值。第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还重视学生的健康的问题,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实现增强体质和健康教育的目标。第三,符合“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通过教授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来满足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要求。

1.2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逻辑

体育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受制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影响和支配。理论逻辑是思考“是什么”“应该为什么”的问题,而实践逻辑则是“怎么做”的问题。具体而言,体育课程具有至少三个方面的实践逻辑特征。首先,是一种时间化的逻辑。在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任务非常紧迫,做出选择的决断不可能在获取详尽的信息之后进行,做出决定往往受个人锻炼经验和情感阅历等的影响,仅靠习惯、直觉和意识的支配。如篮球的传接球,足球的射门等;其次,是情境下的逻辑。多数情况下学生不可能按自己事先的规划去行事,也不可能遵循教师所设想的理论逻辑,其主要支配对象思想、语言和肢体行为等完整的身体活动;最后,是各种利益与力量参与生成的逻辑。在课堂上,多数学生是依据行为习惯、兴趣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来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在各大小体育赛事中,学生或运动经常受自身利益的驱使,也受到各种相关力量的制约、影响,包括奖励与处分。

2体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

2.1学习美、日的方式和内容

我国的课程改革是在国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不少研究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而美、日两国是我国课程改革学习与借鉴的典型。首先,就“健康教育内容”来说,美国1995年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中,就已明确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其次,“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相继产生于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受德、日两国“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寓教于乐”。要求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身体,健全学生运动人格,丰富学生体育情感等等,进而,这还引发了我国“在教学内容方面出现了非体育性教材的大量涌入,如魔术、电子竞技、棋牌、多米诺骨牌、 交通工具(自行车)、劳作等”现象。美、日课程改革具体如何进行,包括确定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如何培训教师,如何管理和评价课程等,都是我国课程改革学习的内容。我们向他国学习,往往偏重于照搬或者复制,国外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却忽视了对其体育课程改革得以成功的环境或条件进行必要的研究,进而创造出自己的环境和条件。

2.2体育课程改革的本土化诉求

课程改革本土化是指课程改革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照搬、照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就意味着,体育课程改革要符合我国的“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过渡”的基本国情。在1995年,我国第一次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但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未因为体育锻炼而有所提高,相反还有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由于过去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了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时间内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老师和地方教育部门不重视体育课程的现象,因此,群策群力共同克服因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育课程的现状,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程才是改革的最大诉求。

3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与实质关系

3.1体育课程改革形式的表现

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课程的一种变化、变革,是新课程对旧课程而言的变化。变化既应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应是实质上的变化。形式上的变化包括改变教材,删减教学内容,增减教学时数,或以书面的形式规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往往是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是把“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过去的课程大纲相比,增加了健康内容,实验稿中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修订稿将实验稿中提出的五个学习领域,修订为四个学习方面,即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领域合并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方面。以运动为主线,将运动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个学习领域。

3.2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质及其意义

“新课标”的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终身体育思想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客观地讲,我国学校体育从制度安排到内容设置,基本上是沿用欧美学校体育的模式。尽管受到前苏联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但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对国外体育理论与实践依存度过高始终是我国体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杨文轩教授在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中这样阐述,那么我们的改革实质到底是什么,又有何意义呢?体育课程的实质为了学生的体制与健康发展,而20多年来,在全国大规模的大中小学体质测试中,我国青少年体质某些指标连续下滑。因此,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终身体育意识与以人为本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激发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是课程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陈雁飞.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J].体育学刊,2007,(4):1-5.

[2]杨文轩.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逻辑改革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改革之路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