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三好生”标准的发展变化与反思
2015-04-03李振
李振
“三好生”是评价好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三好生”评选制度的建立,“‘三好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然而,“三好生”的标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也不尽相同。近些年来,三好生评选不公平、不公正甚至被功利化的新闻屡见报端,在新世纪新阶段,“三好生”的标准也理应顺应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时俱进。
三好生标准 反思在我国,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又是什么?随着“三好生”评选制度的建立,“‘三好生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然而,对于这一论断,近年来引起了很多教育家和学者的争议,要审视这一论断,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建国以来“三好生”的历史脉络。
一、“三好生”的提出和发展变化
“三好”的说法最初是由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提出的。1953年,毛泽东同志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时,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在当时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党中央的号召。需要指出的是,毛主席关于“三好”的讲话是面对青年团二大主席团成员发表的,是针对青年团工作方向而言的。毛主席提出“三好”不仅仅是针对青年学生的,而且是面向全国青年的,是对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发出的号召,全国青年是毛主席讲话的对象;而其中就读高中和大学的青年学生仅占一定的比例。后来,人们把毛泽东同志的“三好”机械地引入教育领域,把“三好”的适用对象狭隘的理解为在读学生。同时,对于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学习好”和“工作好”曲解为“功课好”和“品性好”,如1955年2月10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提出“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同年5月13日公布的《中学生守则》第一条也提出“努力学习,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准备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是对毛泽东同志“三好”的曲解,即把“学习好”与“功课好”划等号,突出“功课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功课”很容易被误导为是学校开设的智育课程。其实,这也是当时国家、社会、学校唯“智”是举、重视智育的体现。
“文化大革命”中废止了“三好生”标准。当时由于全面否定建国17年的教育战线成果,“三好生”的地位一落千丈,“三好学生”成了所谓“白专学生”的同位语,取而代之的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榜样形象。
“三好生”作为一种制度开始于1982年。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公布了《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这一文件还明确指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适当办法对小学和初中的三好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予以优先录取。高中的三好学生,报考高等学校时,按高等学校招生的规定优先录取。”随后,我国在中小学正式建立起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有两点,一是,“三好生”标准将1955年的“功课好”又重新改为“学习好”。二是,“三好生”标准的顺序与1955年的有些许出入,将思想品德好作为首要的标准,突出了德育在评价好学生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三好生”标准发展变化的反思
回顾“三好生”标准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出,“三好生”评选制度的建立,不仅在共和国教育史上体现出其重要的教育价值,而且在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榜样引导更显得重要。社会学习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班杜拉认为“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榜样的观察而习得,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观察、模仿社会榜样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三好生”作为内部评价,可以有效起到激励作用,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对“三好生”标准的改进建议
“三好生”标准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变革而与时俱进。赋予“三好生”标准以时代的要求和气息。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学校、家长应采用多元评价学生的方式评价学生,除了关心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1.坚持全面发展的要求,重视德育的作用
全面发展是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即身体、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是身心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都合格,达到基本的要求,能够成为一个合格学生、合格公民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是门门百分,科科优秀,样样精通。“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教育的铁律,必须重视德育在五育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不断上升。一桩桩案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像皮鞭一样抽打着我们的神经,道德的缺失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好学生必须是思想道德水准过关的学生,首先,我们的教育应是成人的教育;其次,才是成才的教育。
2.给孩子松绑,允许孩子犯错误
要求学生样样好、门门精通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必须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欺侮弱小等。这类错误,一旦放任,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那一类错误。这类错误,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犯。孩子有一点儿错误,就疾风暴雨式的批评,以为如此就是“管的严”,殊不知家长过于严格和过于完美的要求,会使孩子在平时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瞻前顾后。同时,孩子经常被家长否定,还会使孩子缺乏成就感。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好学生标准的重要指标或前提,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果家庭不和、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伤害到孩子,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身心正在发展变化的孩子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对此,家长应努力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家校联合,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给处于茫然的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心理的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对于“三好生”标准,教师和家长应持有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要确立人本化、人性化、发展性的学生观。同时,“三好生”评选制度应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手段,而非单纯的评选目的。社会、学校、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轶君.妈妈改变孩子一生的101种方法[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3.
[2]张贤华.正确对待孩子犯错误[N].黄冈日报,2006-3-6(04).
[3]君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概述.教育与研究,1992,(02).
[4]司成勇.好学生=基本素质+特长.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6(3).endprint