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2015-04-03李娟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习者岗位考核

李娟娟

指出了目前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需求导向的理念,提出高职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的思路。

专业人才问题需求特点创新近年来,我们在强调校企合作和企业需要的同时,却又忽视了学生自身个性、兴趣、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试图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学生自身成长及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维度,就如何深化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谈点个人的思考。

一、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更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和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方案规定过于刚性,已经设置的专业很难调整,培养的人才类型单一,学习者对专业、对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几乎没有多少选择权。

专业课程过多,课程设置过度强调本专业的特殊性,忽视本专业大类共同的要求,学习者没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缺少就业后的迁移能力。

二、企业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总体上来说,企业对从事基层一线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共性的东西要求多、个性的东西要求少,属于“宽口径”“复合型”“通才型”,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岗位的经济管理业务工作,在对专业技能和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上更加强调综合素质。

三、基于企业和学生双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

我们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习者,符合社会的需要与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1.准确定位职业岗位群及其层次,实施专业群招生

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要符合社会对基层一线高职经济管理类人才需要的岗位、层次定位;其次,定位的岗位工作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再次,定位的岗位要符合学习者的就业意愿。因此,根据职业工作的分类与特点,实施按照专业群招生,让学习者学习一年后,根据对职业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与就业意愿,再选择具体的专业进行后续的学习。

2.构建开放动态灵活的课程框架体系

在课程结构框架上构建由通识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专门化拓展课程组+任意拓展选修课程构成的开放、动态、灵活的课程框架体系,既突出培养宽领域的共性要求、又注重窄领域的个性需要和岗位需要,形成柔性、灵活的培养方案。

3.形成项目驱动的专业课程的宏观设计

课程整个的教学设计要根据基层一线实际经济管理业务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或者典型的工作任务或者职业能力的需要,结合高职学习者学习的特点形成以系统化的项目驱动的课程的宏观设计,形成教学理实一体化、内容整合化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4.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各个环节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以尽可能缩短我们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要的距离,将“企业搬进课堂”,仿真企业工作情境(场景仿真、软硬件仿真、流程仿真、业务仿真、管理仿真、制度仿真等),模拟职能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使学习者拥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核心、以工作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基层管理的职业素养要求为导向、以解决基层一线业务与实践性问题能力培养为目的,把学习(行动)过程与会用(做)、能解决问题作为考核目标,强调课程教学的成果应该是学习者亲自完成的具体任务或解决的实践问题。

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实施行为引导型为主的教学方法,坚持项目驱动和问题引入等多种形式,在开放式的过程中真正形成做学教和教学做的双向循环,具体的运用形式包括:参与式、情境式、模拟式、角色式、讨论式、探究式等。

把沙盘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引入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前,以各类沙盘在不同阶段或不同课程的学习前先期导入为首,让学习者模拟企业的员工,承担部门和岗位的职责,给学习者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过程和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模拟体验的机会,使学习者在做的体验中去初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经验性知识,为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奠定认知基础。

5.开发博弈式、综合型经营管理业务模拟实训

经济管理类专业除了在教学中进行各种通用的、基本的、专项的技能训练以及去企业实习外,为了解决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综合职业实践能力所存在的困难,开发博弈式、综合型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即把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该综合的实训更能熟悉未来的各个岗位,全面把握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过程、熟悉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内在业务关系,掌握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熟练业务操作的细节与规范,通过亲力实践,使理论、技能、素养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

6.建立形成性的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是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为了保证过程导向的课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建立形成性的评价体系,把学习结果考核评价与对学习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把考核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考核评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把考核评价技能熟练程度与考核评价职业素养紧密结合;把个体考核评价与对团队考核评价紧密结合;把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企事业单位评价紧密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相结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过程化评价。

课程的考核不仅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还应包括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以及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之,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地探索和实践,需要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者岗位考核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内部考核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